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能力现状调查

时间:2022-06-27 10:47:43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能力现状调查

[摘要]职业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和目标,应该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各个环节。文章通过连续两年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职业观念模糊、职业责任感弱化及不同主体对职业能力认知不一致等问题。为此,从高等院校、学生和教师三个层面分析其在职业能力培养中的独特作用,提出建立毕业生跟踪服务机制、校企联合评价模式,以及开展阶段性职业规划与实践等若干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职业能力 调查研究

[作者简介]熊德兰(1980- ),女,河南固始人,许昌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计算机及教育信息化。(河南 许昌 461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许昌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201313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0-0169-03

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具备的能力,是从业者职业发展进步及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必要基础。职业能力包括个人基本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前者包括文字表达能力、适应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判断决策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后者包括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宏观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从学历本位转向了职业能力本位。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最重要标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学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积累经验的重要时期,大学生职业能力是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影响和推进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学生职业能力应该成为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指向和目标。结合部分研究课题,本文连续两年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对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职业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一、大学生职业能力调查概况

(一)调查背景与目标

本研究课题立足于大学生职业能力问题,重点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大学生职业能力现状调查,并对其他类型高校部分在校生、毕业生及其工作单位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目标是:了解在校生对职业能力的认知度、关注度及能力现状;了解高校及教师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对策、做法;了解企事业单位所强调的职业能力;了解毕业生工作后职业提升情况。调查对象包括:在校大学生、毕业1~3年的大学生、高校专任教师及负责就业指导或学生管理的部分老师,企事业单位的招聘人员。

(二)调查问卷基本情况统计

此次调查历时两年,共收集有效调查问卷3100份。调查主要针对新升本院校,即1999年以后升格为本科的院校;老本科院校,即1999年以前已经为普通本科院校;部分独立学院,高职院校以及参与高校校园招聘的部分企事业单位。调查涉及的高校共计35所、招聘单位52个。其中,各类调查对象参与调查的问卷数量如表1所示。

调查中,针对不同类型调查对象采取了适当的形式。对高校教师、大学生的调查主要采用网络在线调查问卷和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招聘单位和毕业生主要通过招聘会现场发放调查问卷、电话访谈、网站招聘信息提取等形式。先后收集网络在线调查问卷1450份(占47%)、网络数据提取记录360份(占12%)、电话访问记录240份(占8%)、手工填写问卷1050份(占34%)。

(三)调查问卷的设计思路

大学生职业能力调查问卷由课题组及参与社会实践的部分学生共同完成,在调查过程中又结合受访者意见进行简单调整改进。问卷内容全面,问题轻松活泼,保证了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调查活动的顺利进行。问卷围绕大学生职业能力问题,分四个主题内容进行调查:

1.在校生职业能力调查。主要调查在校大学生群体对职业能力的个人态度和提高途径。问卷以开放式选择题形式,共10个题目,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如性别、专业、年级等,对职业能力的认知,关注哪些方面的职业能力,如何提高职业能力等问题。

2.毕业生职业能力调查。主要调查毕业生工作以来的职业岗位认知和能力提升情况。问卷包括开放式选择题和主观性简答题13个,内容涉及个人基本情况,如性别、工作年限、职业类型等,岗位所需职业能力,职业满意度,职业能力提升途径,职业发展主要因素。

3.高校教师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情况调查。主要调查高校专任教师及学生管理人员对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观点、建议等。问卷包括开放式选择题目14个,内容涉及教师基本情况,如工作性质,所教、带学生人数,重视的职业能力,培养途径等。

4.招聘单位关注的职业能力调查。主要调查招聘单位在校园招聘时比较关注和强调的职业能力。问卷共12个题目,涉及招聘单位基本情况、招聘规模及频率、招聘时关注的职业能力、从业者职业提升空间及培训情况等。

二、大学生职业能力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调查结果

对上述四个主题的调查问卷分别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得到以下调查结果:

1.大学生普遍认同职业能力的重要性,但职业观念模糊。对高校不同年级大学生和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职业能力培养非常重要的占89%,认为职业能力与就业关系密切的占76%,65%的毕业生认为职业能力是关乎个人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这表明不管是在校大学生,还是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对职业能力的重要性普遍认可。但是对于“什么是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包括哪些具体能力”等问题,不同年级在校生和不同工作年限毕业生的认知有很大差异,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2.不同主体所关注的具体职业能力差异较大。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调查对象所关注的职业能力差异较大。在校生认为最重要的职业能力依次是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专业技能、自我宣传能力;毕业生认为最重要的依次是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专业技能;而高校教师认为最重要的依次是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招聘单位认为依次是综合素质、实践经验、专业技能、敬业精神。

