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荫、半耐荫地被植物在广州公园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27 09:37:23

耐荫、半耐荫地被植物在广州公园中的应用

摘要:耐荫、半耐荫地被植物是营建复层植物景观的重要元素。在对广州公园进行调查研究基础上,本文归纳总结了耐荫、半耐荫地被植物的种类,并根据园林用途对其进行归类。研究结果显示在广州公园中常用的耐荫、半耐荫地被植物有34种,隶属25科33属。经分析,这些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之间常见的配置方式有路缘配置、与山石相配置等7种。

关键词:耐荫、半耐荫植物 地被植物 广州公园 植物应用 植物配置

耐荫、半耐荫植物生长于阳光稀少或荫蔽、湿润的环境中,具有耐荫、半耐荫、喜高温、多湿、忌阳光直射和干旱等习性。[1]

地被植物不仅可以避免土壤,而且是复层植物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文中的地被植物是指那些自然生长或者是修剪后高度在1m以下且最下分枝较贴近地面,成片种植后枝叶繁密,具较强扩展能力,从而能较好地覆盖地面,形成一定景观效果的植物,包括木本、草本、藤本及多肉植物(不包括草坪植物)[2]。有关公园地被植物的研究,前人在种质资源及其造景应用[3-5] 等方面已做过不少工作,但从生态习性角度论述地被植物配置应用的还不多见。本文通过对广州6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园进行调查研究,归纳总结耐荫、半耐荫地被植物的种类、分类和配置应用方式,旨在给广州及周边城市公园耐荫、半耐荫地被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一些参考。

1 公园的选择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对广州市内多个公园的地被植物进行踏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公园分布、公园周边情况、公园建成时间和养护管理水平等因素,最终选定越秀公园、流花湖公园、珠江公园、天河公园、晓港公园和麓湖公园共6个公园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在调查过程中以表格、文字、照片或手绘图的形式记下各种地被植物及其配置情况。

地被植物在同一公园中应用频率达3次或3次以上为常用种。在6个公园中,某能满足在5个及以上公园中均为常用种,则该种为广州公园中应用频率最高的种类。

2 结果与分析

2.1 耐荫、半耐荫地被的种类

调查结果显示,常用耐荫、半耐荫地被植物有34种,隶属于25科33属(表1)。在34种地被植物中应用频率最高的是蜘蛛兰Hymenocallis littoralis、白蝴蝶Syrgonium podophyllum‘White butterfly’、沿阶草Ophiopogon japonicus、红背桂Excoecaria cochinchinensis、香港斑叶鹅掌藤Scheffera arboricola‘HongKong Variegata’、春羽Philodendron selloum、肾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 和花叶良姜Alpinia zerumbet‘Variegata’等8种。

乡土地被植物种类应用较少,城市园林中的常用地被植物种类仅约12种,如肾蕨、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假Piper sarmentosum等。乡土地被植物覆盖率较低,绿地的活覆盖物主要为草坪,而地被类则以外来物种居多。乡土地被植物分布不均匀,在生态景观绿地中出现频度较高,而在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中出现的频度较低[3]。

2.2 耐荫、半耐荫地被的分类

2.2.1 按高度分类 植株高度是指植物生长时离地面的实际高度,低于25cm的为低矮地被,25~50cm的为中等地被,高于50cm的为高地被。经反复修剪控制植株高度的木本植物也按此划分高度[6]。以晓港公园北门一处地被配置(图1)及其路缘地被配置(图2)为例,图1中,按地被植物高低错落依次配置了虎尾兰Sansevieria trifasciata(高)――变叶木Codiaeum variegatum(中等)――驳骨丹Grendarussa valgaris、沿阶草(低);图2中,地被植物依次为花叶良姜(高)――艳锦密花竹芋Ctenanthe oppenheimiana‘Quadricolor’、香港斑叶鹅掌藤(中等)――沿阶草(低)。

从表1可知,高地被20种,占34种常用耐荫、半耐荫地被植物的58.8%;中等地被6种,占17.7%;低矮地被8种,占23.5%。

2.2.2 按园林植物生物学特性分类

1)木本地被植物:a矮生灌木类:这类植物一般枝叶茂密,能观叶、观花或观果,丛生性强,有的呈匍匐状态覆盖地面,如:红背桂、朱蕉Cordyline fruticosa等;b攀援藤本类:这类植物具有攀缘习性,主要用于垂直绿化覆盖墙面、假山、岩石等,如龟背竹Monstera deliciosa等。

