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经济:地方政府的“动”与“能”

时间:2022-09-07 06:03:51

平台经济:地方政府的“动”与“能”

普陀区金迈路1号,是上海陆上货运交易中心的所在地。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官员慕名而来,希望通过对这个样本的观察与解读,去拉直关于平台经济发展的几个问号。

不见一辆车、一艘船,上海陆上交易中心的56135物流网,以颠覆式创新,在鼠标、键盘与指间,创造了平台经济的一个成功案例。

然而,考察之后,很多官员却发现,疑问随之更多了,“这与我们那里的物流园区有什么区别”,“与我们做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有什么不同”……

诸多疑问的逻辑起点,仍然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即到底什么才是平台经济。当下最流行的一个定义是:企业自身并不生产商品,却可以通过提供一种交易空间或场所促成双方或多方客户间的交易,收取恰当的费用而获得收益。

仍以上海市陆交中心为例,其通过提供物流供需信息进行撮合交易,达成贸易行为;合同形成后带动货运和物流,形成了大量航运的微观行为;到最后结算、支付、汇兑又产生大量的金融行为。

这种被定义为平台经济的商业模式,正随着苹果、谷歌、淘宝等平台企业的成功风行全球。

以前人们常说,“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现在又加上一句,“顶级企业做平台”。

有人指出,乔布斯固然为苹果奠定了成功的基石,但其基业稳固仍然得益于平台建设。苹果公司通过搭建Appstore这个虚拟超市平台,左手牵着成千上万的产品提供商,右手则是苹果手机的移动用户,令双方或者多方在这个平台实现自由交易。

平台经济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整合配置多样化市场资源、促进三次产业融合等诸多方面的作用已无需赘言。甚至有学者称,平台经济将在中国经济转型中承担着历史性责任。

同时,地方政府对于推动平台经济发展的动力与热情,已然显露无疑。“上海为什么出不了马云?”从这个最经典的设问开始,加快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上海,因为电子商务平台市场交易规模落后于广东、浙江,一直积怀难释。在诸多会议上,“迎接平台经济时代的新挑战,重塑国际贸易中心微观基础”,此类官方话语的背后是一份急切之情。

而另一方面,更多省市则借助2011年以来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的机遇,积极而低调地开展了一系列促进平台经济发展的探索。

北京支持京东商城电商服务平台,一方面帮助流通企业打破渠道限制,以低成本快速覆盖全国;另一方面帮助生产企业转变生产方式,实现“以需定产”的柔性化生产。

上海推进大宗商品贸易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建设上海钢铁交易中心、易贸化工、百联有色金属等交易平台产业群,形成了超千亿规模的交易平台。

越来越多成功案例,发挥了酵母效应,放大了地方政府的动力与雄心。然而,对于平台经济发展来说,地方政府有动力的同时,还必须有能力。

既然平台经济具有跨地域、跨部门、跨行业的特点,全新的业态必然对政府治理的能力提出挑战。一份调研报告显示,诸多平台企业反映的票据往来难题,高端人才蓄水难题等,都对政府综合化、无缝隙的公共服务提出了全新要求。

一方面,政府需要跟进平台经济业态创新的步伐,把握平台经济的属性和规律,制定科学、可行的监管方式,防范应对潜在经济风险;另一方面,还需按照现代服务业的内在特征,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助推新经济健康成长。

一言以蔽之,地方政府想要在日趋白热化的区域竞赛中,摘取平台经济这一现代服务业的耀眼“皇冠”,能力或许比动力更为重要。■

上一篇:薛光林的破垄之道 下一篇: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