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企转型升级中的企业文化建设

时间:2022-06-27 10:15:10

浅析民企转型升级中的企业文化建设

摘 要:2008年以来的全球经济危机引发的产业震荡调整,以及新一轮全球产业链转移的过程中,泉州市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文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企业文化转型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和基础。

关键词:转型升级;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0;F27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7-0029-03

一、泉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一)泉州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现状

泉州市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素以民营经济的活跃而著称。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市民营经济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递增。2012年,泉州市生产总值达4 710亿元,增长12.1%,人均生产总值超过9 400美元,经济总量连续14年位居福建省首位;形成3个产值超千亿元、2个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至2012年8月,泉州市已有上市企业74家,上市公司数量居福建省首位。泉州市的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数量均居福建省第一、全国城市前列、全国地级市第一。作为福建省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泉州市经济总量占福建省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强。泉州市曾创造出著名的“晋江模式”,与“温州模式”、“珠江模式”、“苏南模式”并称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四大模式,成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泉州市成功走出了一条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之路。民营经济已成为泉州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和主要支撑,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高达90%,素有“十分天下有其九”的说法,单就工业总产值而言,2012年就达到了8 148多亿元。至2012年底,泉州市的运动鞋和旅游鞋生产总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0%、世界总产量的20%,石材出口量约占全国的35%,工艺陶瓷出口量约占全国的65%,糖果产量约占全国的20%。然而,伴随着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泉州市民营经济也进入了一个发展“平台期”。

(二)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单从数据上看,泉州市的经济发展成绩的确喜人。但是泉州市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挑战,那就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究其根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危机的影响

后危机时代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增强了泉州市民营经济发展转型的紧迫性。当前国内宏观政策趋紧、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全球经济正进入缓慢调整期,全球市场萧条,外部需求明显放缓,泉州市的经济是一种外向型的经济,外贸依存度是相当高的,国际市场的萎缩迫使泉州市以纺织服装和制鞋为代表外向型传统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

2.与广东省比较,泉州市明显落后,压力更大

由欧、美、日及亚洲“四小龙”为源端的全球产业转移,30年来已经历了三波浪潮。一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以服装、制鞋、玩具为代表的轻工业;二是90年代中期之后,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IT业;三是2000年以后则是重化工业。泉州市以其区位、劳动力、土地等比较优势,顺利抓住了前一次产业转移。但是相比珠三角、长三角,在承接第二轮产业转移时,泉州市已经明显落后。比如,在广东省早属于主导产业的电子信息,在泉州市仍然属于新兴产业。

3.从泉州市产业结构的现状看,传统产业依然是泉州市经济发展的支柱

2012年,五大传统产业实现产值5 133.69亿元,其中纺织鞋服产值达2 790.15亿元,而五大新兴产业全年仅完成产值1 494.91亿元,泉州市视为支柱产业的纺织服装、制鞋两大产业,处于全球产业链的较末端,产业附加值低,而且短期内,这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会是泉州市不可动摇的支柱产业。但是,从经济发展的持续性来看,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势必成为泉州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4.从当今世界的现状来看,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绿色发展正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世界各国正致力于发展低碳经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寻求新的竞争优势。总体上仍处于传统低端产业和粗放型增长的泉州市民营经济必须加快转型发展,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和全球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绿色工业革命的机遇,在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的同时,实现由制造向创造、由要素投入型驱动向技术创新型驱动的跨越。这既是国内外环境变化对民营经济发展转型的客观要求,也是在新时期下泉州市建设现代产业高地的必然要求。

二、企业文化建设在民企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一)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创新的根基

企业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物质层面的管理、制度层面的管理和文化层面的管理。文化管理是一个企业管理最深层的东西,它的突出特点是以人为出发点,高度体现人本主义思想。这三层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是依次递增的,企业想长治久安,必须在这三个方面都有所建树,尤其是最核心的文化层面。对企业来讲,物质、制度层面的东西比较容易改变,但是处于企业最深层的文化却很难改变,所以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如果想带领整个企业实现更大突破,就必须面对企业文化。IBM咨询公司对世界500强企业的调查表明,这些企业出类拔萃的关键在于其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它们令人瞩目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根植于其优秀而独特的企业文化中。

(二)企业文化转型是企业转型的根本和基础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有助于企业的转型升级的。著名的企业管理学家理查德·巴雷特通过对几百家企业的研究发现,要实现企业转型,有三个基本要求:首先,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对变化过程进行积极驱动,领导者们的行动应该始终与组织的愿景、使命、价值理念和行为保持一致,并树立榜样。其次,企业的愿景、使命、价值理念及其支撑行为应该影响到所有决策过程,其价值理念和行为应该体现于组织结构、制度与流程的方方面面。最后,要想获得持续的高绩效,必须通过衡量个人和组织的绩效指标来对组织文化进行全面检测。企业转型是一个整体的过程,而企业文化转型是企业转型的根本和基础。首先,企业原有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等企业文化会制约或者束缚企业转型。其次,原有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思维、行为、管理理念等方面的惯性也会严重影响企业转型的推进。如何建立一个适应新的内外部环境变化的企业文化,进而促进和推动企业转型,是企业转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有些公司不能发挥出其最大潜能甚至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们没有对自身文化进行检测,它们没有掌握那些可以影响其企业文化波动的因素。

