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选择玩具充分发挥幼儿创造性

时间:2022-06-27 01:17:43

合理选择玩具充分发挥幼儿创造性

玩具材料是幼儿创造活动的工具,是幼儿思维的表现形式,幼儿通过操作玩具可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促进创造性的发挥。

根据玩具自身的结构特征、可塑性高低和使用要求可以将玩具分成以下三类:成型玩具,即玩具本身已经具有相当完整的结构,看得出是什么东西,有特定的玩法,可以直接加以利用。如:洋娃娃、汽车模型、塑料厨具等;半成型玩具,即玩具是物体结构的一部分,但并不完整,还需要加以组合才能体现物体特征,如:汽车配件玩具、装有窗户的墙壁、游乐园拼拆玩具等;不成型玩具,这类玩具没有特定的界限,本身也没有结构要求,玩法不受任何限制,可任意组合,如:各种几何形状的积木、纸箱、棍棒、树叶、罐子、铁圈等。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发展水平不同,动手能力也不同,创造能力发展高度有差别。因此,我尝试在各年龄段提供不同类型的玩具让幼儿操作,观察幼儿的创造性表现,根据幼儿创造性游戏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指导手段,了解幼儿在不同时期对各种类型玩具的需求和使用情况,并综合幼儿的参与性、专注力、使用率、创新表现等各方面,对幼儿在活动中创造性发挥情况进行评价。希望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适宜提供哪些活动类型的玩具,以促进他们的创造性的发挥,指导今后的组织教学。

一、幼儿创造性表现测试背景

为确保测试结果的科学性,以“大马路”为主题,让孩子们独立选择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动,老师尽量不干涉,只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给予适时的帮助、鼓励与指导。

提供以下材料:

1.成型玩具:有一条已经搭建好的马路,现汽车玩具、楼房、树木、围栏、天桥等。

2.半成型玩具:各种铺设马路的木板,搭建房子的积塑(积塑是根据房子的结构设计的,有:屋顶、墙壁、门等)、未连接的围栏、拼汽车的玩具、未栽好的树木等。

3.不成型玩具:各种废旧材料,几何形状的积木、铁圈、线轴、纸箱、棍棒、树叶、罐子等。

二、幼儿创造性表现测试标准

1.是否积极参与创造活动。

2.能否自主选择玩具,乐于使用所提供的玩具。

3.能否根据“大马路”这一主题开展建构活动。

4.是否具有创新表现,创造想象是否合理,能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5.是否专注地进行活动。

三、测试过程采取的教育措施

1.到现场参观马路;观看马路的俯视图并进行图像对应,完善对马路的整体概念。

2.观察玩具的外形特征,学习玩具的基本组合、拼接方法。

3.根据玩具特征进行思维扩散性训练,如:出示玩具说说:象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可以怎样连接?

4.感知玩具的大、小比例,在活动场地规划、具体定位。

5.作品欣赏:将有创意的作品、做法进行展示,讨论改善作品的方法。

四、测试情况

1.小班

小班测试人数24人。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小班幼儿的思维很直观,没有明确的目的和稳定的主题,创造力的表现主要是在动作的创造上。

小班幼儿创造性发展目标:主要以培养孩子对创造活动的兴趣为主,激发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愉快地参加简单的创造活动。

分析:

小班幼儿无法进行图像对应,对玩具的外形特征进行观察也是以整体形象为主。

当教师为幼儿提供成型玩具时他们很乐意参与到游戏中,但他们的兴趣表现在摆弄玩具上,当要求他们把玩具组合成“大马路”时,他们只能短时间将玩具放在预定的“马路”场地内,但很快又把玩具取走独自摆弄。保持注意力的活动时间28分钟。幼儿创造性表现平均百分比为:好40%:中48%:差12%。

当教师提供半成型玩具时,往往挑选其征明显、组合简单的进行活动,大部分幼儿都取来长方形的车厢直接当汽车开,游戏时整体规划意识较低,如:提出“大马路”的主题后,幼儿都在拼汽车始终没有人主动提出要铺路和盖房子,这时教师开始自己动手用汽车玩具拼搭起来,引起幼儿利用玩具的兴趣,渐渐有的孩子开始模仿教师的作品,他们的作品跟老师的范例很相似;教师引导他们盖路边的房子时,有几个幼儿能有意识地搭建房子,但他们都没耐心搭两层的房子而只愿意盖一层简单的房子:路面也只铺设一小段就没有人铺了。幼儿的刨造表现差异较大,选择玩具,使用玩具时有明显的从众性,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差,活动专注时间不长,计:18分钟。幼儿创造性表现平均百分比为:好13%;中46%:差41%。

当教师提供不成型玩具时,多数幼儿拿起一个玩具不知道如何使用,有的拿起一个纸筒当望远镜,有的把长棍当指挥棒,个别幼儿用木板铺路可是铺一小段就放弃了,不少孩子干脆直接把纸盒放在马路中央开汽车。他们对未成型玩具兴趣不高,更多的孩子只是无意识地把玩具搬来搬去,往往不愿意解决遇到的困难。整个活动时间11分钟,幼儿创造性表现平均百分比为:好6%:中33%;差61%。

小结:小班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刚刚开始萌芽,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保持时间较短,思维逻辑性不强,动手能力也有限。因此为小班幼儿提供的玩具要以成型玩具为主,随幼儿入园时间变长,逐步增加一些半成型玩具及少量的不成型玩具,以满足个别能力强幼儿创造性活动的需要。

