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园贷的现状浅析及发展探讨

时间:2022-06-27 09:09:09

关于校园贷的现状浅析及发展探讨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迅速走向繁荣,大学校园这一消费潜力巨大的市场沦为各种借贷平台的必争之地。披着零利率、高折扣的校园贷,究竟是促M校园金融发展的主力,还是暗藏玄机的市场黑手?对于学生而言,校园贷是提供机会的平台还是充满诱惑的潘多拉魔盒?校园贷这一互联网金融的新分支,是否能以P2P的模式继续发展?本文结合校园贷的生存实况进行浅析,探讨校园贷中出现的问题和未来趋势。

【关键词】校园贷 互联网金融 借贷风险

一、校园贷的现状

(一)发展迅猛的校园贷

校园贷是近些年来流行于各大高校中的一种金融服务,即各种平台通过虚拟信用制度,根据所收集的学生的在读信息和部分信用消费记录给予一定额度的贷款。自2013年校园贷横空出世以来,其发展势头迅猛,到目前为止已有各种校园贷款平台50余家,影响范围覆盖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波及高校2000余所,在校生约3000万人。校园贷以燎原之势攻入大学,校园中充斥着各种“xx贷”的广告传单,校园穿梭在寝室之中,并且这种现象更有愈演愈烈之势。

(二)潜在消费能力巨大的校园市场

自大学生信用卡被银监会叫停以来,校园信贷消费出现了断层。好奇心、虚荣心重的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得不到发泄,校园贷应运而生。根据人民大学信用研究管理中心的《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查报告》显示,通过贷款方式获取资金的大学生达到8.77%,其中网络借贷的比例占据了总贷款的一半。出于购物、创业、求学等原因,大学生对资金的需求量高居不下,各种校园贷的出现恰好能解学生的燃眉之急。借贷平台意识到校园市场的重要性,纷纷推出各种服务抢夺市场,更深层次的推动着校园贷的发展。

(三)风口浪尖的借贷模式

近日,河南一在校生因背负数十万债务的案例引起社会对肆意发展的校园贷的广泛关注。凭借自己职务便利获取他人信息,就能轻易获取巨额贷款,校园贷的借贷模式遭到社会舆论的质疑。事发之后,坏账的风险由谁承担?被冒用信息的学生权利该如何维护?这一系列问题都有待商榷。随着媒体的进一步跟进,关于校园贷越来越多的问题浮出水面:手续欠缺、利率不明、劣质商品、暴力催款等等。校园贷款这一新兴互联网金融模式能否安全渡过这次危机,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信用借贷模式的存活。

二、暗藏玄机的校园贷

(一)审核制度注水

为了尽早抢占校园市场,各大借贷平台纷纷无视相关法规条例,简化应有的审核手续。更有甚者为拉拢学生注册恶意放水,一张身份证或者学生证,不需本人签字和视屏确认,即可通过审核。这种目光短浅的做法直接为校园贷的高违约率埋下了隐患。同时造成大面积的学生信息被盗用。被盗用个人信息的学生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背上了的巨额贷款,而真正的获利者却去向不明。校园金融中信用制度的不健全,校园贷款审核的不作为,注定了各种骗贷、逾期、重复借贷悲剧的发生。

(二)泛滥的校园

校园内铺天盖地的贷款广告并不能让借贷平台满意,考虑到线下签约、催债的需要,校园便成为了校园贷攻占大学城的先锋军。校园通常是兼职的在校生,其工作主要为分发广告传单和拉拢客户。最早的校园只是在校园的主干道上分发传单,随着近几年校园贷的火热,他们的的身影随处可见。教学楼内沾满了各种小广告,寝室楼内也屡见上门推销。校园们通过拉拢学生获得业务提成,发展的下线越多,提成越高。一些地位高的能够轻松的做到月入数千。在高额的利润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做起了,更有甚者为了谈业务不惜多次翘课。有的贷款平台甚至对们许诺,只需尽可能拉到人,一切后果由他们承担,这种对们的纵容不断破坏着教育的氛围。校园这种类似传销的发展下线模式,俨然成为大学校园内的一颗毒瘤。

