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大考难掩信贷后遗症

时间:2022-06-27 06:16:59

银行业大考难掩信贷后遗症

3月16日晚21时,韩江岩收起惬意地微笑,缓步走向自己的工作间……

此前的30分钟他正醉心于那个被无数“80后”称为“仙剑奇侠传”的游戏江湖中。而就在他重新坐定的那一刻,紧张、一丝不苟的神情迅速化解了刚才的惬意。作为一名私募基金经理,他每天的必修课就是在晚间浏览最新的上市公司公告。

实际上,就在同一时间与韩江岩做功课的还有众多私募人士与投行人士,而他们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兴业银行(601166.SH)2008年年报上。韩江岩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坦陈:“之所以如此重视银行股,是因为国内银行业在经历全球金融风暴后将首次接受外界全面的审视,兴业将开启银行系年报的序幕。”然而,这个夜晚让他和许多同行们都感到郁闷。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定于2009年3月17日披露2008年年度报告。鉴于公司董事会认为年度报告中有关事项尚待进一步论证,年度报告无法如期完成,公司已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变更至2009年4月28日披露。”上交所晚间信息如此显示。

要命的净利差

但是与郁闷的韩江岩相比,各机构却在数小时后纷纷发表了研究报告。

高盛亚洲作为持乐观态度的机构,对即将公布年报的交通银行(601328.SH;03328.HK)股票评级从“抛售”提高至“中性”。随后其分析师又在回复本报记者的邮件中调高了13家A股上市银行的目标价。

瑞银则在报告中将中国银行(601988SH;03988.HK)目标价从2.32港元微幅上调至2.46港元。

然而与外资投行的乐观不同,国内私募界与投行人士仍趋于谨慎。

按照韩江岩的观点:“相对于1月份企业存贷款严重背离的现象,2月份的数据出现了明显好转,迅猛增加的企业贷款已经开始进入实体经济,进行部分信用创造。信贷规模增长驱使各银行短期经营好转,但对于长期投资价值不具有实质性意义。”韩江岩强调:“2009~2010年国内银行业依然会面临盈利能力不断下降的周期。”

的确,自2008 年3 季度以来国内银行业经营已然显现由盛转衰的信号。尽管此前监管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税后净利润同比增长30%,在大规模计提拨备的情况下,资本回报率仍高达17.1%。但4季度国内银行的各项经营指标进一步下滑,全年盈利增速也由中期的69%和前3季度的53%继续放缓至33%(记者注:其中4季度单季利润环比大幅下降58%)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中金公司行业分析师在解读时认为盈利下降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银监会对拨备覆盖率130%、150%(记者注:监管部门此前要求五大国有银行拨备覆盖率要达到130%,中小银行这一指标则应达到150%。)的要求令各银行在4季度大幅计提坏账准备金,预计额度为915 亿元人民币,而前三季合计计提仅1000亿元左右。

其二,2008年9月以来,中国突然转入降息周期,短短3个月时间里,存贷款基准利率大幅下降216bp。这令以存贷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商业银行面临巨大的净息差压力。

其三,2008年3季度后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给企业带来较大损失,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出现一轮快速上升,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4季度单季新增近100亿元不良贷款。

对此,平安证券一位金融分析师在MSN上与记者交谈时进一步予以佐证。

按照他的说法,从2009年1~2月份的数据来观察,2009年银行业的状况会比2008年更艰难。主要原因是,从2008年11月份以来启动的信贷高速增长,银行业的净利差在直线下降。从平均水平测算,2008年11月份在2.5~2.6之间,12月份在2.3~2.4之间;2009年1月份处于2.0~2.1之间,2月份则降至1.8~1.9之间,这个净利差的下滑速度相当之快。而中国银行业的收入结构多元化有限,主要还是净利差收入模式。

“因此,银行业的盈利压力会在2009年加大,信贷的高速增长还不足以弥补净利差下滑带来的利差收入减少。”该分析师如此强调。

高增长预埋后遗症

事实上,信贷的高速增长近期以来一直为业内人士语及最多的话题。长城证券的研究员胡艳妮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前几个月所发放的贷款中有相当一部分投向了政府相关的项目,未来如政府项目告一段落,银行信贷增长更多取决于实体经济的复苏情况。如果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未能带动私人部门的投资,经济能否最终复苏尚需观察,而实体经济的复苏决定着企业未来经营状况和进一步的信贷需求。

“综合来看,前期贷款的迅猛增长态势在未来恐难持续。”胡艳妮直言她的判断。

的确按照央行最新统计显示,截至今年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3.06万亿元,同比增长24.17%,当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07万亿元,同比多增8273亿元。但人民币各项存款也增加了1.65万亿元,而且后者大幅超出前者。

对此,中金宏观组的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显得极为谨慎。按照他们的判断,宏观经济2009年不是底,产能过剩和海外需求的疲弱将抑制中国私营部门的投资需求,因此2010年的经济增速将进一步下滑,这为银行业2010年以后的资产质量埋下隐忧。

此外,目前新建政府项目的盈利能力也值得怀疑,相应的新增项目贷款可能在2~3 年后陆续暴露风险。根据2003 年央行的一项调研,津、晋、冀、蒙等省市自治区1998~2002 年国债配套项目贷款的不良率为2.4%,关注类贷款比率为18.2%;同期山西的国债项目贷款关注类占比达到14.6%,湖南岳阳类似的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合计达到40%。

“因此,我们对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仍持谨慎态度,预计上市银行2010 年不良贷款可能“双升”:余额上升38%(加回核销后增加50%),不良率上升37bp 至2.3%。”该研究员指称。

实际上,固定资产投资与信贷扩张已经构成了2009年1~2月份中国宏观经济的主题。但鉴于信贷在投资中有可能效率下降,过高估计信贷扩张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关键是银行业在为刺激经济大量输血后,巨额的不良资产恐将再度困扰中国银行业竞争力。”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表示。

上一篇:红色文化内核让红色之旅走得更远 下一篇:汇源案开启中国反垄断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