告别盲目 回归理性

时间:2022-06-28 12:07:59

摘要十七届五中全会中提出,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这意味着,国家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不是财富的快速增长,而是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国家富强并不等于人民幸福。如果盲目的追求经济增长不仅不会收获幸福,反而可能得到痛苦。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正在寻找经济增长与人民幸福的最佳配置,是我国经济发展理性回归的重要表现。

关键词经济增长人民幸福科学发展观

十七届五中全会中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这意味着政府的评价标准,将最终落在“人民满不满意”上,以GDP为主要甚至唯一考核指标的时代就要过去了。曾担任美国政治学会长的罗伯特・莱恩教授已明确指出:金钱、财富、自由、民主,不过是实现幸福这个终极目标的手段。但在过去的30年中,我们却本末倒置,盲目追求GDP增长,导致国家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国家富强了,而人民的幸福指数并没有提高。那么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人民幸福的最佳配置,真正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希望呢?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中提出,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人民的幸福指数随着国家的繁荣发展而不断提升。

一、盲目追求――国富不等于民福

GDP,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它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通用的指标。按此指标,今天的中国其经济总量仅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此而言,可以说中国已逐渐富强,人民生活理应幸福无比。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诚然,经济增长确实能够提高人民幸福。但是,近年来国际学术界的多项研究表明,二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绝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在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在人们对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时,收入增加确实能带来一定的快乐。但当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约3000美元左右),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收入带动幸福的效应开始呈递减态势。在经济得到一定发展后,如果我们不考虑良性增长和协调发展的道路,那么,我们不仅将收获不了快乐,反而可能得到痛苦。具体而言:

第一,经济增长所付出的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经济学家牛文元说,中国的GDP数字里有相当一部分是牺牲后代的机会获得的。中国每创造1美元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我国消耗了全球31%的原煤,30%的铁矿石,27%的钢材和40%的水泥,创造出的GDP却不足全球的4%。生活中,我们发现,在高楼大厦竞相拔地而起的时候,在人们的钱包越来越鼓的的时候,城市的空气却不如以前清新了,饮水不如以前甘美了,气温不如以前适宜了,冬雪也不如以前纯洁了……这些让我们的幸福感大打折扣,让我们看到了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隐忧。如果再不改变目前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增长方式,中国将没有足够的资源和环境容量来支持今后的发展。

第二,贫富悬殊的状况不仅没有改变,甚至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数据――基尼系数是0.28,到90年代末为0.48。据官方最新公布的数据,2007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48。这不仅超过了国际上0.4的警戒线,也超过了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水平。按照世界银行的看法,这一数据除了比撒哈拉非洲国家,拉丁美洲国家稍好外,贫富悬殊要比发达国家、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前苏联东欧国家都大。也就是说,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贫富悬殊的状况不仅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在恶化。GDP在增长,但由于没有充分兼顾到社会公平,人民的痛苦指数也在增长。

第三,盲目追求经济增长,导致官员的政绩观扭曲。曾几何时,对一些官员来说,GDP是图腾,是一切,是发展的全部,是他们晋升的“硬杠杠”。为了追求这个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的数字,官员们常常从省里开始开会,一直开到县里,层层往下压指标,不惜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在他们看来,“把数字弄得好看些太重要了,数字出官啊!”究其原因,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一语道破:“就是因为过去的发展观出了问题,不是科学发展,是GDP的崇拜。”正是这种对GDP的盲目崇拜,扭曲了官员们的政绩观,仅仅带来经济短暂的、表面的增长,实质上却极大的损害了国家的利益,非但没有为人民谋福,反而与民争利,使当地百姓怨声载道。

当今时代是追求经济发展的时代,但发展经济并非我们的终极目的,而是一种手段。经济增长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人类福利和快乐增加的过程。国富是为了民乐,富民是为了福民。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仅仅发展经济并不能持续提高我们和下一代的幸福感,那么如何才能找到经济增长与幸福生活的最佳配置,顺应各族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呢?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二、回归理性――寻求增长与幸福的最佳配置

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中提出,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经济发展与人民幸福的和谐统一,是我国经济发展理性回归的重要表现。

首先,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贫穷不能创造幸福,幸福确实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但财富不是幸福的全部,只是它的一小部分。在任何一个国家中,经济是否增长和收入的多少都不是影响生活质量最主要的因素,人们的生活质量更多地取决于其所在国家的科学、技术及其它科研成就的水平是否够先进、够领先。据此,科学发展观中的“发展”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求我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其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要求政府要转变职能,从以GDP增长为中心,走向以维护市场公平为中心,积极增加就业机会;以提供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为中心,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为人民创造更加公平的发展机会和福利水平;以法制建设为中心,维护社会治安,保护人民人身财产不受侵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注重人文关怀,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再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为了真正实现经济增长与人民幸福的最佳配置,科学发展观要求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克服体制性、机制,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社会体制改革的配套进行,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促进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和谐的协调发展。

21世纪,是人类追求幸福的世纪,国富民乐,富民福民,是中国发展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谱写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不仅需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还需要全面协调和统筹兼顾的发展。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使经济增长真正成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增长,有益于人民福祉的增长。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有可能达到经济增长与人民幸福的最佳配置,真正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实现国富、民富、民福的统一。

上一篇:三网融合中的IP网络电视业务 下一篇:新形势下小城镇发展的思路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