(三)低利息高服务费

出于吸引学生的目的,校园贷的广告上通常都会打上免息的口号,不少学生因此误入借贷平台的陷阱。校园贷在宣传时,会打着低利率甚至零利率的旗号,但轮到偿还每月分期时,还要多上一笔不低的服务费。以一台五千元的苹果手机为例,分期一年的利息费为零,往往要多交每月数十元的服务费。在向借贷平台进行费率咨询时,这些平台通常只会强调低费率而隐瞒服务费的存在,而缺乏社会经历的大学生在签订贷款合约时并不会仔细研究,而忽视了服务费的存在,等到发现问题时,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干吃哑巴亏。为了防止学生提前还款而少收服务费,煞费苦心的校园贷甚至对提前还款征收数千元的违约金。倘若学生逾期还款,也会是一笔不可小觑的费用。杭州《都市快报》的数据显示,一些知名的校园贷款平台按0.5-1%/天收取逾期未还的违约金,而一些小额贷款公司则会收取惊人的贷款额的7%至8%为违约金。当违约发生时,有的借贷平台并不会第一时间提醒,而是等到一两个月后逼债,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网贷专家”调查显示:多数网贷平台的产品年化借款利率超过百分之二十,某些平台的实际年化利率在百分之三十五以上,与之相比的信用卡分期还款利率只有百分之十六。事实上,很多校园贷平台的拿款成本就达到百分之十五,算上平台自身成本和相关人员的费用,校园贷真正做到免息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四)恶性循环的还债

面对高坏账率的校园贷,借贷平台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来催债。通过学生注册时留下的亲友信息,借贷平台可以很容易的做到名誉绑架。一般来说,当学生欠款不还时,借贷平台会先向学生本人发出警告,若不奏效,则转而联系学生的父母或室友。再往后,还会派出催款团队去学校找学生、在公共场合贴欠款学生的大字报。面对借贷平台一系列的恐吓,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要么去打工偿还债务,要么再寻求其他平台的借款,拆东墙补西墙,最后雪球越滚越大,不惜为钱铤而走险,走上绝路。不久前河南某在校生就因为陷入还款的恶性循环,最后选择轻生。校园贷款得不到整改,这样的悲剧还将持续发生。

三、校园贷的发展探讨

(一)冲动消费带来的沉重债务

根据数据显示,大学生从校园贷中获取资金,绝大部分都被用在购买高档手机和其他数码产品,只有极少部分被用于自主创业和支付学习费用。校园贷款并没有像初始规划那样成为大学生救急的平台,反而加重了校园奢靡的现象。缺少风险教育的大学生容易冲动消费,没有固定经济来源的他们过早的背上难以负担的债务。基于我国现状,P2P模式的仍存在一定的风险,校园贷作为P2P模式的一种金融创新,尽管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消费需求,但对于缺乏金融知识的大学生来说,背后的风险还是过于庞大。大学校园加强对学生的风险教育,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会大大减少由冲动带来的负债风险。

(二)无视风控的必然后果

一个巴掌拍不响,校园中的贷款乱象和不仅源自学生的冲动,借贷平台的自身的安全缺陷和风险漏洞也脱不了干系。校园贷款身为互联网金融的分支,金融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风险控制依然是核心。为了跑马圈地,很多借贷平台丧失了金融产业应有的风险底线,放宽审核、风控不严,出事必然是早晚的事。校园贷再继续放纵甚至主动迎合学生的冲动消费,无异于自掘坟墓。究其服务,高额的服务费用并没有给学生们提供合理的融资平台,反而是利用学生对金融知识的匮乏敲竹杠,可谓是变相的高利贷模式。校园贷的创新发展,必须和学生的实际消费能力做到相对匹配,借贷平台一味钻监管的空子,只会得不偿失。

(三)校园贷发展的必要改变

校园贷的继续发展,必须充分围绕风险监管进行。作为大学生信用卡的后继者,必须及时制定和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对校园贷的利息、服务费等进行明确规定。另一个方面,建立校园贷监管体系,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对于不合格的借贷平台予以整改休业,对于校园贷的积极发展将有重要意义。各借贷平台也应该针对自身能力化结构,完善信用审核体系,不贪图一时利益而忽视校园贷的长远发展。总之,校园贷应和其他P2P等互联网金融模式一样,加强监管,引导他们规范发展,而不是因噎废食。只要科学监管,合理利用,校园贷款模式势必会对促进供给侧改革和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起到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牟昱洁,王献锐.校园金融发展现状及其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

[2]陈文波.浅析校园金融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5.

[3]张达.校园贷款风险及其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04).

[4]刘秉瑜.如何防范“校园毒贷款”中的金融陷阱[J].现代经济信息,2016,(24).

[5]叶岩.校园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6).

上一篇:“中国神电”合并猜想 下一篇:江苏工商:大数据唤醒监管新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