2)草本地被植物:a球根、宿根花卉:一般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小和形态多样,花色齐全。如:巴西鸢尾Neomarica gracilis、紫吊竹梅Zebrina pendula ‘Purpusi’等;b蕨类地被植物:常在林下伏地生长,大多喜荫湿,是林下地被的好材料,如:肾蕨、华南毛蕨Cyclosorus parasiticus等。

从表1可得,木本植物13种,占34种地被植物的38.2%。其中矮生灌木类12种,占木本植物的92.3%;攀援藤本类1种,占木本植物的7.7%;草本植物21种,占61.8%。其中球根、宿根类19种,占草本植物的90.5%;蕨类2种,占草本植物的9.5%。

2.2.3 按观赏特点分类

1)观叶地被植物:指具有特殊叶色和叶姿的低矮植物。如:竹芋类、假、龟背竹Monstera deliciosa、春羽、小天使Philodendron‘Xanadu’等。

2)观花地被植物:指花期长,花色艳丽,在开花期能以花取胜的低矮植物。如:蔓花生Arachis duranensis、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韭兰Zephyranthes grandiflora等。

由表1可得,观叶地被27种,占34种地被植物79.4%;观花地被7种,占20.6%。

2.3 耐荫、半耐荫地被的应用方式和案例分析

2.3.1 在路缘的配置 在路缘应用地被植物的话,配置形式常采用规则式,这样能有效发挥绿地的边界提示作用。采用不同植物进行配置时,颜色的选择也是相当讲究的,必须保证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区分度。选用观花植物时,要求颜色单纯、明快。高度配置上,宜选用不同高度的地被植物以形成良好的层次感。

经过调研归纳,发现主要有如下的几种配置形式:1)单种宿根、球根花卉配置(图3),如:大叶仙茅Curculigo capitulate、蜘蛛兰、巴西鸢尾等;2)单种色叶植物配置(图4),如:紫背竹芋Stromanthe sanguinea、艳锦密花竹芋、白蝴蝶等;3)多种色叶植物搭配,如虎尾兰―紫吊竹梅(图5);4)绿叶与色叶植物混搭,如龟背竹―海芋Alocasia macrorhiza―花叶冷水花Pilea cadierei(图6)。一般而言,表现一个地方幽静时,常常采用前两种配置方式;表现一个地方路缘景观精美时,常采用后面两种配置形式。

2.3.2 与山石的配置 在园林中,耐荫、半耐荫地被植物与山石搭配布置时,应考虑植物种类、形态、高低大小以及不同植物之间的搭配形式与山石纹理、体积和色彩等方面的对比和统一。如要表现山石的外形美观,可使植物以点缀的形式出现,但要注意植物不宜过密过多,以免抢了山石之姿。例如,珠江公园中春羽与山石的配置,春羽呈斑点式布置,与山石相辅相成;流花湖公园流花西苑中,海芋、白蝴蝶和花叶良姜等与假山的配置,植物与假山相互衬托,刚柔并济,灵动生趣。如欲表现山石之间植物茂盛之情状,则宜选用枝叶茂密的植物种类,如:绿萝、白蝴蝶等。

植物颜色考虑上,若要与山石形成对比效果,宜选用能突出山石颜色的植物。如黄色系的黄蜡石,则宜选择偏蓝的绿色、蓝色、紫色等颜色,而不宜选用黄色、偏黄的绿色等颜色。如蓝紫色系的英石,则宜选择偏黄的绿色、暖色系等颜色,而不宜选用蓝色、紫色、偏蓝的绿色等颜色。因而,当山石为黄色系颜色时,宜选用海芋、紫背竹芋等;当山石为蓝紫色系颜色时,宜选用花叶良姜、红花继木Lorpetalum chinense‘Variegata’、艳锦密花竹芋等。若要与山石形成相映效果,则宜选用与山石颜色相近的植物。

2.3.3 与滨水的配置 滨水耐荫、半耐荫地被植物通常直接配置于驳岸边,或与山石驳岸相搭配,柔化了岸线。同时,滨水植物设计应当考虑水体倒影欣赏的效果。珠江公园采用肾蕨、花叶良姜等作为岸边植物,植物与水相映成趣。

滨水的植物配置方面,一般采用的植物类型有以下两种:1)有下垂感枝叶的植物,如肾蕨、蜘蛛兰等。此类植物可起遮挡作用,从而达到柔化岸线的目的;2)观花或色叶植物,如朱蕉、美人蕉Canna indica等。此类植物能使人的眼光从岸线转到植物本身,以强化植物、弱化岸线的形式达到柔化岸线的目的。图6则为融合以上两种类型的配置形式。

