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博技术在电子政务“政府-公民”平台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26 11:20:35

浅析微博技术在电子政务“政府-公民”平台中的应用

【摘要】我国于20世纪末开始了由“三金工程”到全面电子政务的建设,随着时间发展,现行的“政府-公民”(G2C)平台运行模式越发显现出发展的滞后性,政府门户网站覆盖率低,投资收益率低,G2C的运行模式很大程度上还是照搬原有的行政程序,违背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初衷。微博是一种通过即时信息分享实现的网络个人社区。微博技术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即时便捷、高度兼容等特点,目前在国内外电子政务实践中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从2007年第一个微博twitter问世到腾讯Q+的推出,微博本身也实现着从单纯个人社区到综合性信息交互工具的转变。将微博技术与G2C平台结合,可以实现电子政务建设向低投资、高收益、广覆盖的转变,完善现有的公民政治参与渠道,简化行政事务流程,重塑G2C平台甚至于整个电子政务系统。

【关键词】微博技术 电子政务 “政府-公民”平台

一、微博技术与“政府-公民”平台的契合点

(一)微博技术的特点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较之传统的博客或其他BBS式平台而言,微博客“草根性”更强,且广泛分布在桌面、浏览器、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上,有多种商业模式并存,或形成多个垂直细分领域的可能,但无论哪种商业模式,应该都离不开用户体验的特性和基本功能。微博技术是指基于微博客(MicroBlog)而产生的一系列包含软硬件的开发、调试、运行的技术。微博技术在计算机网络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微博本身的便携、基于用户等特性,使得微博技术得以广泛的运用于有线网络、无线通讯网络等各种传输介质,同时也成为了非常高效的“草根”传播媒体。

1.省略等开发环境即可完成复杂操作;其三,微博较之门户网站或者博客,它的使用方式更为便捷,用户不需使用计算机语言代码即可添加删除信息或关注特定对象,也不需要繁琐连续性操作。

2.高效便捷的核心辐射式影响力。相对于普通宣传平台而言,用户的关注属于一种“被动”的关注状态,写出来的内容其传播受众并不确定;而微博的关注则更为主动,只要轻点“follow”,即表示你愿意接受某位用户的即时更新信息,与博客或BBS上面对面的表演不同,微型博客上是“背对脸”的交流,即信息者可以与参与者实现一点对多点或是一点对一点式的交流,而参与者也可以选择参与或者仅仅观看。

换而言之,微博中的任何一个用户可以选择关注某一特定用户或用户群,关注者可以收听到被关注的用户或用户群的每一条信息,被关注者则可以选择一对多的公共信息,或者与某一特定被关注者进行隐私的一对一交流。在一系列互动中,所有的信息都是经过最佳提炼的最简短的,这样的信息交流方式也是更为高效便捷的。

3.省略)的方式添加音乐、图片、视频一类的媒体链接或指向性页面链接,这些应用和链接一定程度上弥补了140字带来的信息碎片效应,极大丰富了微博的功能和信息量,同时也提升了微博的实际使用价值。

4.极为广泛用户群体和及时性。当前,对于网络使用者而言,微博技术与即时通讯技术、无线通讯技术高度结合,带来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影响:其一,新兴的微博技术与已有的即时通讯软件对接,将注册、登陆和更新微博等重要工作集合在一个软件中,进一步降低了微博使用者的对技术要求;其二,已有的即时通讯和无线通讯软件拥有者庞大的用户群体,与微博技术结合后,将微博使用者和传统通讯使用者无缝对接,实现了传统通讯用户像综合通讯用户的过渡;其三,微博技术与无线通讯技术结合,使得用户可以使用无线设备访问微博。低级的技术门槛和极高的应用性能,必然带来更多的使用者。

同时,这三种技术结合后,再一次提升了信息交互的速度,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微博获取最新信息。在没有计算机网络的地方,只要有SMS或WAP终端(例如手机)也可即时访问微博。例如2009年在美国曼哈顿特区发生的美航1549航班坠机事件中,一位网民通过微博手机终端了大量的现场报道、图片,这一速度比《纽约时报》网络版快了15分钟。

