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考和认识

时间:2022-06-27 02:25:20

关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考和认识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呈现着强劲的跃进势头,这得益于中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思想革新,并从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来突破资源环境的现实瓶颈约束,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物资消耗低、环境破坏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基于这一思路,我从自己熟悉的建设领域角度,深刻认识到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节能多的原则,谋求多元发展。根据生态环境和消费消耗方式的趋势,探讨改革建筑产品价格机制和生产结构体系,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大力促进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强化环境整治力度,积极改造公益公共建设领域原有陈旧设施,倡导兴建适合人居城镇,善待地球、善待自然,造福社会、造福子孙。

一、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政策引导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首先应从政策指导思想上确立人与自然完全可能和谐相处的理念,然后逐步形成自觉自愿的环境意识,逐步建立一套政府立法,舆论支持的战略性强制循环经济制度,以及具有区域特征,着眼环保的扶持性调剂循环经济制度,还要有鼓励科研、院校、企业等产学研单位实施创新的经营性双赢(或多赢)循环经济制度,积极提供人力、物力、财政和信息支持的专利性循环经济制度,从而有效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恒久健康发展。

政府立法、战略性强制循环经济制度的现实意义,在于期望从法律范畴内尽快出台一部《循环经济法》(或草案),使千百年来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经济活动中,长期习惯的单向线性物流规律:即资源开发利用——生产或生活消费——废弃物处理或污染物排放,通过政府立法和宣传,改变为资源开发利用——制造产品、建设工程或生活消费——废弃物回收、处理或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反复循环物流规律,能够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变废为宝、节约资源能源,保护自然环境,谋求最大限度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区域特征扶持性调剂循环经济制度的现实意义,在于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能充分体现和适应不同区域的历史、地理、民族、人文环境和人口状况、经济基础、贫富差异等不同客观条件,采取有效的扶持方式,确定循环经济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机制、国内外市场的准入和许可制度,还有长效的协作调节管理法规,以及探讨科学、公正、公开的评价奖励体系,使循环经济能形成符合国情民情并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运行方式。

鼓励群众实施创新的经营性双赢(或多赢)循环经济制度的现实意义,在于有关政策引导的可操作性,能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通过一业为主、一家牵头,多家合作、多元经营,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做到国家有益、单位有利,投入最少、见效最快,从而凝聚各方力量,集中群众智慧,促进实现全行业的科学发展和全地区的持续发展。

提供人、财、物和信息支撑的专利性循环经济制度的现实意义,在于充分运用传统的和新型的生产要素,为我国发展和稳定循环经济制度,寻求和把握采用最少的资源消耗和最小的环境损害来获取最大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机遇,获得改造原有建筑和公益设施,加快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专利保护和知识创收开拓门路。

综上所述,构建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不仅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和谐发展需要,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需要,这是人类经济活动中政策对客观制约和主体选择的统一,是循环经济在政治层面上推动体制改革、落实民利、健全规章制度、促进经济有序发展的重要政策导向。

对于推进环境友好型的和谐世界战略,则可以将中国经济的能量与和谐世界理念辐射出去,抵制西方发达国家“唯我独尊”的霸权行径,这也渗透着“以和为贵”的中国文化色彩,可以在和平发展的动态过程中,重新整合人类文明所有的健康因素,建立国际上的平等互助、民主协商、共同繁荣的世界新秩序。最近,国外一些媒体对此也提出了一些值得警示的信息,如美国《商业周刊》就说:中国的确创造了经济增长的神话,但也迅速成为生态荒原,是全世界烟雾、酸雨、河湖污染及森林过度砍伐的最严重地区之一,因此导致的生产力损失和生活质量下降的健康支出,每年造成约20__亿美元的损失,相当于中国GDP总值的10%。但也要看到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中国创造1美元GDP总值的能源消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多,是美国的4.7倍、德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所以有必要通过政策措施来改变现状。加拿大艾伯塔大学环境专家江文然说得好:“世界要么得益于一个负责任的崛起的中国,要么受害于以大气和环境为代价继续追求利润的中国。”又如美国《纽约时报》近日以“不那么美好的土地”为题,提出了对中国环境影响的隐忧,所举出的事例,都值得我们深思。