(三)企业文化转型决定企业转型的成败

要实现企业的整体转型,就要使企业价值理念渗透到企业内部的各个方面。它们不仅要对决策过程起到全方位的驱动作用,而且在每一项制度和流程中都要有所反应。不仅要对领导者、管理者、员工的个人行为和企业的行为起到支撑作用,还要在其中得以体现,即形成一种文化机制。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每一个决策都应与执行者和员工的意识层次及信念结构相匹配,制定一个合理的企业文化转换方案。

三、泉州市民企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一)泉州市民企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泉州市民营企业受泉州市地域文化的影响甚大。如今,泉州市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取得一些初步成效:(1)许多民营企业开始关注企业文化建设,从意识上重视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正面影响。(2)一些比较超前的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已经初见成效,比如九牧王的“长青林”、安踏的“安心创业、踏实做人、创百年品牌”理念、特步的“让运动与众不同”品牌理念,等等。(3)在企业文化内涵建构方面,泉州市部分民营企业也比较完善。(4)凸现“创新为魂”的企业精神。创新是泉州市民营企业文化与生俱来的特征,如“诚信、拼搏、创新、奉献是恒安精神,是恒安企业文化的精髓。(5)对于“品牌资本”的认识在逐步加强,认识到企业形象的重要性,如安踏的经营理念是安心创业、踏实做人、创百年品牌。

(二)泉州市民企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尽管泉州市民企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上看,泉州市民企企业文化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从目前来看,泉州市民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企业文化建设虽然从“移植组装”开始向“自主开发”阶段迈进,但总的来说企业文化建设还处在“模仿”的阶段,而且企业文化建设的“昙花现象”比较普遍,企业文化建设多数属于摆设,作秀成分较多。

2.企业文化建设的“功利主义”较明显,许多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追求“高效率”,总想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实际上它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也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

3.对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不够透彻,从而出现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管理并行的情况。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企业文化建设是不能脱离企业管理的。

4.企业文化建设的特色不够,凸显创新能力不足。泉州市民企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没有自己企业的特色,有相当多企业在企业愿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使命等方面雷同情况比较严重,相比较国内外一些著名企业,比如,飞利浦的“让我们做得更好”、 诺基亚的“科技以人为本” 、IBM的“IBM is service”、海尔的“真诚到永远” 等。同样,属于日本文化,索尼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开拓创新,尼桑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顾客至上;同样属于美国文化,惠普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对市场和环境的适应性,IBM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尊重人、信任人,善于运用激励手段。

5.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企业由内而外产生的,而不是从企业外部强加的,泉州市民营企业的文化大多数是“空降”的,凭空设计出一套文化方案强加在企业身上,这样的企业文化很肤浅,不能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同,员工认同企业文化才是真正的文化,在实际企业管理工作中,很多企业老板或负责人自己都不认同的东西,还要员工去执行,这样的企业文化很难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四、泉州市民企转型中的企业文化发展对策

(一)明确企业文化转型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前提

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泉州市民企,在当前国内外的形势下,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同时,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要实现企业的转型必须先转型企业文化。

(二)实事求是地把握本企业的特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由内而外逐步形成的,这种企业文化最能体现本企业的特性,是企业精神、经营哲学、道德规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立足于本企业的特性,不可照搬乱套,世界上没有最好的和标准的企业文化,只有最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文化。

(三)提升对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

泉州市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之所以还处在初始阶段,这与它们的先天不足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要加强学习,把企业建立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经济学家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指出,“从长远看,唯一能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你的企业文化的自身发展力比对手学习得更快。这是组织发展的源泉,任何人都想模仿你,在他们模仿时,你又超越他一大步了。”

(四)家族制的企业管理必须转型升级,强化以人为中心

文化应以人为载体,人是文化生成与承载的第一要素。企业文化中的人不仅仅是指企业家、管理者,也体现于企业的全体职工。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强调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首先是企业的全体成员有共同的价值观念,有一致的奋斗目标,才能形成向心力,才能成为一个具有战斗力的整体。

(五)企业文化建设不能搞形式主义

企业文化属意识形态的范畴,要通过企业或职工的行为和外部形态表现出来,建设企业文化必须首先从职工的思想观念入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哲学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防止搞形式主义,言行不一,形式主义不仅不能建设好企业文化,而且是对企业文化概念的歪曲。企业文化的终极作用在于持续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形式主义的企业文化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的。

(六)企业文化建设不可急功近利,须循序渐进,勇于创新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少则几十年,多则几百年,当今世界上的长寿企业往往都是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全球500强的企业平均寿命是40—50岁,民营企业的寿命比较短。要让企业长期生存下去,就必须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这就需要企业的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等等。创新恰恰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之一。

参考文献:

[1] 吕振奎.泉州市民营经济发展专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2] 彭松建.民营经济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8.

[3] 狄尔.塑造企业文化[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

[4] 李磊.西方对企业文化内涵理解的演变[J].中外企业文化,2007,(3).

[5] 谭力文.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实务文化建设[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8.

[6] 王如平.我国民营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缺失及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0,(4).

[7] 程光德.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J].理论月刊,2010,(2).

Analysis of the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in upgrading transformation

——Taking Quanzhou private enterprises as an example

HUANG Shen-fa

(Industry and commerce information school,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 ,Quanzhou 362000,China)

Abstract:Since the 2008 global economic crisis triggered by the industry to adjust to shocks,and a new round of global industrial chain transfer process,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industry in Quanzhou upgrade be imper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enterprises in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and basic upgrade.

Key words: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enterprise culture

上一篇:破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问题上的三个认识误区 下一篇:汽车后市场发展前景及人才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