3.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对比。调查对在校生和毕业生自身职业能力的优劣,高校教师和招聘单位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进行了分析对比,其结果如171页表3所示。其中,表示职业能力较好的优势方面,表示职业能力较弱、需要加强的方面,其符号的个数表示优秀和缺失的程度。

从171页表3可以看出,不同调查对象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差异很大。首先,大学生毕业前后对职业能力的评价有一定的变化,例如,在校期间认为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规划能力、创新能力比较弱或者不特别突出,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这方面的能力还是比较好的。其次,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敬业精神、语言表达能力较好,而教师和招聘单位却并不认同。

4.不同调查对象对职业能力培养途径的认识不同。本次调查特别对在校期间如何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常规培养途径的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高等院校开展的专业教学、社团活动、课外竞赛活动、专业实习、社会实践、资格认证培训、相关讲座报告等7项主要活动在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影响比例分别为18.6、15.3、10.7、20.2、12.9、13.0、9.3。这表明有效的专业实习、专业教学、社团活动对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很重要。

(二)结果分析

通过对上述调查结果对比分析,发现当前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大学生缺乏职业能力规划的观念。当前高校普遍重视职业能力教育,但职业规划设计主要为课外活动、短期讲座课程等形式,时间短、涉及面小。因此,不少在校生及毕业生对职业能力的认识很模糊,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规划和思考。

2.大学生、高校教师和招聘单位对职业能力的认识存在差异。不同年级大学生、不同年限的毕业生、专业教师、辅导员教师以及企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和具体工作的部门主管,对职业能力所侧重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3.职业能力培养提倡多,落实少。调查发现,不少高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明确强调职业能力培养,但在教学实施中如何培养、培养效果如何不够清晰。因此,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强调课程教学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意义十分重要。

4.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职业能力高低有待进一步深入分析。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一部分是在大学期间较为活跃的班干部、学生会成员,覆盖面较窄;另一部分是频繁变换工作的毕业生,其在固定岗位工作时间短、职业体验不够全面。

三、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从高等学校、教师和大学生三个层面来看其在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首先,高等学校是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总导演,要从总体上把握人才培养、职业能力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等多项事务,协调高校内外各部门、师生、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其次,学生是参与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主体,是演员,而且每个人都是主演。学生必须具有演好这场戏的主观意愿和情感投入,其演出效果可以由每个观众来评判。教师只是场务,为每场戏的演出服务,也是保证学生能正常演出的基础。

为了切实提高大学生职业能力,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学校要重视职业能力培养。高等学校,尤其是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意识到职业能培养的重要性,将职业能力培养作为学生生存、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改变教学模式。结合西方教育理念,突出以人为本,强调职业能力,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倡导以学生为主、以能力培养为本的教育理念,并在每个专业、每门课程、每个活动中贯彻执行。

第三,建立毕业生跟踪服务机制。大学生毕业并不意味着高校教育任务的完成,学校应积极关注毕业生的事业和人生发展状况。高校可以建立毕业生跟踪服务的长效机制,平等对所有学生开展永久关怀,而不是只对成名成家的部分校友在特殊时期(如校庆)集中关注。

第四,建立校企联合评价模式。大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应该从学校、教师、用人单位和学生本人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而不是只通过短时间的课程教学来完成。

第五,开展阶段性职业规划和实践。大学生职业规划不能仅作为一项课外活动,而应该作为一项分阶段、分任务的长期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并明确具体实践方法。

四、小结

职业能力培养关乎大学生就业、学校发展前景,应用型本科院校尤其要彰显职业能力培养上的优势、特色。要从制度上、管理上体现职业能力的核心地位,改进教育教学。开展大学生职业能力调查,对于全面了解大学生职业能力现状,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丹.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探讨[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2).

[2]陈小虎,杨祥.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个基本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3(1).

[3]崔艳丽.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原则、路径与重点[J].高校教育管理,2013,7(1).

[4]刘骋.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2).

[5]李永苍,吴选忠,陈瑛.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32(8).

[6]潘懋元,董立平.关于高等学校分类、定位、特色发展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9(2).

[7]魏继华,武立博,王学志.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2(12).

[8]熊德兰.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专业“三维目标导向”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2(21).

[9]张晓丹.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独立学院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下一篇: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