2.3.4 在密林下的配置 密林下的光线较微弱,一般植物生长会受到限制,而耐荫、半耐荫植物则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机盎然。耐荫、半耐荫地被植物在密林下的配置多为单种大片种植,形成以量取胜的景观。一来因为密林下的空间较有限,选用多种植物易使地被植物片块破碎成点状或斑状,弱化了景观的整体性,而难以形成以量取胜的景观。二来密林下光线比较晦暗,选用多种植物的话,其颜色、纹理等难以达到设计的要求,从而丧失了如此配置的意义,同时还增加了种植和养护的成本。如珠江公园将花叶冷水花配于南洋杉林之下,覆盖地表,显得简洁而整体感强烈。

2.3.5 在坡地的配置 坡地植物配置一方面要考虑生态要求,植物起到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的生态作用;另一方面又要重视美学要求,以有限的植物景观营造出无限的园林意境。在越秀公园成语与寓言区中,艳锦密花竹芋与小蚌花Rhoeo spathacea‘Compact’等在山坡上的片植,既覆盖地面,使黄土不、涵养水源,又使坡地的景观效果好。

坡地上的配置,常用以下几种形式:1)片状种植;2)斑点状种植;3)点片混种。第一种和第三种的防护效果较为明显,第二种和第三种显得较为灵活有趣,要根据坡地具体情况进行安排,合理配置,才能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

2.3.6 在草坪和疏林下的配置 耐荫、半耐荫地被植物在草坪和疏林的配置中为零星点缀或群落种植,虚实相生、松紧有度。在草坪上应用,可使用斑点状、片状、条状或多种形式混合搭配的布置形式。点状可采用色叶植物、观花植物、观叶植物或观果植物,以体现植物个体之美。条状和片状宜采用不同高度的地被组合成观赏植物整体线条和层次空间感的景观。

色彩的选择上,宜选用与草坪色彩相区别的颜色。如草坪植物一般为黄绿、蓝绿和中绿。当草坪底色为黄绿色时,宜选用蓝绿色植物、非黄色系色叶植物或非黄色系观花观果植物,如朱蕉;当草坪底色为蓝绿色时,宜选用黄绿色植物或非蓝色系色叶植物,如巴西鸢尾;当草坪底色为中绿色时,宜选用色叶植物或观花观果植物,如白蝴蝶。例如,晓港公园中草地上,灌木球三两成群、中等或矮地被片植,草地不单调,富韵味和动感。

在疏林上的应用,宜选用一些生性强健的观花地被植物,如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三裂叶蟛蜞菊等进行随意的点状或斑状的配置,以体现自然之野趣。

2.3.7 与园林小品、公共艺术和园林建筑相配置 耐荫、半耐荫地被与园椅、园凳、园灯、指示性标志、展廊、雕塑等的配置,可起到配景的作用,使园林小品和公共艺术与周边环境相互融合,丰富了园林构图。在配置上,植物宜处于次要地位,不可喧宾夺主。在植物颜色的选择上,应选择与主景相区别的颜色,但也不宜与主景产生冲突,或颜色比主景抢眼。

3 结语

地被植物是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要素。耐荫、半耐荫地被植物则是园林绿化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尤其在营建复层植物景观中,更是占有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许多园林地被植物研究工作,各地对地被植物尤其是乡土地被植物在城市绿化应用中如何进行种类选择和养护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多有研究。在应用地被植物时,应坚持乡土植物优先原则,以减少营建过程中人力财力的损耗,对构建节约型园林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植物的地域性差异,让全球的物种丰富又各具特色,对于保持地带性植物特色方面亦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沛琼,张寿洲,王勇进,等. 耐荫半耐荫植物[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2] 孔杨勇,夏宜平,张玲慧.杭州城市绿地中的地被植物应用现状调查[J]. 中国园林,2004(5):57-60.

[3] 翁殊斐,苏志尧,钟哲. 广东乡土地被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潜力. 中国园林. 2007,23(8):5-9.

[4] 何洁霞,翁殊斐. 地被植物在广州城市公园中的应用. 广东园林,2007,29(4):43-45.

[5] 夏汉平,刘世忠,敖惠修.介绍两种优良的“铺地”植物. 中国园林,2002,18(4):78-80.

[6] 阮积惠,徐礼根.地被植物图谱[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上一篇:山龙眼科植物研究现状与引种潜力分析 下一篇:岭南园林建设节节攀升,广东园林学会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