介于微博技术简便、高效、快捷等诸多特点,尤其是微博技术与网络即时通讯技术的紧密结合,微博技术被广泛运用在现代电子生活的各个方面。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微博技术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我国“网络问政”正在兴起,微博则成为了一支重要的中坚力量。如2010年,广东、江苏、山东等地的公安机关先后开通微博,并通过微博发动网民参与,破获了大量案件。一年多以前胡主席首次与网友交流,正如他所说:“今后与大家一起织围脖(写微型博客)也不是不可能”。

(二)微博技术在“政府-公民”平台中运用的典型实例

南方周末杂志于2011年6月16日发表的文章《第三世界政要中的“微博控”》中如此陈述:“迄今,7名G8政要,15名G20领导人,19名欧洲国家元首分别拥有各自的推特账号”。

微博技术在问世5年以来的时间里,被广泛的应用在电子信息交互领域,并体现出了巨大的使用价值。在电子政务领域,微博的进入更吸引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就现今微博技术在电子政务中G2C平台中的应用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官方微博和私人微博。

1.作为公共组织成员的私人微博。私人微博在电子政务G2C平台中是指由政府机关、公共组织成员(通常是领导人员)和社会名流开通的私人性质的微博,因而其的信息包含了私人性和官方性两重性质。这一类微博的信息内容通常是私人性质的,包括了私人言论、生活事件等,但微博消息体现出组织意志,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例如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蔡奇的微博,于2010底年开通腾讯微博,并给自己的贴标签(tag)“老童鞋”“苹果控”“布尔什维克”。作为典型的官员微博,截止2011年8月,蔡奇微博的“粉丝”数量已经突破了50万。

蔡奇是国内注册个人实名微博最高级别的官员之一,蔡奇自开通微博以来,近一年以来,广播近3000余条,内容几乎每天更新,涵盖了日常生活工作方方面面的消息,包括祝某人生日快乐,祝某人节日快乐等消息,平均每天广播数近12条。微博中,蔡奇以亲民的形象走进草根中间,细致耐心地与听众互动,回答问题,并对组织工作的相关问题阐述和解释,听取粉丝的意见。

又如卢旺达总统卡加梅,于2007年注册twitter账户。在卡加梅的微博中,与粉丝互动的信息在近千条微博中占据了近七成。卡加梅在微博上对待本国和西方的听众态度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与西方国家听众的互动并非每次都是友好的。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卡加梅与一名听众在twitter上“隔空论战”。这名听众是《独立报》前编辑比勒尔,他在用“独裁而愚昧”形容卡加梅,并讥讽卡加梅发表的“媒体、联合国或人权组织都没有权利指责他”的言论。卡加梅在注意到这条留言后,连续了14条信息进行回击,无一例外的表达出强烈的职责,甚至最短的一条只有三个字:你错了。

由以上案例分析,不难发现,私人微博虽然以私人性的内容为主,将个人以第一人称的形象展示在网民面前,蔡奇和卡加梅的微博都起到了塑造亲民形象的作用。但几乎所有的信息都表达出博主所在组织的组织意志;从蔡奇微博中与网民互动答疑可以看出,私人微博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不是绝对代表官方立场的。这一类微博的功能上更多的趋向于树立个人形象和组织形象。

2.作为公共组织部门的官方微博。官方微博在电子政务G2C平台中是指由政府机关、公共组织部门以部门名义注册使用的微博,这一类微博是纯粹的官方性质的,它的维护更新是由一个或多个共同享有该账号的部门成员完成的。微博的内容上主要以该部门事务为主。

例如,广东省公安厅。广东省公安厅于2010年8月开通腾讯微博,微博名称为“广东省公安厅”。注册仅7天,听众已超过36万人,成为最高的政府微博。截至2011年8月,开通微博一年后,广东省公安厅的微博共有听众超过423万人,其中,有2878人是博主和听众双向关注。

广东省公安厅,近一年时间共更新微博3597条,平均每天10条。从内容上看,包括了通缉告示、网络征集意见、重大事件通知等;从与听众互动来看,包括了督办事务反馈、对具体政策措施解释、相关工作事宜答疑等,甚至通过微博受理、督促补办某听众身份证的信息。其微博互动频繁,具有良好细致性、动态性和互动性,在互动过程中体现出很好的服务态度和专业素质。

