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商事案件调解

时间:2022-06-27 05:06:17

浅谈民商事案件调解

调解有人民调解、法院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等方式。不论哪种方式的调解其目的都是为了解决纠纷,化解社会矛盾。法院调解在法院审理民商事案件中极其重要,可以说,在民商事案件审理过程中,案件调解的好与坏关乎案件处理的效率、质量以及社会影响。以下就谈谈本人对民商事案件中调解的一些看法。

首先,从实现审判活动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角度来看,调解这一方式更能使这两种效果相契合。抽象的法律规定往往不能同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一一对应,各地的民俗乡情都不一样,甚至有些民间习俗和法律是相冲突的。如何在维护法的权威以及法的公平正义前提下使得诉讼双方当事人化干戈为玉帛,从而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确实难度很大。法制社会,法律理所应当的成为人们最高的行为准则,但是中国的民俗乡情经过了上下几千年的沉淀已经在许多人心中根深蒂固。作为法院法官,我们首先要服从的是法律,但是按照法律的规定来处理案件时却不能不顾及到当地的一些民俗乡情。对于调解而言,判决结案过程相对程式化,经过开庭审理了解了案件基本情况后基本上就可以做出裁判,而且这对于法官本身也更加轻松、省力。可是这样的效果好不好?我想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判决结案可能实现了法的公平正义,但在这个过程中当地的民俗习惯可能会被忽略,当事人在情感上也不能完全接受这种判决,如此社会效果的实现就是一种空谈。在庭审过程中,双方当事人都是针锋相对,各执一词,这样不仅没有解决纠纷反而激化了矛盾。同判决相比调解却是一种较为软化处理矛盾纠纷的方式。通过调解能够让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通过这一方式既处理好了法律公平正义与社会效果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又很好的处理了双方当事人之间紧张的冲突关系。这也是与和谐社会的基本精神相吻合的。当然了,我们也不能一味追求调撤率,要本着“能调则调,当判则判”的原则。

其次,从司法效率和司法成本上来看调解无疑是“实用又实惠”。就拿民商事案件来说,从立案到结案按照一般的流程走完是要好几个月的时间,复杂一点的甚至是以年来计算。普通案件审理的步骤多、花费时间多、工作量多。开庭之前,还需要法官来来回回的奔波送达文书、传票,结案时候还要送达裁判文书,这对于工作量多、时间拮据、整天忙碌的法官来说花费的时间精力是非常大的。而对于当事人来说,经常往返于家中和法院也是十分不便的。在法院的主持下调解可能就一次性解决了矛盾纠纷,那些送达难、来回奔波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另一方面,调解结案对于案件的最后执行来说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执行难的问题一直存在,是各法院普遍存在的现状。执行不能让法院的判决成为了一纸空文,之前所有的工作都没有了意义。我觉得执行难的原因有三,一是找不到被执行人,二是当事人不服裁判拒绝履行义务,三是被执行人没有能力履行义务。这些问题在调解结案的案件中会很少出现,调解是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协议,出于自愿, 被执行人能够更好的履行自己义务,躲藏逃避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了。而对于法院来说这又方便了执行,节省了执行的时间和资源,也保证了裁判文书发生真正的效力。

最后,判决和调解这两种结案方式相比较而言,在某种角度说后者难度也许更大。作为处理案件纠纷的一种制度的存在,调解的意义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实务中大多数法官也更倾向于选择用调解的方式来处理纠纷。诉前调解于当事人于法官都是很好的方式。中国人好面子,没有人喜欢对簿公堂。而且发生矛盾纠纷的双方当事人或是亲人,或是朋友大家都彼此相熟,谁都不希望把关系搞僵。在没有走到最后一步前,他们都是不愿意坐上原、被告席的。在法院的支持下的“私下调解”既解决了问题又照顾了面子。诉前调解可能几十分钟,长一点的也只要几个小时就可以解决问题,其中就能节省下大量的时间和司法资源。当然了,当事人即便是到了法院,我想他们一方面是为了解决问题,另一种原因可能是为了出口气,想要讨个说法。解决问题的方式很多种,我们还可以选择。但是如何让当事人宣泄心中的这口气则需要法官做大量的工作了。聆听当事人的诉请;细心的对情况进行法理和人情世故上的分析;耐心的对当事人进行劝解;最后还要在当事人自愿的前提下提出一个双方都满意的结果。这些都是我们法官要做的,也是我们要不断学习的。

调解的益处及意义在上述文中已经作出了阐述。但是我们应当清楚的认识到调解不是万能的。对于调解不成的案件,我们应该及时判决,不能久调不决。在调解的过程中也必须充分尊重当事人自己的意思。不能用明说或者暗示的方式去“促成”调解。调解是把双刃剑,用好了我们可以又好又快的处理纠纷化解矛盾,处理的不好我们就可能会做许多的无用功,所以我们要在了解调解的意义、调解原则的大前提下不断完善优化调解的方式手段,更好的为当事人服务。

上一篇:浅谈土建工程设计和施工阶段裂缝的防治 下一篇:浅谈高校影视教育与影视产业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