二、人和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的思考

世界在变化,时代在前进。按照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所需达到的目标要求,其内涵理应包括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的明显提高。因而,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的矛盾时,也应同步改善生存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以及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公益福利设施,努力开创道德高尚、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和谐世界文明发展之路。

近年来,中央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推进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远大理想,这一意识形态上的光辉信念,充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和期望,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人心所向的大同世界也反映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们在今后的岁月,不仅要用来解读世界,更要用来改造世界、创新世界。当然,在扩建和谐世界的实践过程,我们也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吸纳和融合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不断进行环境友好的理论创新和宣传

教育,掌握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子孙后代谋求根本利益。

由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现已成为全人类普遍关注的热点,也成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及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友好型人居环境的主流意识,所以人们开始呼唤着生态建筑、生态社区、生态城镇、然而历史形成的城市规划布局不合理,现实的陈旧建筑设施欠账太多,虽也满足了人们较低层次的一般生活需要,但对长远的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友好环境和精神需要,仍要全国上下同心协力,为实现和达到这一理想社会而奋斗。

今年5月26日举办的第九届北京科博会“中国循环经济发展高层论坛”,紧扣“发展”这一目标,以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为主题,使我们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发展阶段,明确了这是新世纪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围绕新能源开发利用、绿色建筑节能革命、城市文明的公共责任、垃圾回收和废弃物再生利用、《循环经济法》的性质、定位和在建设领域实施细则……等,都将成为我们生产、生活从理论到实际工作的丰富内容。

涉及人与自然的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个量大面广错综复杂的群体活动的载体,这里不可能全面论述其主次关系或利弊效益,但仅就与建设领域有关的许多范例,完全值得我们深入进行思考并乐观其成。我虽已年过八十,但仍愿为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竭尽余生为之宣传呐喊。

据媒体报道,奥运场馆建设中利用新能源是走在前面的,将有20%的奥运场馆用电为风力发电,其周边80%~90%的路灯将利用太阳能光辐发电技术,他们十分重视政府调节作用,对重点项目加大投资支持力度,又利用价格杠杆通过水价、电价调整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绿色奥运的承诺。又如福建省建设厅掀起的“绿色节能革命”,将积极推广和发展低能耗、超低能耗、节能建筑和智能化建筑,从能源结构和供应方式上研究建筑朝向、围护结构、原有建筑改造、编制节能标准技术体系等,制定了到20__年《十一五规划》期末,建筑的太阳能利用率要达到10%以上,推广自然通风、小区绿化和降温技术、地源热泵、沼气节能、电光源节能、再生水回用、雨水收集、管网改造、绿色照明、绿色公交等和一批节能示范工程,这是政府机关作出的积极贡献。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要调动促进循环经济的所有生产要素,包括规划、科研、设计和施工企业,例如公共设施与土地开发规划的公众参与模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节能设计技术标准、住宅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探讨和实践、外墙外保温材料的推广应用,以及今年北京节能环保展览会上出现的一大批有良好信誉和经济实效的新型建材或施工企业,还有不少致力于建筑节能并拥有多项专利的民营企业,如在京、泸、津均有公司提供外墙保温及装饰服务的特瑞克钢塑复合锚固栓墙材科技公司,又如列入国家火炬计划的北京振利高新技术公司和活跃于江苏、浙江、四川的南京臣功节能材料公司,还有立足于上海、辐射长三角的上海广顺涂料科技公司。此外,国外节能企业也看好中国市场,如已进驻北京的加拿大安健能公司正在推销其100%水基现场软发泡的绿色环保技术,承诺可形成全密封和连续不断软质壳体保温层,保温隔热性能终身不变。又如进驻上海的德国“STO经典”公司以其抗裂性能优越、抗撞击能力强大的外墙外保温体系参与中国建筑节能竞争,都将更加深入引发对建设和谐友好生态环境的思考。

