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2学法指津

时间:2022-06-26 06:18:56

苏教版《语文》必修2学法指津

苏教语文必修2是高中语文知识链中的重要一环,要学好它,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知晓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习的能力要求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在以下五方面获得发展: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知晓以上内容,可以让学生从宏观上明确学习目标,高屋建瓴地开展语文学习。

2 明确课程编排特点和相关内容

苏教语文必修2的编排体例,突出了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它能让我们在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它不是以文章体裁作为标准来编排,而是按“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从思想内容与能力要求方面来编排的,形式上以专题为单元,“专题”中再分“板块”。苏教语文必修2又分四个专题,即:珍爱生命——帮我们认识生命的本质与意义;和平的祈祷——教我们珍视和平,创造和谐生活及生存环境;历史的回声——让我们从历史中获得教益;慢慢走,欣赏啊——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水平。

3 把握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方法就是世界”,要想学好语文(必修2),没有好的方法必定是事倍功半。在“阅读与鉴赏”中,首先要知道,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要把阅读当作是你与名作之间的对话,是一种思想碰撞与心灵交流,要学会质疑,要有批判精神;其次要学会根据不同的文体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如阅读论述性文体的课文,要注意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看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文学作品(如本册的第四专题)的阅读,则要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的多义性和模糊性,做到知人论世,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

之中“听”出了琵琶女的“有情”,“听”出了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一个“漂沦憔悴”的琵琶女的形象就展现在读者面前,并为后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情感受抒发作了厚实的铺垫。

诗文通过音乐效果的描写(包括环境描写和人的感受)来烘托琵琶声的优美动听,深切感人。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音乐演奏到这个程度,戛然而止,然而寄予其中的感情和音乐完美的交融在一起,使人产生“幽愁暗恨”之感,胜过更多的音乐声,烘托了演奏者技艺非凡,音乐演奏惊人的效果;又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句从听众的感受入手,“悄无言”写出听完音乐后的寂静,而“秋月白”却意味深长,烘托了意境的辽远之感。

四、 小结——诗歌学习需要慧眼识“美”

美学探究活动其实是知、情、意的结合,那么调动个人情感,融入诗歌情境,感受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优秀的古代诗歌作品具有多层次的美学探究空间,能带给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我们需要用一双“慧眼”来识美,对诗歌作品加以探究与鉴赏;从意境、人物、音乐等多角度对诗歌进行细化的解读,从而摆脱传统诗歌学习枯燥乏味的字词讲解。

(江苏省六合实验高级中学)品的社会影响等方面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文言文的阅读要注意积累,要学会使用工具书,学会联系具体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把提高文言文的理解、翻译(笔译)水平当作最终目标。

4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1) 抓紧课堂学习。课堂学习是我们接受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老师的“口口相传”,经千百年的证明,是传授知识的最有效的方式,所以,你一定要认真听讲,平时的课文分析理解,一定要随着老师的引导积极参与,忌坐堂旷课,忌“跑神”“走神”。要做到听、思、想结合,做到听内容思关键点,听分析思路与老师思路的异同点,听过程思自己预习的疑难点与老师讲解的强调点。要紧随老师的节奏而调整注意力,努力保证自己听与老师讲的同步性。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勇敢地亮出自己的观点,有条理地阐明表达自己的观点。(2) 多练习。练习是由“听懂了”到“会做了”的必不可少的途径,要适应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语文高考,不练习,只是纸上谈兵,是不会取得好分数的。练习应练重点、练弱点、练规律、练方法技巧、练思维能力、练心理素质等。做练习要量速兼顾。练习初期要重视思路的形成,形成相对稳定的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与技巧;练习后期要重视速度,进行限时练速(度),提高解题速度。(3) 多背课文。“无背诵无以成知识”,背课文是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是鉴赏课文不可或缺的环节。背诵可以形成知识,又可以形成技能。(4) 勤于写作。你首先可以不必想到要当作家,你更不必认为写作是令人头疼、“难于上青天”的事,你只要将你对课文学习的一己之得、一孔之见写出来、传达出来,然后与你的学习联系上那么一点,与生活联系上那么一些,再能稍微引申开去,坚持下来,你的写作水平就会不知不觉地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例如:我与地坛这篇课文,本文题目属于关系式类型。它写了“我”与地坛的关系,写了地坛对“我”的影响,突出了地坛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本文是一篇自传体散文,通过写对地坛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衬托了母亲的无私和伟大,以及作者成功时不能与母亲共同分享成功喜悦的愧疚之情。写作中可借鉴之处有:

① 融议论、记叙、描写于抒情中。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情节真挚感人,通篇都洋溢着对母亲深切的爱。在抒情中夹杂一些议论,突出了主题。如“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记叙的一些细节深化了主题。如“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去……”。

自然景物的描写渲染了气氛。如“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等。

② 语言新奇别致,富有创新精神,

在文章中,作者突破习惯的句式,巧妙地移用词语,给人以新奇别致的感觉。比如说“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而不说“门壁上朱红的油漆淡褪了”,将自动词“淡褪”用作他动词,用法很鲜活;而且,“朱红”前面又用拟人手法,着“炫耀”二字,更觉灵动。再如,“斜切下一溜阴凉”中的“溜”字既准确地表现了狭长的空间,又有一种“切下”的动态;“蜂儿如一朵小雾”中的“朵”,将运用于甲事物的词语临时移来运用于乙事物,让人既能感受到蜜蜂停在空中翅翼振动形如雾的形态,又有袖珍的花朵般的美。

(5) 改错反思。每次的作业、单元检测、重要考试,一定要对已经错了的部分进行反思,找出出错的原因,不犯同样的错误,减少错误,改正错误,你就会得到提高。

上一篇:小议井田制的消亡 下一篇:如何通过语文课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