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课程资源的整合

时间:2022-06-26 11:52:00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课程资源的整合

【摘 要】新课程对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提出了明确专业能力要求。教师既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又是课程资源利用的整合者,通过课程资源有目的、有组织的投放,以学生原有经验为基础,让学生对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建构自己的理解。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程资源;整合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现实生活中的材料,能够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物理现象,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并应用于教学实际,是势在必行的大趋势。作为物理教师对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如何利用?在什么时机有效利用呢?

1 课程资源整合概述

物理课程资源整合是在物理教学活动中,为建构学生的认知,采用教师对相联系的各种资源整合、投放,帮助学生做出主动的信息加工,由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从而建立学生主体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把与认知相联系的各种资源,经过教师的组合所形成的传媒材料,在课堂教学中为达到教学目的所运用的各种资源,把这些要素加以地重组或结合,使之相互融合并产生整体的教育合力。这个过程称之为课程资源整合。

2 课程资源整合中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开发者。要围绕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在必要的时候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自然和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教师必须具备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开发与选择课程资源的能力,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的能力。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

2.1 教师要加强学习。作为新世纪教师要不断学习,除了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内容以外,世界范围内的所有先进文化都要学习。要了解社会,放眼世界,积累知识,这样,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才能居高临下,游刃有余。

2.2 教师要善于思考。“学而不思罔”,教师要善于把不同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要善于分析问题和现象,继而做出科学的判断。

2.3 教师要勤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才会发现不足和缺点,检验我们的思路是否正确,以便及时纠正我们错误的做法。

2.4 教师之间要加强合作交流。21世纪是一个加强合作的时代,不懂合作就无法取得成功。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加强合作,寻找共同研究的课题,团结协作进行研究,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共同提高。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许多教育资源稍纵即逝,每位教师都要做一个有心人,及时捕捉我们身边的教育资源,丰富校本课程内容。

3 教师对课程资源整合的技巧

物理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学校和物理教师要充分认识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对物理课程的实施所起的重要作用,将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纳入物理课程实施的计划之中,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但究竟哪些资源是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课程资源,还必须通过筛选机制过滤才能确定。从课程理论的角度讲,至少要经过三个筛子的过滤筛选才能确定课程资源的开发价值。第一个筛子是教育哲学,即课程资源要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的宗旨,反映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第二个筛子是学习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相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第三个筛子是教学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教师教育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

多样的种类和存在方式,使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加丰富和灵活,从而教师应努力建设、开发与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并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为了给学生提供开展科学探究的机会,对课程资源的作用、配置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3.1 充分利用校内资源:①文字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除教科书外,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和当地环境,从大量的教学资源中精选适当的教学内容,编写某些教学补充材料、校本课程。学校图书馆应该基本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需要。②利用与整合实验室资源: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要求大部分物理课在实验室中进行,要为达到这一目标创造条件,逐步建立和完善实验室、专用教室、实践场所等的资源建设,让学生能够有机会自主进行探究活动。同时,也要鼓励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廉价材料和器具,设计具有创造性的实验和探究、实践活动。③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收集学生难以见到的、具有重要物理意义的、展示科学技术发展的实况录像;利用快录、慢录、显微摄影等技术手段拍摄的音像资料,向学生展示物理过程的细节;收集课堂上难以完成的实验录像资料。教师可以学习和尝试制作CAI课件,整合多种媒体资源,建立媒体资源库,通过校园网实现校内资源的共享。

3.2 广泛利用社会资源:社会是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丰富的科学教育场所和途径可以弥补学校资源的不足。社会资源主要来源于报刊、电视、科技馆、展览会、少年宫、公共图书馆,以及工厂、农村、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

3.3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突破各种资源的时空限制,使得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网络资源的开发在于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实验的模拟情境和操作平台。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库,可以找到很多国内外的科学教育网站,对于扩大知识面很有好处。

4 高中物理教学中对课程资源的整合的存在的问题

4.1 教师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滞后。广大教师仍然受到教材的制约,认为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甚至是惟一的课程资源,“照本宣科”、“教教材”的现象很普遍。学校和教师普遍认为,课程资源开发是课程专家和教材编写者的工作,没有意识到自己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没有根据本地区、本校的情况开发资源的意识与能力。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体现不足,只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信息素养的培养。观念的滞后不仅影响到教育技术作用的发挥,而且必将对新课程改革形成障碍。

4.2 教师缺乏课程资源的整合的技巧。长期以来,中学课程资源的结构比较单一,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基地、内容、条件等方面也很单一,未能形成有机整体。特别是缺乏课程资源的整合技巧的学习和专家的指导。

4.3 高中物理教学需要大量的课程资源,由于人力、物力和时间的局限,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整合常涉及的是传统资源(如教学用书、实验室等),对社会实践资源,在网络平台下的资源等整合涉及较少。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本科教学的现代化解析 下一篇:韩愈的出仕观对他思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