又如,成都市政府官方微博,微成都。微成都于2010年9月开通微博,截止2011年12月,“微成都”的听众大实际达到379万,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微博”。截止2011年12月,微成都共广播5702条。微成都自称“小微”,在腾讯微博中非常活跃,微成都的认证资料为“微成都的官方微博。新鲜资讯,小微有速度;冷暖生活,小微有温度;麻辣话题,小微有态度。”与此相同,微成都在的微博中给听众以亲切可人的感觉。

微成都在微博标签(tag)中这样编辑:“成都新闻、成都旅游、微博成都、成都微博、城市微博、成都美食”,同样,微成都微博的内容涵盖也非常广泛,包括了成都旅游宣传、风景照、小吃美食、温馨提示、交通旅游信息、城市新闻资讯等。微成都作为一个城市微博,充当着市民贴心助手和城市形象大使两大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微成都从成立之初的一个微博,逐渐发展成一个名为“小微在身边”的微博团队,由“微成都”“成都小微”“独家联播”“成都好吃”“小微帮忙”“小微曝光”共计6个独立微博构成的微博团队分工细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微博的更新。

从广东省公安厅微博和微成都微博可以分析得出,官方性质的微博承担的功能较多,广播内容论具有绝对的官方性和权威性,不涉及具体广播的人员的个人意志,也不代表个人立场。目前的官方微博在电子政务G2C平台中通常扮演公告栏、在线答疑、生活助手和形象宣传的角色。

总体来看,分析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于新浪和腾讯微博的调查统计得到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官方微博方面,政府机构及其部门成员的微博中,公、检、法的微博占总量的52.省略”为代表的商业性质网站所占比重远远超过了“.gov”“.edu”等非营利性网站,且前者的加载和刷新速度通常高于后者,页面信息的时效性和丰富美观程度也远高于后者。这一现象直接体现出我国网络中政府组织网站建设的落后程度。公益性网站建设及维护的高成本直接制约着此类网站的质量,也致使此类网站长期无人问津,功能薄弱。

(二)政治信息素养整体偏低,政治参与意识较薄弱

信息素养的含义极为广泛,它不仅包括挑选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保存应用信息的的基本技能,还包括在新时代的环境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方法以及批判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人的上网行为从一个方面折射出人的信息素养。当前我国的互联网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近几年网络用户数量呈几何级数的增长,新增网民众多。

CNNIC的《2008—2009中国新网民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在新网民的各种网络应用中,使用率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网络音乐、即时通信和网络新闻,很多新网民上网行为是从娱乐和人际交往开始,深层次的应用不足。就整体而言,我国网民的上网行为也不成熟。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相当多的网络用户上网行为以娱乐目的为主,部分网络用户开始关注电子商务的应用,关注电子政务等其他方面应用的人数较少。

更为严重的是,在官方机构网络宣传不足的前提下,我国网民的网络政治参与逐渐显露出“非理性”“负面性”的态势。“南京天价烟局长”、“郭美美炫富事件”、“7·23动车事故”、“云南李昌奎改判案”以及弘扬真善美的“杭州最美妈妈”,网络以最迅捷的姿态介入公共事件,并形成汹涌的“民意大潮”。在对这些事件的关注中,我国网名普遍体现出一下特点:非主流性,浏览者多而参与者少;负面性,批评的多而肯定的少;非理性,情绪宣泄多而理性思考少;从众性,“马太效应”;扩散性,“雪球效应”;逆反性,挑战权威;有组织性,“意见领袖”与“网络推手”;虚拟性,与现实生活的反差。这些特点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反映出主流宣传渠道的不畅通。

(三)政府网站效能失真

据CNNIC统计,2009年我国有近三成的网民表示绝少或者从来没有访问过政府网站,有45%的网民每月或少于每月上一次,只有7%的网民每天都上。如果排除掉政府工作人员,上政府网站的网民比例恐怕更低,政府网站面临着无人问津的困窘。

