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光林的破垄之道

时间:2022-06-27 09:52:16

薛光林这个名字首次被公众和媒体关注是在2011年,这一年他首次出现在福布斯大陆富豪榜上,以28亿美元身家与郭广昌并列第19位,是当年富豪新贵中的一匹黑马。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已成为所剩无几的民营石油企业中最成功、最务实的企业家。薛光林的光汇石油集团目前正与中石油在新疆合作开发一个油气田项目。薛光林到底是如何在央企长期垄断的油气田开采领域砸出了一块缺口的?

薛光林其人

薛光林是安徽省天长市人,天长出富豪,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也是此地人,但薛却远不如张近东所为人熟知。这与其所处的特殊领域必须保持低调有关。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首次从石油出口国,转变为石油净进口国。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生薛光林怀揣2000多元前往深圳,摸爬滚打中在石油贸易中赚到了第一桶金。此后,他便在这个领域深耕。薛光林往返于中东、亚洲和石油贸易中心新加坡,以及中国油品最活跃的沿海地区。很快他就在深圳建立了自己的石油仓储基地和配套的专业石油码头,油库一期就容积达10万立方米。

“从上下游到中间买卖,石油是一个很稳的行业,有很多世界上大能源公司的成功案例可循。”薛光林坦言自己很喜欢这个“很有挑战和成就感”的行业。

在薛光林石油贸易做的最风生水起的时候,光汇石油迎来了自他创办以来的巨变。1998年,国家变革原有的石油管理体制,重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将大部分国内上游石油业务划归中石油集团,并准许其开展下游业务;而将原先属于地方石油公司的大部分业务和资产划拨给中石化集团。这样形成了两大国有石油集团垄断国内石油市场的局面。同时,国家全面治理整顿石油市场,石油的进口、生产和销售只能由两大石油集团经营,所有社会经营单位要么停业,要么被收编,光汇石油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

当时,很多沿海石油贸易商纷纷转行,他却更加认定这是光汇要在未来谋篇布局、取得一席之地的行当。薛光林度过了最艰苦的两年日子,但也申请到国家成品油的经营权,随后又用了三年时间取得海上外轮免税供油资质。

2003年,对薛光林来说是转折性的一年,在这一年他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光汇石油获得海关总署批准设立20万立方米的成品油公共保税仓。也是在这一年,当时成品油市场几乎是中石油、中石化的天下,薛光林开始向有关部门申请保税船供油的牌照,将业务瞄准海上供油。

“做石油这个行业,是很窄的,世界范围内大的石油公司还没有20家。因为,这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行业,需要信誉和历史背景,不是有钱就能进,既然进来了就要成就自己的背景与信誉。”薛光林讲的“信誉与背景”除了需要硬件实力,还需要牌照和权限等关键性“资源”。

“他是一个识时务的人”,业内人都这样评价他。他从来不像一些民营油老板那样高调叫板,薛光林的策略一直是与巨头们善处。也许是看了太多的陨落案例,薛光林从一开始就非常明白自己的处境。

不与国企竞争

把生意放在海外,不与国企竞争。在高度垄断行业摸爬滚打十几年,这是薛光林的经验之谈。“避开三大石油不谈,就是与延长石油这样的地方国企,我们也少了很多的天然优势与政府支持。由于行业的特性,民营企业在夹缝中生存会非常困难,与其这样不如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薛光林这样解释道。

这并非胆小示弱,从2008年光汇石油借壳在香港上市,到薛光林在互换市场上大玩资本,其眼光和胆识可见一斑。

光汇石油是在香港上市的公司,经济体相对独立,公司也没有国资股东。因此在一些政治相对敏感的国家谈生意,光汇石油反而不受限制。另外,薛光林不缺资本,有专业团队和坚实的石油下游仓储、运输、零售基础。这些都让薛光林的光汇石油能在国际市场中如鱼得水。

