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的教师 多彩的课堂

时间:2022-06-27 04:50:17

“多情”的教师 多彩的课堂

如何上好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作为教学的主导――教师要善于从情感、情境、情趣、激情、情绪和情节等方面来组织课堂教学,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政治课课堂丰富多彩。

教师怎样做,才能使政治课课堂丰富多彩,不仅启迪学生的心灵,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且让学生在快乐与轻松中学习,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呢?笔者通过总结十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认为,政治课教师要善于“多情”,才能使呆板无趣的政治课变成互动乐学的政治课,从而大大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情感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突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把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人是感情动物,人的思维状态与其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青少年学生的情感更容易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而产生波动。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这对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皮亚杰说过:“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在起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情感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让学生触“景”生情,要合理穿插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只有当教师情感的血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欢畅地奔腾流动时,才会产生教学艺术的灵感与创新。教师也只有将自己融入到所讲的内容中,以真情带领学生穿过层层迷雾,穿过荆棘丛生的荒野,在泥泞中、在乱石岗上帮助学生开辟一条思维畅道,学生才会受益无穷。“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要用积极、健康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对学生倾注真诚的爱,才能换来学生诚心的理解、支持和友谊,教学中才能为师生双方提供一种心情舒畅、气氛融洽的心理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教与学的效率才会在更高的层次展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已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宗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处于课堂的双向互动状态中,彼此之间应敞开心扉、相互感染,把课堂变成情感交流、对话、体验和感悟的场所,促进彼此情感上的融合。从而以情激情,以情唤情,使学生在讨论、辩证、情感的撞击中,真正做到共识、共享、共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享受到热烈的情感体验,才会感受到政治课课堂的无限风采。

情境

皮亚杰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建构主义教学观也认为,设计特定的情景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积极磋商;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目前我国新课改的要求。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态和情感体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达成教学目标,是每一个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课堂是小天地,不能替代现实世界:课堂又是大天地,可以再现现实生活。课始预设情境,导入教学,激发求知欲望;课中贯穿情境,挖掘教材,营造体验氛围。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如生活情境、问题情境、视频情境、想象情境、交流情境等。教师以生动形象的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连同语言、举止、情感、教学内容以及课堂氛围形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所,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整个学习活动,达成生活体验,从中感悟理论,并获得创造与成功的快乐。当然,情境的创设要围绕教学内容,注意教学的目标性,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注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师生关系的和谐性,合情合理。总之,适应新课改要求,政治课教师只有准确、规范、科学的定位,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准则,创设教学情境,让课堂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才能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得到主动、和谐发展,也才能真正使我们的政治课课堂充满生机,呈现更加亮丽的色彩。

情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情趣教学是使学生变成“乐之者”的重要手段,能为政治课增添无穷的魅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以情设趣、以理激趣、以信树趣、以智引趣、以疑启趣,把情与趣有机结合,融为一体。通过充满情趣的教学手段和教学途径,努力创设一种使学生的认知与情趣互相促进、和谐发展的学习环境。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现代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主动性,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要挖掘教材内容,有意设趣,吸引学生情趣;在课堂上要营造民主气氛,善于激趣,引发学生情趣;同时展示教师魅力,通过幽默、睿智,激发学生情趣,使课堂教学顿时生辉。因此,政治课教师的情趣教学主要在于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艺术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新知识和技能,这也是新课程教学所执着追求的。当然,情趣教学也要适度,不能为了情趣而“情趣”,要为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服务,要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任何故事、游戏、幽默的选择都要符合学生的文化品位,要健全高雅、奋发向上,从而真正使枯燥无味的政治课课堂大放异彩。

激情

拉罗什富科说:“具有激情的最笨讷的人,也要比没有激情的最雄辩的人更能说服人。”可见,教师饱含激情的教学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强大的动力,会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学更具有活力。新编教材已经注重了趣味性、实效性、灵活性和师生互动性。因此,教师要充满“激情”进课堂,学生满怀“激情”来学习。让激情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挖掘潜能。这样既体现新课改要求,又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起到双重效应。教师是课堂上的主体,是组织者,是导演,要使政治课课堂激情四射,教师就必须做到:要无私地关爱学生,要培养丰富的表情,要使用智慧的语言,要运用无声的举止,要有丰富而广博的知识技能,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还要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教学风格,等等。当教师把这些利于激发激情的要素都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时,那么,教师就会被自己精彩的表演而陶醉,学生就会被这样激情涌流的课堂而沉醉,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在这样的教师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生命因为激情而更加美丽,课堂因为激情而越发精彩。

情绪

情绪是多种多样的,对人的

影响也不同。积极的情绪有益于身心健康,使人思维敏捷、体力充沛、精力旺盛。而当人们的情绪消极时,情况则相反。那么,作为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情状态,不要带着消极的情绪进入课堂,那是影响教学成功的腐蚀剂。因此,教师在每次上课之前,都要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走上讲台。这样,上起课来,就特别带劲儿,学生也就会与教师一起情绪高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表现欲、求胜欲、创新欲,其智能就会产生一种超越寻常的爆发力,学生就会积极与老师配合,课堂气氛就非常活跃,这正是我们政治课教师所热切追求和期待的,这也就是心理学上讲的人与人之间的情绪相互感染而产生的共鸣吧,这样的课堂也一定会赢得学生的满堂喝彩。

情节

朱光潜先生说过:“课堂教学是一种表演艺术。”文艺戏剧依靠悬念迭起、疑窦丛生、波澜起伏的情节达到扣人心弦、动人心魄、感人肺腑的效果。那么,政治课课堂也应该依靠其曲折回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来产生思想的感召力、艺术的感染力和道德的感化力。戏剧界有句行话:“连自己都感动不了的戏,那就别演了。”将此话移植到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来,那就是“连自己都感动不了的课,那就别上了。”因此,教师在精心编写教学案时应当有这样的一种心情,那就是被自己殚精竭虑所设计的教学情节感动得难以自持,有种恨不得马上就到教室去上演的冲动。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要精心表演好设计的教学情节。甚至,灵机一动,灵感一闪,随即插入更加精彩的情节。只要不是矫情与作秀,定会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欢呼与自然爆发的掌声,这样的课堂会使学生感到意犹未尽、回味无穷;这样的课堂也定会闪现出耀人的夺目光彩。

总之,搞好教育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高了。笔者相信,一个具有如此“多情”的政治课教师,肯定会受到学生的赞成、尊敬和欢迎的,也肯定会奉献给学生多姿“多彩”的课堂。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在所有政治课教师的努力下,思想政治课的功效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新课改的雨露一定会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思想政治课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上一篇:教学八“有” 下一篇:谈公民的诚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