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局财政整合总结

时间:2022-06-26 09:44:57

农机局财政整合总结

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机局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使用,2012年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紧紧围绕县生态粮仓优质稻建设,打造核心示范区进行资金整合。

2012年农机局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主要涉及:中央财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等项目进行资金整合。现将整合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整合方案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农业机械化。县是一个农机大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全政[2012]34号《关于加快推进2012年全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意见》制定了农机化发展规划。计划2012年继续加大水稻育插秧、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力争全年新增插秧机110台,完成机插秧面积19.5万亩,油菜机播面积1.5万亩,并且今年县财政安排70万元给予购置插秧机、作业补贴以及专业合作社建设,指导新建5个规范化农机专业合作社,县财政将对今年获得省级、市级示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分别奖励5万元、3万元。

二、创新体制机制,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力度。

1、体制机制创新。在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过程中,县局坚持高效优先的原则,积极探索,全面落实沟通协调机制,做到整合资金的效益最大化。

2、管理制度创新。整合资金采用效益优化和扶优扶强的原则。县局对乡镇农机中心站、农机专业合作、农机大户以及种粮大户,进行扶持。其目的一是加强基础设施,提高生产效益;二是促进农机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三是将财政支农整合纳入县局全年综合目标考核的范畴,加大考核、督查落实的工作力度,以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效益。

3、沟通协调机制创新。通过项目支农资金整合,及时和农委、财政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对项目建设资金、内容及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沟通,避免项目重复建设,确保项目捆绑使用,项目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三、成立领导小组,强化保障措施。

1、为了进一步规范支农资金管理与整合,县农机局及时成立了支农资金管理整合领导小组,明确支农资金整合任务。

2、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在县支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开展农业机械项目建设工作。

②组织各股室、站以及农机中心站研究制定全县农业机械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内容及指导意见,采取座谈的方式,将支农资金整合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及时对项目资金进行整改,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③认真分析、总结和上报全县农业机械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情况和信息动态,对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公示。

四、支农资金整合情况

2012年农机局整合资金3787.3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1000万元(已到位),省财政35.38万元(已到位),县财政70万元(已到位),农民自筹2682万元。

(一)、农机购置补贴项目

为贯彻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真正发挥购机补贴的“提升产业、助民增收、利农利工”的杠杆作用,县农机局、县财政局在省、市主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在县购机补贴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通过精心组织、规范操作,顺利完成了2012年购机补贴项目的实施工作。

1、购机补贴落实情况

我县2012年度购机补贴项目总投资3669.3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资金990万元(已到位),省财政补贴资金35.38万元(已到位),农民投入2644多万元(已到位)。共补贴各类农机具1151台套。直接受益农户473户、间接受益农户8600多户、受益农业服务组织17个。现项目已实施完毕。

2、主要工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

县政府及时成立了县2012年度购机补贴领导小组,副县长杨勇任领导小组组长,农机局党组副书记王道琪、财政局局长姜志山任副组长,农机局、财政局、县纪委相关人员为小组成员,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机局农管股。具体由县财政局农财科和县农机局农管股联合操作实施。真正做到分管领导亲自抓、业务单位具体执行、农机财政密切配合、监察部门跟踪监督。

(2)加强政策宣传

农机购置补贴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惠农政策,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拉动农机工业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举措。如果实施不当,将直接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败坏农机化主管部门的形象。在购机补贴实施过程中,县农机局、县财政局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种媒体平台,宣传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印发购机补贴宣传资料5000份、购机补贴有关《公告》《公示》800份、购机补贴《警示》300份,在镇村各主要道口张贴、散发;及时将我县的购机补贴政策和购机补贴信息在网上公布;安排专人接受政策咨询、受理投诉电话,对反应的问题及时调处;召开农机销售商会议,宣传贯彻购机补贴相关政策。使购机补贴工作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实现阳光操作。

(3)、密切部门协作

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安排、结算、监督检查,离不开农机、财政、监察部门的通力合作。县财政局、县农机局按照省财政厅、省农机局的购机补贴政策,于4月3日及时制定了《县购置补贴资金使用方案》,并明确责任、细化分工。农机部门负责政策宣传、补贴对象的确定、机具的核实;财政部门主动参与方案制定、补贴指标确认通知书盖章,补贴对象、机具、结算资金审核,在实施过程中认真做到履行监管的职责。监察部门在实施过程中严格对购机补贴操作人员、农机主管部门领导及经销商监督和制约。

(4)、规范操作程序

县农机局、县财政局严格按照《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省县级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操作暂行办法》、《省2012年度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以及各项管理制度的要求,规范操作、严格把关。尤其把好申请资格审查关、资格确认程序关、补贴指标确认通知书发放关、差额购机销售关、机械入户关、机具喷字核查关。做到关关规范、环环相扣。任何一个补贴程序的实施,农机局都事先和财政局进行沟通,再通过农机局局党组研究决定,并做会议记录。做到决策民主与集中相结合,从而避免了“一人办事”“一人决策”的不规范行为。同时调整人员岗位,重新安排购机补贴操作人员。