从政府门户网站的性质来看,一方面是政府公文信息的平台,是政府对公众的信息公开渠道。另一方面,则是公众政治参与,与政府互动的渠道。现实中,政府网站更新速度缓慢,甚至远远低于纸质媒体,特别是省级以下政府的网站,常有连续数月未更新的状况。而交互平台方面,对于提问的答复速度差强人意,且答复的内容也往往是原有行政程序性的答复,既所谓的“路标”“挂号室”性质的答复,有的基层政府网站甚至没有交互平台。

归其原因:其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平衡,资源不对等严重制约了G2C平台的全面展开;其二,G2C平台采用的传媒介质影响了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反观发达国家G2C平台建设的状况,虽然有许多不同,但有一些新的动向值得注意:

一是整合系统、一站式服务的门户网站。“一站式网站”体现了“顾客至上”、“无缝隙政府”理念,实现与公民的双向交流及对公民要求的快速响应,因而已经成为整合电子政务平台的最佳途径。

二是注意克服“数字鸿沟”。公众是否真正接受电子政府的关键在于它能否为公众减少麻烦,带来方便,这就要求在推进电子政务时重视“网络平民化”,考虑多种接入设备,特别是普及化程度高的设备(如电视、手机),应用操作要尽可能简便。

值得注意的是,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极大程度推进着西方国家电子政务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重塑着G2C平台。

三、微博技术在“政府-公民”平台建设中的应用

政府-公民是电子政务的基本目标,主要为了推动市民与政府的互动,实现网上交易。例如更新执照和证书、报税、申请等,既省时又易于实现。G2C也力求透过网站和(或)报亭等分发工具的使用,使公众更易于获取信息。G2C的另一个特征是试图削弱以机构为中心的、同时管理过程相互重叠的政府职能。一些电子政务的倡导者认为实施电子政务的目的之一应该是建立一个“一站式办公”网站,给公众提供多任务集成服务,尤其是涉及多个机构的服务,避免逐个地与各个机构打交道。G2C的一个潜在的副产品是,通过提供更多的机会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障碍,从而推动公众之间的互动,激发公众的参政意识。将微博技术应用到电子政务G2C平台中,目的就在于解决现行G2C平台建设的诸多弊病,甚至于重塑G2C平台。

(一)微博技术与“政府-公民”平台结合预期实现的功能

1.填补由于通讯手段差异带来的数字鸿沟,避免形成信息孤岛。数字鸿沟这一概念最初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顾问Dannisi提出,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实际上表现为一种创造财富能力的差距。2000年八国峰会后,数字鸿沟逐渐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问题。

据工信部统计,我国手机普及率已到达72.89部/百人,其中智能手机的比重超过20%。在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已经超过了120部/百人,而在初高中学生人群中,手机的普及率已达到37.41部/人。这里有一个更为直观的现象,相较之普遍在农村地区稀缺的个人计算机,手机的已经广泛普及,在拥有手机的人群中,又以年龄14-60岁的青、中年人居多。

微博技术其中重要的一个特点在于可以搭载于各类便携平台之上,可以通过SMS短信、WAP无线网络访问,换言之,只要拥有一部移动电话,在任何一个有网络信号的地方都可以及时访问微博。微博技术成本低廉,技术门槛低,所以对使用者来说,由原先的无线通讯和即时通讯的习惯用户转型为微博技术习惯用户,基本没有技术障碍。这无异于为G2C平台的普及和延伸扫清了障碍,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更加广泛的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全体公民的信息素养。

2.补充和完善现有G2C平台的功能,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当前我国政府网站的作用主要集中于信息,其功能只等同于将传统纸质媒体照搬到了网络中。将微博技术应用于G2C平台,更快捷的信息,将其作为一个迅捷的“广告”窗口,并将微博与原有的政府门户网站高度融合,无疑将提升政府门户的点击量,提高公民对政府行为的关注程度。鉴于微博的透明性,作为交互平台使用的微博更可以将政府对公民提问的答复直接的公布,省去回答相同问题的成本。