三、对环境友好型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早在去年十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十一五规划》建议时,对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首先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将目标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内容丰富,涵义深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从建设环境友好型农村和建设部职责范围来看,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城镇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今年新春伊始,汪光焘部长在一、二、三月曾先后三次开大会畅谈了当前建设形势、农村人居环境、拆迁占地、农民工、村庄整治等有关新农村建设的隐忧和问题,提高了我对环境友好型新农村的理解和认识。我国幅员辽阔,农业人口众多,约有9亿人居住在农村(一年前的资料:全国有65万个行政村、259万个自然村),多数居住环境落后、水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不断下降、村庄整治任务千头万绪,十分繁重。去年建设部在江西召开的全国村庄整治工作会议上,对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好试点、避免失误都作了部署。但在具体操作过程应要求防止搞成政绩工程或政治运动,决不能在理论上尊重农民自愿自主原则,而实际上大包大揽、大拆大建、大搞形式主义走过场。

回顾过去十多年间,新农村建设各地都有不少示范项目和先进典型,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方面是有些成排连片小楼和毁地修宽马路的做法与环境友好的自然生态要求相去甚远,而另一方面如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环保五百佳”称号的北京大兴留民营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却较好地展示了环境友好型农村的发展远景。留民营距北京市中心25公里,是“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和“北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它围绕一座大型沼气转换站为主,兴建了有机肥厂、38万㎡的有机蔬菜基地、无公害畜牧养殖区、环保工业

开发区、民俗旅游观光区、沼气太阳能综合利用区、生态庄园、农业公园等,这里能充分体验环境友好、生态自然的田园气息,没有一点枝叶秸秆或人畜粪便、污水垃圾遗弃在地,全部通过管网、小车运到沼气站消纳变为再生能源。在这里可以呼吸纯净的空气,舒展绿色的情怀,感受纯朴的乡土民风,也可以观赏农家动物,亲手采摘瓜果,踏青赏花,参与形式多样的文娱健身,如垂钓、骑马、游泳等活动。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和国内外知名人士都曾到此视察、观光,受到一致好评和赞誉。我真心期望有更多的农村能因地制宜地创建出环境友好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从留民营村几年来的沧桑变化,我们受到的启示和可以推广应用的经验是:转变观念、自力更生;政策引导、规划先行;抓好基础、突出特色;量力而为、分步到位。据我了解类似的先进范例还有不少:例如江海县温泉镇的羽阳村,也是利用沼气做文章,500多户人家利用沼气让村容大变样。他们推广的8m3沼气池是统一设计、统一放样、统一施工、统一验收,而且全部建在猪舍下或鸡舍内,并与改厕、改圈、改院相结合,目前全村田野林绿化率达40%,庭院绿化率达30%以上,一个沼气池一年使用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000元,由于生态家园建设成效显著,羽阳村被评为江苏省的文明村、卫生村和全国生态家园先进村。又如黑龙江齐齐哈尔市近年也涌现了一批生态先进村镇,如被誉为“龙江第一村”的甘南县兴十四村,以及依安县新合村、铁锋区查罕诺村、建华区黎明村等,他们从加强基础设施的公路网、自来水、新能源、康居屋等入手,着眼于广大农民迫切解决的出行难、饮水难、旧房改造、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畜禽乱跑等突出的生活难题,推广沼气应用,秸秆气化技术,集约利用当地资源,切实改善了农民的友好环境。

瞻望未来中国新农村风貌,我们还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最近,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叶齐茂曾对欧盟的英、法、德、意、西、葡、比、荷、卢、奥等十国的农村建设进行了考察,现在欧盟正在制定“20__-2013年农村发展政策”,各成员国也分别制定各自的发展规划和具体项目,下半年将由欧盟批准后执行。由于老欧盟国家农村社区在空间形体上还是农村为主,但其经济活动上却趋近城市,具有相对集中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空间,他们注重维持自然生态过程的完整和延续性,一切顺其自然,从工业化向生态化转变的建设方式是其特点,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的建设农村理念,保持了原有自然地形地貌的景色,值得我们借鉴。

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中国建筑研究设计院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新编了一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包括《政策理论文集》解读环境友好“是什么”?解读《村庄治理》“做什么”?以及解读《社区规划设计研究》“做什么”?值得我们一读。

上一篇:预算法修改:透明度,预算法修订的基石 下一篇:工信局产业之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