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06-27 10:31:17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培养

【摘要】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习惯,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主动需求,并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应该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永恒的追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与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压力,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体验,让学生变得爱读书、爱学习,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习惯。

一、利用好课堂主阵地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习惯

1.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因此,要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识字能力。识字教学搞得不好就会枯燥无味,讲结构、记偏旁、数笔画,时间一长学生就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在给学生教"蚯蚓"一词时我引用斯霞老师的故事:"蚯蚓是一种虫子,所以这两个字都有虫字旁;蚯蚓是没有脚的,所以'蚯'字右边是个'兵'字去掉下面的'两只脚';蚯蚓爬的时候身体一伸一缩,所以'蚓'字右边就像蚯蚓爬的时候身体一弯一直的。"这样形象生动的教学,学生听得感兴趣,记得也牢。摘果子游戏是我们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游戏的方法是这样的:教师出示一幅画着大树的画,树上挂着写有生字的果,让学生制作果篮,将果子上的字读准字音、并组词、再说一句话,方可摘下,谁摘得多谁就是识字小能手。我的实践证明,这种游戏方法应用于每课的生字学习,既方便又高效,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

小学低年级语文最重点、难点的莫过于识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不要过于单一,应变换学习方法激发兴趣,这样学生乐学,记得快又准。如:学习《人有两件宝》这篇课文时,生字"大",可以复习前面的生字,引出后面的新字。今天老师要把太阳的"太"字变成两个新字,"太"去一点变成"大",大脑的"大","大"字再去一横,变为"人","大"、"人"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字。学生在看老师变字时会带着兴趣,看老师怎么变,会变成什么样的新字,在这个过程中已把新字记下了。再比如:闹:大门里边是市场;仙:一个人在山边。这样,孩子们不仅喜欢这些谜语、口诀,轻松地记住了这些生字,而且对编口诀也产生了兴趣,慢慢的他们也会自己通过编口诀来学习生字。教师的一笔好字会让学生羡慕不已。因此,教师首先自己要能练出一笔好字,养成"提笔就是示范"的好习惯。学生总喜欢像教师一样在黑板上写字,课上我就抽出一些时间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分别让同学上黑板来练字。让孩子们当当小老师,做做小评委,举办"写字比赛",渐渐地,学生的写字兴趣会越来越浓。

3.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让学生喜欢朗读,能读、读好课文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形式各异、用时充分,才能熟读成诵,充满鼓励、勇于竞争,才能读出情趣。课堂上的朗读应采取多样、易于低年级儿童接受的方式,充分调动他们读书兴趣,通过读书来训练学生的语感。低年级儿童的模仿力强,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重视朗读。教师范读时的表情、语气、语调、体态都作为一种信息,直接传递给学生,来感染学生,进而通过他们的主体学习,达到感情的自然的流露。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灵活地安排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听音乐读、一人一句开火车读、男女分读、分角色读、齐读、个别同学读、挑战读、表演读等,不断激发学生情感,从学生阅读实际出发,在读中理解词语,在读中积累词语和句子,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课堂上给予充足的时间,人人参加读书活动,要求读书时口、耳、脑并用。另外,教师还可以建立起评比机制,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只要读书,就要比谁读得投入、读得有感情,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朗读比赛。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还可以和老师比赛,让全班同学做裁判。这样,在全班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读书气氛,学生也变得爱读乐读。

4.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

说话、写话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应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说话是写话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应从低年级起就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的培养,可以根据低年级教材的特点,充分利用每课书中的插图,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另外,低年级学生活跃,但自理能力差,经常会发生一些事情让教师来解决。有些问题可以作为全班讨论的话题,学生畅所欲言,既锻炼了说话能力,又培养了处理事情的能力,有时还能从讨论中受到启发或教育。总之,教师要让学生在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学习,让学生在乐中求学,玩中思考,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运用知识。

二、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给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小学生如果在课堂上心情宽松愉快,那么他们的视觉、听觉就特别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加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学习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根据小学生向师性的特点,教师应向学生倾注自己大量的爱。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师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彼此信任,使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学生会很自然的进入角色,逐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学中切记仅依据一次听写、一次检测的失败就批评甚至惩罚学生,这样只会让学生意志消沉自暴自弃。好学生是鼓励出来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好表扬的武器,不断鼓励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学习效果明显。

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在容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培养学生直接的兴趣,而直接兴趣始终是学生学习动机的稳定组成部分,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家长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我们身边的多数孩子,一般回到家里,在家长的督促下,能够做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万事大吉,学生处在一种"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的状态中。家长也觉得孩子作业已经完成了,万事大吉了。不注意孩子学习兴趣的激发,导致许多孩子学习兴趣不浓。作为家长的责任,我觉得不仅仅是督促、帮助孩子把作业做好,更重要的是要营造一个好的读书氛围,让孩子对书感兴趣。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去书店买许多有益的健康的书籍,一开始带着他们一起看,渐渐地他们尝到了甜头,知道从书中可以获得很多知识。这时,家长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大量阅读一些课外书籍。长时间下来,孩子看得书多了,懂得掌握的知识丰富了,课堂上老师讲得内容,他都略知一二,孩子的信心也有了,自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班的晓明小朋友,一年级的时候,最怕读书,讨厌语文,喜欢数学。后来,我建议家长为孩子买一些书,《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我还经常从他的书里挑一些故事,在班级里读,并大力宣扬他的书是如何如何得好。从此以后,晓明小朋友对他的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本书都一字不漏地看完,现在一上我的语文课都精神百倍。所以说,培养低年级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家长的配合也非常重要。

以上是我对培养低年级孩子学习语文兴趣与培养习惯的几点粗浅看法。我相信通过以上途径,一定会让学生对内容,情境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信,让我们的学生自己去创造美好无比的语文空间。

上一篇:图说地理成就有效课堂 下一篇:独立学院人才流失动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