不过在国内,光汇也并非没有市场。“石油这个行业,领域太宽太大,中间环节有很多,中石油、中石化也不可能全部做完。在国内中石油、中海油的上游优势明显,中石油、中石化目前零售基本上是加油站,所以光汇主攻做燃料油,做一些油库和仓储。”薛光林所说的油库和仓储中,目前做得最好的是海上供油。

海上供油是一种按照国际通行惯例,为国际航行的船舶提供免税油品供应的业务。在此之前,中国的免税海上供油服务由中国船舶燃料公司独家垄断。

在此之前,薛光林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油库的仓储与扩建上,建成了华南地区储量最大的油库基地。当国家完全放开成品油零售与石油批发市场,国际石油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光汇石油凭借仓储、运输与零售等下游产业链优势,很快成为国际石油商眼中的香饽饽。

世界上十大最繁忙港口中六个在中国,但海上供油市场却远远落后其他国家,在这种每年市场成倍增长的情况下,国家开始放开海上供油市场,中国船舶燃料公司的垄断局面被打破。

此时,占有了大半海外客户已成为当时国内第二大燃料油进口商的光汇石油,理所当然取得了免税船供油的牌照,成为全国拥有海上外轮免税供油资质的5家企业之一,这也是至今唯一的民营企业。

谁控制了上游谁就控制了整个行业,这是能源行业的一个规律。薛光林这个民营石油大亨带领的光汇石油这条“小船”,还能在业界行走多远?

艰难的上游之旅

在之前的发展中,薛光林把自己与国企放在了补充而不替代、附属而不僭越的立场得以游刃有余。但下一步如何继续走,依然没有明确答案。

“目前石油政策是这样。虽然36条放开了以后,感觉对一些垄断行业放开。但是这还需要时间与相关配套细则出台。光汇目前的困惑是,早在十几年前,就想进入石油勘探、开采的项目,但在国内取不到牌照资格,在国外,虽然也在不停地找区块,但买油气田,发展油气田商业,企业要负责很高成本、代价去做。对一个民营企业来说,压力很大。”

深知能源行业制胜关键是取决于上游资源的掌握,但知易行难还是让薛光林很无奈。在这种情况下,光汇石油选择了与中石油合作。

2009年8月,光汇集团的附属公司――盛业石油(大沙漠)有限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订立协议,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吐孜区块共同开发及生产天然气。该区块占地157.972平方公里,目前该区块内的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约为221亿立方米。这意味着薛光林多年以来进入上游油气资源的梦想终于实现。

“这个项目我们是通过中石油的项目投标竞标来的,类似的投标,这几年国内的国外的光汇参加了无数回,因为油气资源很稀缺,竞争强的企业也很多,特别是国际上,有10%的成功率已经不错了。所以这次光汇的机会很难得。”几年的辗转与努力,谈起这段时光薛光林不无感慨。

在他看来,国家对于天然气原油的需求会越来越旺盛,因此光汇的发展早已经将近80%的精力投入到进入上游的努力中,这包括人才团队的招聘与资本实力的累积。

事实上,新疆吐孜区块的项目对于中石油来说是非常小的,薛光林与中石油的合作主要是提供技术开发和资金。由于能源的上游开发需要数额庞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实力强的企业压力也很大,因此像中石油这样的公司也会采取国际惯例的做法,采取合作的形式,把一些中小项目外包合作,风险公担。

进入上游,得以一体化发展,薛光林操心的事却更多了。民营企业进入勘探领域,所要承受的成本极高,但国际大宗商品尤其是油价受经济局势以及金融炒家操作的影响极大,很有可能高价进入,而勘探出油气资源时,市场行情却已经改变。

目前,光汇石油已经在气田投入了数亿元进行勘探,但还丝毫没有“出气”的迹象。勘探开发需要很高的成本,一口油井需要高达数千万元的投入,而矿产的勘探成功率极低。

当然,高风险同时也意味着丰厚的回报。从另外一个意义来说,进入上游即使再艰难,也是民营石油企业家必须要涉足的“险域”。■

(作者单位:北京百瑞传播有限公司)

上一篇:人民币国际化的德国经验 下一篇:平台经济:地方政府的“动”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