基于微博技术“脸对背”辐射式的特点,借鉴已有的成功案例,将微博技术应用到电子政务G2C平台,实现对现有G2C平台功能的扩充。一方面,借助私人微博树立政府工作人员良好的亲民形象,通过微博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工具一对一式地解决与公众生活切实相关的问题,消除误解。另一方面,借助微博一对多的特点,拓宽信息渠道,并将单纯的信息工具逐渐转变为信息、搜集、处理、反馈的一站式服务,在多种应用的支持下,将微博作为电子政务G2C平台的业务受理窗口。以此在从整体上提高G2C平台的作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塑造全新的G2C模式。

3.降低G2C平台的建设经济、技术成本。微博技术的“零成本”优势使其能够更快速的进入用户群体。政府、公民都是微博的用户,对于政府而言,将微博融入G2C平全不需要投入新的人员、设备和资金,甚至不需要够买任何一台服务器,在我国现行的体制下,政府与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的工作是非常简单易行的。对于公民而言,微博本身就是一个网络交流工具,可以作为与人际关系群体交流的工具。此外,以海宁市为例,2011年4月海宁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关于启用微博公文的通知》,在全市司法系统内推行微博公文,借助微博技术推动公文简化进程,简化行政流程。

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在于行政程序的“流程再造”,通过现代技术,改变现有的组织结构。现有的电子政务G2C平台建设实际上是增加分工部门,增加工作人员,增加开支,将微博技术与现有G2C平台结合,将硬件投资开支转移至第三方网络运营商,减少工作人员的开支,甚至不需要专门雇佣维护更新微博的专门人员,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政府本身的开销,将建设投资风险转嫁给第三方,达到政府、运营商、民众的多赢,构建扁平型政府组织构架。

4.实现更为广泛的公众政治参与,形成新的问政渠道。微博技术的应用是一种创新民主形式,诠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彰显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进步。将微博技术应用与G2C平台,使之成为民众参政议政新渠道。微博技术简单易懂,操作方便,对于用户而言,更提供了广泛的体验途径。从其内容来看,“140字”式的短小信息更容易被广泛的网民接受,相较之长篇幅的信息资源,网民更乐意与接受这样类似短信的信息碎片。从参与形式来看,微博的重点在于交互式,而G2C的意义也在于交互,将微博作为一种信息、交互平台,更能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使之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和支持。

通过辐射状的网络渠道,每一个微博用户都可以一对一的在线反馈信息。基于微博的政治表达、建言献策,正在成为网民参政议政的新型民主表现形式。从总书记与网友在线交流到中央下文要求高校团委开设微博,通过微博的政治参与蔚成风气。一位新华网友认为,只要符合法律,每个普通网民都可以通过发帖子、写微博等形式自由表达意愿,并对党和政府的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公民参政议政、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基于G2C平台的交流体现了执政者真正把民心民意当作为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重要参考。

(二)微博技术在“政府-公民”平台中的运行方式

1.多载体的综合性信息平台。微博技术是一个综合性信息平台。各级、各地政府或相关部门开通微博,将包括近期工作、告知事项以类似“手机报”的形式发表,民众通过收听政府微博的方式,就可以长期关注政府动态,关注近期与自己相关事项,及时获取最新的消息。公民更可以通过“转载”“分享”的方式,就可以在他所处的社会群体中传播,从而实现信息的高效传播。需要注意的是,鉴于微博“140字”的法则,这样的信息必定是精炼的,可能只是提纲性的,而详细的内容仍然需要更新到政府网站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微博技术的运用同时也能改变政府网站长期停止更新的局面。

将微博作为信息平台,还必须依赖于IP地理信息定位数据库和实名认证系统的支持。任何一个用户在注册开通微博的同时即将物理地址信息和身份信息录入数据库,这些隐私信息对其他微博用户不可见,而后台服务器则自动将该地区的政务微博加入到这名用户的关注名单中。

2.内容广泛的综合互式业务办理通道。第一,广阔的链接渠道。微博技术提供了非常广阔的链接方式,微博用户可以将应用、图片、视频、网页等等资源通过短地址的方式在微博中。微博的使用者通过微博信息提要,并将原始网页的地址附在信息后,听众就可以通过点击这些链接浏览相关的门户网页,或者打开相关应用。

