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构建小学数学智慧课堂之创新理念

时间:2022-06-27 01:39:47

浅析构建小学数学智慧课堂之创新理念

摘 要:小学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小学数学是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到来,小学课堂逐渐向着开放性和自主性发展,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变和复杂。课堂是启迪学生智慧的场所,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育智慧,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创新方法来展示智慧教育,其既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智慧的形成。创新是新世纪的主旋律,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利用理念创新构建小学数学智慧课堂,使课堂变得更加和谐、高效是值得每个教师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理念创新;小学数学;智慧课堂

创新无穷期,高效不言止。现在新课改的实行,使教学由封闭走向民主,由教师统领课堂变为师生共同探讨、参与,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标下的课堂应该是一个智慧的课堂,因此,就目前而言在追求减负增效的同时,聚焦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更为重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之际,构建小学数学的智慧课堂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需要。

一、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特征

1.学习起点的真实性

智慧课堂的开展是通过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包括知识的逻辑起点和学生学习后续的起点),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一般而言,教师可以通过钻研教材来寻找学生知识的逻辑起点,可以通过学生访谈、修改作业、课前测试和教师经验等来寻找学生的学习后续起点。

2.教学推进的针对性

这主要是指在教师把握了学生的学习起点之后,教学过程采取有针对性的推进,实施的时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学生已经知道的比预设的多,则加快进程,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如果学生知道的比预设的少,则放慢进程,多一些铺垫;如果学生知道的和预设的一致,则教学按原计划进行。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教学。

二、创新理念在智慧课堂中的应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主战场,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充分发挥学生创新能力的思维指导下,探究“学法”,让学生自主尝试探索,主动参与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让数学走进生活,培养学习应用数学的能力。教学中要敢于“放”,大胆地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敢于批判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更重要。质疑是发现问题、探索知识的开始,是获得真知、生长智慧的关键环节。在智慧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矛盾,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精神,着眼于解放学生的大脑,从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出发,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提问、勤于思考的习惯,勇于对教师教学提出质疑,以满足自我表现和发挥潜能、发挥个性的愿望,重视每个学生的创造、创新的天赋,使每个学生都能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为创造良好的课堂创新氛围奠定基础。

2.克服思维定式,培养创新思维

思维定式是存在于人脑中的一种较为复杂的现象,其表现为对某种活动的倾向性、习惯性,这很容易影响人们对刺激情境以某种习惯的方式进行反应。学生的思维定式主要包括经验定式、权威定式、书本定式、从众定式等,思维定式对解决问题存在一定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主体局限于在头脑中用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和求异性,思路打不开,妨碍问题的解决。在智慧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寻求问题的解决时,要注意打破思维定式,注意采用发散思维、反向思维、质疑思维、运动思维和转移思维等。

好的课堂是情智共生的课堂,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效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情促智,以智生情,让学生心灵闸门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使学生有效地获得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在智慧的课堂中,学生会体验到求知的愉悦和求真的快乐,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意识,师生的智慧之花会在互动与对话中绽放,打造一个适合师生展现智慧的课堂模式。教师积极地投入教学改革和实践智慧的提炼,享受着职业的幸福、生命智慧和个人价值的快乐。诚然,智慧课堂的教学之路还很漫长,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义牛.打造智慧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1):166.

[2]杨凤玲.构建智慧课堂实践有效教学[J].成才之路,2010(25):87.

(作者单位 江苏省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

上一篇:浅谈学会倾听的重要性及其培养 下一篇: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