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户用沼气效益、不利因素及对策

时间:2022-06-27 06:29:03

浅析农村户用沼气效益、不利因素及对策

摘要:农村使用沼气的推广,不仅是为农户解决烧火做饭问题,还是指导农村走上绿色、循环发展的生态农业之路。农户可使用沼渣、沼液作为土壤的有机肥料不仅能改善土壤结构,摆脱对化学肥料的依赖,还能保持土壤的可耕作性,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从沼气建设取得的成功经验来看,要想使沼气技术得到大力推广普及,必须重建重管,在“管理”上下功夫。

关键词:农村沼气;效益;不利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022-1

1 沼气利用的经济效益

1.1 经济效益

一是节省生活用能开支。建设一口沼气池投资3000元左右,政府贴补2000元左右,农户投入750元,按使用10年计算,农户平均每年投入75元左右,每年可产沼气300-350立方米,可节省燃料和电费500-700元;二是促进养殖业的发展。据调查,建沼气池农户利用沼液养猪,比没建沼气池的农户每头猪增收节支100元以上,每户平均养3头猪增收近400元;三是沼液及沼渣肥田增产。沼液及沼渣作为优质有机肥,每亩施用沼渣1吨的条件下,配合其他措施,以玉米为例,每亩可增产10%左右,每亩可增加收入150元,全县玉米全年可增加收入4500万元。

1.2 社会效益

一是开发利用沼气是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二是改变农村用能结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三是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阻断疾病传播的途径,从而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四是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使用沼气,直接受益的是广大农村妇女,把她们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

1.3 生态效益

一是生态农业建设模式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持续利用的良性循环途径。通过推广“猪-沼-果(蔬、粮)”生态模式,可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产品品质;秸秆作为牲畜饲料,牲畜产生的粪便回流到沼气池内做发酵原料,解决了因秸秆焚烧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实现了农业系统内物质的良性循环;二是沼气使用后,农户不再割草伐木,即保护森林资源,又防止水土流失。据估算,一口8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年可节约薪柴1.5吨,相当于3.4亩薪柴林的年生长量;三是促进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首先解决了畜禽粪便带来的污染问题,其次通过施用沼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农业环境造成的污染。

2 农村沼气发展的不利因素

2.1 农村沼气占农村生活用能份额偏低

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用能主要有电能、煤(包括型煤)、秸秆、薪柴、天然气、太阳能、沼气、石油类制品。经初步测算,沼气约占农村用能总量的3%-5%左右。

2.2 政策宣传不到位

对宣传工作重视不够,宣传方法手段单一,部分农户不能抹去七十年代沼气失败的阴影,对沼气造成的负面影响至今还存在,新时期建成的沼气带来的良好效益,仍有大部分农户不清楚或了解不全面。

2.3 建筑原材料涨价、农户投入大

最近几年,建筑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加大了建池成本。一般建一口8立方米沼气池,仅材料费就达到2000元以上,加上燃具及管路管件、挖坑、技工工资等,每口建池成本高达3500—3800元。目前国家对项目补贴标准2000元,农户自筹750元,如按项目要求进行“改厨、改厕、改圈”,农户自筹将在2000元以上,农户自筹比例太大,影响了农户的建池积极性。

2.4 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整村推进难度大

现在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占全村40%以上,而项目规定,必须整村推进,即建池户要占该村总户数的70%。由于外出人员多,在家的大多为老弱病残、文化程度较低及贫困家庭,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建池财力有限,因而整村推进难度较大。

2.5 项目申报与实施的时间跨度大

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不同程度地存在变更项目实施地点的情况。由于项目在申报、批准与实施的时间跨度大,部分原先上报的项目地点因畜禽养殖禁建、禁养区的划定、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及新村集中建设等原因,造成原项目地点无法实施。

3 农村沼气发展的对策

3.1 加大宣传

沼气项目建设涉及的政策性强、具体问题多,群众对建设的政策及要求不太了解,应加强宣传,做到电视上有图像、广播里有声音、报纸上有文章,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宣传沼气项目建设的意义、作用和国家的相关政策。

3.2 创新工作机制

一要树立典型,选择一些畜牧养殖发展好的具备发展沼气条件的农村和农户,高标准建设沼气示范村和示范户,增强农民群众建设沼气的主动性;二要整合资源。结合生态家园建设,把沼气建设与改厨、改厕、改圈、改路、改水、改院相结合,统一规划,综合建设;三要整合项目资金。县和各镇乡人民政府要在各级财政经费中把沼气建设应配套的工作经费列入预算,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3.3 加强后续服务与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长效的农村沼气后续服务体系,稳定合理的长效后续服务体系是农村沼气健康运行的保证;二是规范服务网点的管理。为服务网点建立相应的服务规章制度,规定沼气器具、零件、技术服务等收费标准及相关的监督制度,来规范整个服务体系。

3.4 沼气原料使用的探索

目前我县沼气原料以养殖排泄物为主,通过技术上的改造,扩大沼气原料使用面。把农村的废弃物秸秆、废旧菌棒、可腐性垃圾等经过粉碎、短期堆沤,纳入沼气池的发酵原料,变废为宝,减少废弃物对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我县的农村沼气总量在不断增加,已建沼气池户约占全县总农户的19%。2003年实施国债和省级沼气项目后,更是有了可喜的进步和变化,其每年产生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十分可观,充分体现出了党和政府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良好效果。但仍然还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后续的技术和物资服务没有跟上等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更新和完善,让沼气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达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的更高层次。

上一篇:玉米降水及储藏方法探析 下一篇:舒兰市大豆产业的不足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