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因素及处理方法

时间:2022-06-27 01:09:29

影响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因素及处理方法

摘要:目的:了解影响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因素。方法: 对100例3岁以内需静脉穿刺的患儿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方法。结果:100例3岁以内小儿静脉穿刺均成功,且维持至输液完毕。结论:明确小儿静脉穿刺的影响因素是穿刺成功的前提,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是穿刺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小儿静脉穿刺 处理方法

Affects the young childvenipuncture succeeds factor and processing method

Zhao Dongmei

Abstract:Objective:Understood affects factor which the young child venipuncture succeeds.Methods:Needs the venipuncture to 100 example 3 years old in the trouble to adopt the pointed processing method.Results:In 100 example 3 years old the young child venipuncture succeeds,also finished the maintenance to the infusion.Conclusion:Is clear about the young child venipuncture the influence factor is a premise which the puncture succeeds,adopts the corresponding processing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ituation is the key which the puncture succeeds.

Keywords:Young child venipuncture Process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1-0104-01

小儿静脉穿刺是门诊静脉输液中心护士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抢救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其穿刺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患儿的病情。医院及家属对注射科护士的要求也很严格,不仅要动作敏捷,且要做到穿刺时“一针见血”。否则,家属的不满意令操作者承受很大的压力。我院门诊输液科每日输液量300多人次,最多可达500人次,3岁以内的患儿占多数,所以穿刺不成功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肥胖、脱水、末梢循环不良,烦燥不合作的患儿明显,当然操作者的心理因素和心理状态,环境、物品等因素也直接影响到穿刺是否成功。2年来,我们通过不断地努力,不断总结经验,对100例3岁以内穿刺难度大的患儿进行观察,分析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结果穿刺均成功。具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8年8月份―2010年8月对100例3岁以内静脉穿刺难度大的患儿进行观察,肥胖儿38例,脱水儿25例,末梢循环不良儿18例,烦躁儿19例。最小年龄20天,最大的3岁,平均年龄1岁6个月。在静脉输液区严格执行无茵技术操作,使用一次性输液器,用5.5号头皮针进行静脉穿刺。

2 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

婴幼儿为细小静脉,血管短不直,皮下脂肪厚,能见度低,个别患者惧怕打针,哭闹,不易合作,个别家长对操作不理解,心理紧张,心疼孩子,遇事易冲动,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压力,使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护士要保持镇定情绪,安慰家属,指导帮助扶好婴儿,认真寻找血管,选择相对能见度高的静脉,如采取手背、手腕处的静脉进行穿刺。嘱咐家属抱紧婴儿,制止带扎于穿刺处上方6厘米处,并指导家属向上拉紧皮肤,便于穿刺处的皮下脂肪移开,易于进针。见血后护士马上用左手拇指固定针柄,再用右手拿胶布固定针柄,接着固定针梗处以防污染,接着快速地用夹板执于手掌下,用长胶布固定,固定好后指导家属正确扶好穿刺侧肢体,保持水平位,预防关节处移动,避免针头刺破血管。

脱水、末梢循环不良患儿多为静脉塌陷,穿刺时认真寻找血管,可先做热敷或使肢体悬垂。穿刺时压紧血管上端,将远端血向近端推,使血管充盈后采取负压穿刺法进行穿刺,即是将输液管下端反折,并挤出前端液体0.2至0.6ml,左手用无名指和小指夹住输液管反折处,并用左手大拇指、食指、中指绷紧皮肤,右手持针头在距离静脉最明显处后退0.3~0.5cm处以5度~10度角进针,待针尖斜面全部进入皮下时即松开输液管反折处,使头皮针管内压力明显低于静脉压,形成一小负压,再继续进针,见回血后再顺着静脉进针少许,即穿刺成功,固定好针柄[1]。

各种原因造成的水肿患儿,由于皮下水肿,组织积液,血管隐藏于组织中不显,穿刺时应先按摩推压局部,使组织液分散,静脉显示后再进行穿刺。

哭闹、烦燥不安的小儿难以固定,容易穿破血管,产生渗漏,增加重复穿刺的次数,家属心疼孩子,易引发不必要的纠纷,因此,对于此类患儿一般多用头皮静脉穿刺以便于固定。但是有些家属不易接受头皮静脉穿刺,认为把针扎到脑袋上会有危险,因此护士要做好详细的解释工作,让家属理解,减轻心理压力,使护士的穿刺水平能正常发挥。

操作者的心理因素和精神状态。病人多,工作繁忙,护士急于求成,进针不仔细,长期超负荷工作,精力不集中、疲劳,心情不佳,对操作无信心,均可造成穿刺失误。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修养,保持稳定情绪,充分休息,集中精力,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熟练操作程序。

环境、物品因素。穿刺用物不符合标准,针头钝,止血带松弛无弹性,光线暗均可造成穿刺不成功。因此,穿刺前认真检查用物,选用有弹性止血带,松紧适宜,结果针对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穿刺均获得成功。

3 结论

影响小儿静脉穿刺的因素虽然很多,但只要护理人员认真寻找原因,总结经验,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根据不恫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小儿静脉穿刺就能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魏兴惠.负压穿刺在小儿头皮输液中的应用.中华临床护理月刊,2006;12(3):565

上一篇: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373例 下一篇:刮痧结合艾灸治疗颈型颈椎病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