2.中班

中班测试人数30人。

中班幼儿年龄特点:中班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自主性与创造性提高了,开始出现有一定目的、一定范围的想象,想象具有夸张性,随着经验和言语的发展而发展,创造活动有意性提高了。“一形多意”是中班幼儿活动的主要特征,产生表现的意图,有好奇心,喜欢探索,开始初步的构思,能把物体加以组合表现事物的大致特征。

中班幼儿创造性发展目标:喜欢参与创造性活动,充分发挥想像,大胆表现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物体形象,能有创意的塑造物体的基本形象,遇到困难不退缩,在成人引导下,想办法解决。

分析:

当教师为幼儿提供成型玩具时,幼儿活动积极性很高,他们一开始就抢着拿一样自己喜欢的汽车玩具,但专注时间不长,玩一会儿“开汽车”游戏后,有些孩子开始拆装汽车,玩“撞汽车”游戏,慢慢脱离“大马路”这一主题游戏,多数幼儿满足于对现有玩具的摆放,很少对“大马路”这一主题进行丰富。幼儿活动时间为22分钟,幼儿创造性表现平均百分比为:好20%;中32%;差48%。

当教师为幼儿提供半成型玩具时,幼儿对这些玩具很感兴趣,积极地参与“大马路”的建构活动,自主地选择玩具。有些能力强的孩子选择建构房子后,有很多孩子跟着模仿,他们建构的马路较为合理。有的小朋友在长条形的积塑上插满各种颜色的小棍当路边的树。幼儿活动时间为42分钟,幼儿创造性表现平均百分比为:好43%:中39%;差18%。

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不成型玩具时,幼儿对玩具的兴趣有所降低,选择玩具时往往是跟随其他幼儿的选择。能力强的幼儿能根据“大马路”创造性地将玩具想象成马路上的房子、汽车,但并没有进一步将玩具外

形进行创造性改造的想法;多数幼儿对不成型玩具的兴趣不高,只是利用玩具原有的特征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品,如:一会儿把圆桶放在十字路口当红绿灯、一会儿把圆桶放在路边当楼房,很少将圆桶的外形进行改装。幼儿活动时间23分钟。幼儿创造性表现平均百分比为:好15%;中32%;差53%。

小结:幼儿的创造能力伴随着对材料的熟悉越来越高。他们逐渐能在欣赏、分享中互相学习。因此为中班幼儿提供的玩具应以半成型玩具为主,因为半成型玩具可以启发他们考虑自己要拼什么,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同时增加适量的成型玩具和少数不成型玩具。

3.大班

测试人数35人。

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开始出现探究心理,有探察一切的愿望,注意力能集中较长时间,想象较丰富,思维较准确、灵活、敏捷;够根据活动定出的主题开展相关活动,能够按自己的意愿去想象;始用各种方法再现他们的经验,创造性表现在构思、造型、构图、用色等方面。

大班创造性发展目标: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喜欢探究,有较强的求知欲,具有一定的比较分析、概括、判断和推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能正确感知周围的事物的细致变化及特征,并使用多种材料、运用多种技能再现事物特征,发挥想象和创造能力,表现对周围生活的美好情感。

分析:

当教师为幼儿提供成型玩具时,刚开始幼儿的活动积极性高,乐于选取自己喜欢的玩具建构“大马路”,把马路建在场地中央,摆上各种车辆,种上绿化。但幼儿所建构的内容缺乏新意,且专注力保持时间不长,不久,就开始有人放弃这些玩具,自己玩起其它游戏。幼儿活动时间为19分钟。幼儿创造性表现平均百分比为:好19%;中34%;差47%。

当教师为幼儿提供半成型玩具时,幼儿活动兴趣很高,能根据“大马路”主题,有意识地建构马路、车辆、房屋,同时根据所提供的玩具较合理地丰富建构的主题,如:小公园、停车场,有意识地建构与同伴不同的形状,开始出现独立解决遇到的困难的表现。幼儿活动时间为42分钟。幼儿创造性表现平均百分比为:好33%;中51%;差16%。

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不成型玩具时,幼儿活动的积极性高,多数幼儿能独立思考后取来玩具,搭建“大马路”主题。幼儿的创造性表现由“先做后想”变为“边想边做”。有的孩子看到纸箱就想可以建房子,有的孩子则是逆向思维发现车子较少,就考虑什么玩具适合当车子,当有个孩子建议在十字路口安装“红绿灯”时,就自己取来红、绿、黄三种颜色的纸张,裁剪后贴在长棍上再插在泡沫板当“红绿灯”。幼儿的作品有创意、想象合理、表现手法大胆、主动丰富主题内容、活动专注力持续很长,幼儿活动时间为54分钟。幼儿创造性表现平均百分比为:好43%;中41%:差16%。

小结:大班幼儿在扩散思维、创造性、动手能力、意志力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个体差异较显著。为孩子提供玩具可以是由半成型玩具和不成型玩具组成,添加小部分的成型玩具以激发幼儿的灵感,让他们举一反三。应该注意的是:如果只提供未成型玩具让幼儿操作,往往容易产生幼儿的创造性发挥呈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结果。

上一篇:童话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的想象魅力 下一篇:让教师成为区角活动讲评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