(5)、严肃工作纪律

购机补贴工作初始,农机局、财政局、监察局召集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国务院“三个严禁”和农业部“八个不得”的要求,认真阅读《全国农机购置补贴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材料》。宣读了我县检查督导办法,教导工作人员为民行政、洁身自好。劝告销售商按章办事,依法经营。

(6)、落实检查监督

为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使购机补贴工作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阳光操作”。今年我们对购机补贴操作程序明确规定、严格把关、多方监督。

①对购机补贴具体操作人员违规操作或提前擅自相关信息的,取消其年度评优评先资格,情节严重的上报有关单位,严肃查处。

②对经销商如有弄虚作假的,一经发现及时向市、省局汇报,取消补贴机具的经销权。

③对农民弄虚作假、骗取国家补贴资金的,一经发现,永久性取消其享受购机补贴权。

④在购机补贴过程中,所有的人员、程序除接受县纪委的监督外,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各界的监督、检查,对于举报事件,一经查实,必予追究,除对举报者信息保密外,还给予500元/台的奖励。

3、实施成效

(1)优化农机结构、提升装备水平。通过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极大地刺激带动了农民和农业服务组织的农机购置热情,一批效率高、能耗低、性能精的新型先进适用的农机具得到推广运用。一些旧的机具被淘汰,在中型复式作业机械被广泛使用,有效提高了农机具的作业水平,农机结构得到优化。

(2)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是为粮食生产提供了装备支持。我县每年外出务工农民达10万多人,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严重不足,粮食种植面积有萎缩的趋势。但由于大中型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有效缓解了劳动力短缺,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二是为提高粮食单产提供了技术保障。插秧机、条播机、旋耕机、秸秆粉碎还田机等机械的运用,可以改良土壤理性环境,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使粮食单产得到提高。同时,相配套的技术运用,可有效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粮食质量。三是在中型农机具的广泛使用,有利于农业生产组织化、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能保证农业生产及时有效地完成,提高了粮食生产的安全性、确保粮食生产丰产丰收。

(3)增加了农民收入。一是农机户通过社会化服务,提高了生活收入,改善了生活质量。二是增加了机械作业季节性雇佣工收入。农忙季节,机械作业量大,机手劳动强度加大,从而带动留守农民工收入增加,调剂和活跃了农村劳动力市场。三是节约了农业作业成本。机械作业有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少了生产工时,降低了生产作业成本,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

(4)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大中型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使农民从单一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挣脱了小农经济的束缚,转而从事二、三产业,节约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增加了农民就业机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从而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习惯和农村面貌,繁荣了农村经济,为农民生活富裕、乡风文明奠定了物质基础,有利于加快推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存在问题和建议

①工作经费严重不足

在购机补贴实施过程中,由于没有专项的工作经费,造成许多工作不能及时到位,影响购机补贴进程。

建议财政部门安排专项工作经费。

②操作程序适度调整

根据我县具体情况,在确定补贴对象程序时,将发放购机补贴确认通知书与差额购置机具程序倒置。主要目的是杜绝围标、倒买倒卖指标的现象发生。

建议上级有关部门修改相关程序,以更好地适应购机补贴工作开展。

(二)、农业部机械化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项目

1、项目实施情况

2012年全县新增插秧机110台(其中高速机8台),育秧成套设备8套,育秧硬盘123000张,完成机插秧作业面积19.5万亩;共举办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培训班9期,培训农民420人次,散发技术宣传资料2800份。项目总投资11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10万元(已到位),县财政70万元(未到位),农民投入38万元(已到位)。项目已实施完毕。

2、项目完成情况

2012年,我县新建省级示范点5个。

3、主要工作措施

我们主要做法是:“四坚持”、“二改变”。

(1)、坚持行政推动不放松

为了做好今年的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县政府高度重视,早准备、早安排,部署有力。以全政办[2012]34号文件形式,安排落实了今年的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工作任务,要求各镇各部门高度重视,增强责任感,切实把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落实到议事日程,做到“认识不减、力度不减、扶持不减”,“确保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每个镇必须建立3个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示范片,要落实到田头、机头、人头。县政府把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工作列入农村工作综合考评中,并设立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推广工作单项奖。

(2)、坚持资金扶持不减少

为了激励农民购买插秧机、运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鼓励农机服务组织从事机插秧作业,县财政安排了70万元用于此项工作,各镇政府都相应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购置插秧机补贴、作业奖励等。

(3)、坚持宣传培训不滑坡

为了加快我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发展,让更多的农民了解、接受、运用这项新技术,农机部门充分利用农民赶庙会、上街下集的机会,支起桌子、摆上资料、竖起牌子,向过往的群众宣传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结合阳光工程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举办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培训班,详细讲解育秧技术、大田耕整技术、插秧机使用维修技术等。今年全县共散发技术宣传资料2800份,举办培训班9期,培训农民420人次,培训技术人员26人次。

(4)、坚持农机农艺不脱节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需要农机农艺做到紧密结合,两者缺一不可。为了搞好这项工作,农委安排专门技术人员与农机局安排的农机技术人员组成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指导小组,在农机部门对农民进行插秧机操作培训时,给农民上课,讲解水稻的有关知识、大田水肥管理、水稻病虫害防治等;和农机人员一起走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选种、指导农民育秧,并及时帮助解决机插户遇到的问题。农机、农艺的紧密结合,让农户感到有了技术保障,增强了他们运用技术的信心。