第二,丰富的嵌入式应用。微博运营商或第三方通过在微博中加入应用,提升微博的使用价值。这些应用类型多样,内容涵盖面相当之广,从最简单的投票系统,到复杂的测试,甚至于材料呈报、评议、考核系统都可以通过应用完成。用户只需要授权微博运营商或第三方使用其真实信息即可完成复杂的工作。

第三,与即时通讯和无线通讯工具的高度结合。微博重要特点就在于可以搭载在多种平台上。基于以上两点,微博用户可以即时通讯的过程中完成政务工作,即通过在线聊天等方式及时便捷的完成咨询等复杂的行政程序。结合无线通讯技术,用户更可以脱离个人计算机,在任何地方、任何地点通过无线网络接入并办理相关事务。

第四,与其他程序的结合。微博技术进一步发展,必然要求微博本身更加开放,通过开源代码编写和开放端口与更多的应用程序对接。例如腾讯在2011年推出的Q+,将即时通讯、网页浏览、微博、交友社区等功能全部整合在一个菜单中,用户通过桌面微型菜单即可完成业务办理、咨询、缴费、娱乐等诸多事项。

3.便捷的网络问政工具。微博是公民政治参与便捷途径。公民通过收听政府相关部门的微博,可以直接的“点对点”地与政府相关部门交流,或者从政府与其他公民交流中获得所需信息,进行“背对脸”式的观看,简化了原先G2C的工作流程。对于类似听证会的公民决策过程,微博技术则可以使政府在更广的范围内,用更低的成本征求民众意见,如通过微博就某一问题展开大规模调查;如天津市政府,还可以定期向社会公布公款开支情况,接受民众监督;又或者“天气变化,注意增减衣物”的温馨提示,提高政府的影响力,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做好铺垫工作。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初高中较高手机普及率、网民年轻化等有利条件下的,政府推行以微博技术为主要通道的G2C平台,更能培养这一部分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提高公民政治素养。

以腾讯为例,据腾讯公司总裁刘炽平透露,在2010年3月5日19时52分58秒,腾讯QQ同时在线用户数突破1亿,全球总计注册用户超过10亿;截止到2011年9月30日,腾讯微博平台上的注册用户数超过3.1亿。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与相关政务微博互动,对政治参与广度的拓宽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总结前文的运行方式,用事例说明。例如,甲是三明学院学生,则甲在注册微博时必须如实录入姓名、住址、工作单位等相关信息,后台接收数据之后,则自动在甲的收听列表中添加“三明民政局”“三明公安”“三明卫生局”的微博,并在征求甲同意的前提下为其添加关注“三明就业信息”的微博。当甲即将毕业时,“三明就业信息”定期向它的关注用户招聘信息;甲可以通过“三明民政局”咨询到户口迁移、社会保障等事宜;而后,甲决定留在某公司,则可以通过“三明卫生局”微博中的嵌入式应用或链接在网页中申请体检并与缴费,“三明卫生局”根据甲的注册信息核对并准许体检;体检时,甲只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到指定医院即可完成体检,体检报告通过邮件等应用软件发送至甲的邮箱,甲即可办理完成录用所需的政务手续。

总而言之,微博技术的运行模式非常多样,给G2C平台带来改变必定是前所未有的。

四、结语

十二五开局伊始,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电子政务建设进入又一关键性阶段。正如一些分析家所言,电子政务建设中基本的目标在于G2C平台的建设。G2C平台建设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子政务实施的成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子政务建设也面临一个又一个的考验。

微博技术作为一种新生的网络“草根”应用平台,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电子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对于电子政务中G2C平台具有巨大的使用价值,它自身的特性更决定了它在未来网络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微博技术怎么在G2C平台中运行,在G2C平台中承担何种角色,又将微博技术融入G2C平台,实现社会各个群体的利益最大化,实现社会层面的最优资源配置,必将成为当下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方利平.电子政务与公共行政的变革[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17-19.

[2]霍姆斯·D.电子政务[M].詹俊锋,李怀璋,曹济,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4-77.[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作者简介:张熠瑆(1990-),福建三明学院政治与行政学系行政学生。

上一篇:国有大型企业构建大监督体系初探 下一篇:企业内部控制效率提升的“八合”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