(5)、改变服务对象,促进作业组织做大做强

“市场运作”是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的发展趋势,一家一户的小农作业,必将被专业化服务所替代。我们在推广服务过程中,不放弃一亩地、一台机的星星之火,同时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发展规模化作业上,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积极引导农机专业服务公司、合作社发展壮大。育秧流水线配套硬盘进行育秧作业,效率高、秧苗均匀、省工、省时。今年县政府在地方财政叠加补贴中,特别增加了育秧流水线和硬盘补贴。目前全县已成立的22个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拥有插秧机165台(其中高速机12台),育秧流水线12套,硬盘180000张,成为机插秧作业的主力军和领头羊。同时我们积极帮助种粮大户和土地流转大户与机插秧公司、农机服务合作社对接,为大户找机械、为合作社找市场。今年农机服务组织与农户签订机插秧服务合同18000亩,作业收入达260多万元。

(6)、改变发展思路,实现机插作业整体连片

今年水稻机插秧工作,我们的服务方向顺应农村发展趋势,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土地流转,坚持扶持农机服务组织抓大户、建大片、发展机械化育秧流水线,服务对象由过去的零散农户向承包大户作业方向转移,全县建立500亩以上的作业片85个,比去年增加了30个。

3、成效

(1)增产效益

该项目推广的核心技术---机械插秧,具有宽行、窄株、定穴、定距、浅栽等特点,符合水稻生长要求,和传统人工栽插相比,确保基本苗,通风采光效果好,抗病虫、抗倒伏,实现水稻的稳产、高产。根据我县项目示范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今年机插水稻亩产达576.9千克,比人工手插秧水稻平均亩增单产35千克。

我县今年实现机插秧195000亩,实现水稻总产量11249.6万千克,新增总产量682.5万千克,新增产值达1501.5万元。

(2)节本效益

机插水稻与人工手插水稻育秧方式区别较大,在很多环节上,费用低于人工手插,但用种量略大于人工手插。节本主要体现在栽插环节,能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根据我县抽样调查,机插水稻较传统手工栽插水稻亩均节本48.36元,可为农民节约成本943.02万元。

(3)机手效益

以久保田SPW-48C步进式插秧机为例,扣除中央、省购机补贴,机手需拿出9900元资金。每台插秧机年作业量150亩,每亩作业费45元,可创毛收入6750元,扣除机械成本15元,以此计算,单机年创纯收入4500元,扣除财政补贴部分,机手2年多即可收回成本。

(4)间接效益

省秧田:机插秧田与大田之比为1:80—100,人工育秧与大田比为1:8—10。可节省秧田10倍,节省出的秧田可多种植一次油或麦,可增加农民收入。

功效高:人工插秧效率约为0.8-0.9亩/天,行路不齐,深浅不一。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机械化插秧,每台机(手扶步进式)效率约为20亩/天,定穴、定苗,行路整齐,深浅一致。

抗灾防病:机插秧深浅一致,行路整齐,便于通风采光,利于水稻生长,符合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抗灾能力强,病虫害基数明显少于人工手插秧。

减少农药残留:机插秧由于采用集中育秧、带药移栽,减少了秧田和大田的农药使用量,提高了米质,减少了农药残留。

(5)社会效益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示范推广彻底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水稻作业传统模式,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有利于农机化专业服务合作组织的培育,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农村向城市化方向发展,其社会效益十分巨大。

4、存在问题及建议

(1)基层农机推广力量薄弱。农机技术人员对农业机械了解较多,对农艺技术却是门外汉。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虽然要求每个农机推广人员,多了解掌握农艺知识,但还是遇到很多困难无法解决。同样,农艺技术人员对农业机械也是一知半解。既懂农机又懂农艺的技术人员更显缺乏,加之多年来单位人员只出不进,人员严重不足,推广站只有5名工作人员(其中3人为从乡镇借调),乡镇也实际只有12名,无法满足大面积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需要。建议:加强农业、农机等部门间合作,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充实基层推广服务力量。

(2)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影响技术的应用。机插秧技术对农民而言是一项刚开始推广的新技术,要求较高,与传统水稻种植方式有较大区别。目前农村留守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习惯于粗放种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建议: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确保培训质量,让机手熟练掌握,让更多的新手变成老手,甚至让农民教农民,只有这样机插秧发展才有基础,才能普及。

(3)水利灌溉及生产条件制约技术推广。机插秧是小苗带土移栽,要求浅水勤灌。目前机插秧推广示范点多在部分面积小,受集中供水的灌溉方式制约,阻碍了机插秧的发展。建议:实行整村推进,成片发展,为机插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的排灌、植保等环境。

总之,农机局在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总结了工作经验,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是整合资金不足,管理方面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县局将按照县支农资金整合管理办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机制,全面提升整合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农机化事业再上新台阶。

上一篇:农机局技术推广工作总结 下一篇:供销社解放思想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