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误区

时间:2022-06-26 05:32:23

浅谈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误区

一、初中生课外阅读教学方法的现状描述

“阅读指一种从书面语言和其他书面符号中获得意义的社会行为,实践活动和心理过程。” 对于学生而言、阅读可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其本质是对语文教材的分析和学习,即指课本阅读,而课外阅读是指教材以外的各种阅读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但凡喜爱看书、阅读大量的孩子,学习语文都比较轻松;而老师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并引导得当的,其语文教学效率就高。而近年来,不断进行的教育改革,也让人们逐渐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的重大意义。但在教学实际中,课外阅读教学依然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指导方法与实际练习的脱节

北京师范大学刘锡庆教授指出:“编课本的初衷,我想是为了给学生的学习以示范引路,这只是‘一掬水’,课本之外还有大量可读的‘江河湖水’。” 由此可以看出,课本只是起到“纲”的作用,更多丰富具体的内容要到课外读物中寻找,二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一方面,课堂教学中所传授的知识和一些阅读的方法、技能等,可以通过课外阅读促进理解和把握,强化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学生的思想是自由的,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会内化为他们自己的精神世界,并自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方法课外阅读中进行实践和印证,由此可以促进知识的拓展、能力的迁移。因而,大力提倡课外阅读,无疑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语文老师已经开始意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性,但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自己去读,有时能围绕考试要求推荐一些书目,或者讲一些“阅读有种种好处”的一些空泛的大道理,而缺乏在阅读方法上的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处于放羊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学生从中汲取的养分能有多少、收获能有多大,我们都无从知晓。由于教师在课外阅读中作为指导者这一角色的缺失,导致课外阅读的效率必然低下。

(二)监督与评价机制的匮乏

《语文课程标准》在7―9年级“阅读目标”部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当下对于读书的方法,语文老师并没有进行系统的整理,有条理的、浅入深出的传授给学生,而是东一榔头西一棒,遇到相关问题说两句,零零碎碎,学生也只能零散接受;而老师对于自己所布置的课外阅读作业,往往缺少及时、有效的检查,实践中,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兴起时提两句,检查一下学生的阅读情况。这种没有完善监督和评价机制的课外读物,学生会逐渐失去兴趣和热情,最终半途而废。

(三)阅读的功利性

语文教学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阅读是吸收知识,写作是运用知识,号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写作起着正向迁移作用” 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喜欢阅读文学作品的学生,习作中语言优美、构思巧妙,且联想丰富,常使人耳目一新。而那些阅读量少的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无物,通篇皆是口语。

中学生这一时期的世界观还没定型,心灵处于逐渐丰富的阶段,那些内容健康、思想积极的读物可以完善他们的心灵和人格,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量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中。“榜样”的形象栩栩如生,丰富多彩,潜移默化中,他们会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从而净化心灵,陶冶情趣。当代著名作家王蒙曾说过:“一个懂文学的人比不懂文学的人感情世界更为丰富多彩,心里结构更加完善,通过文学阅读,人们可以为自己建立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更好地调节自我的心理素质。” 鼓励中学生热爱生活,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从此奠定在人生道路上知识和情感的基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问题的提出及原因分析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问题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包括考试内容的改革(现代文取消课内语段)和《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阅读能力及阅读数量的明确要求,以此观之,在教改方面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依旧存在上述课外阅读教学中的种种弊端,现分析原因如下:

(一)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中,许多初中教师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大量地读课外书没用,一是浪费时间,见效慢。二是与考试内容不会有太大的关系,对提高成绩帮助不大,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在各级考试中,文学名著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比如盘锦市的中考吧,考纲规定:学生在初中阶段,阅读十部名著,分值是3-5分,但考法相对比较简单。学生无需阅读作品,只要看一看故事梗概或根据作品改编的电影和动画片,记住作家、国籍、主人公和主要情节就可以了。这种考试方式,再加上初四要面对应对中考的铺天盖地的模拟题、分类题,老师还哪有时间让学生读课外书、只求题海挣扎之后中考取得好成绩,让更多的学生走过通往重点高中的独木桥,至于对文学兴趣的培养,只能靠学生自己了。而在没有升学压力的初一、初二阶段,学校的周考、月考不断,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依旧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为准,学校、家庭逼得学生课余时间都去了数理化补课班,理科可以立竿见影得高分,对课外阅读这种长线工程自是无暇顾及,语文这一科也自然要被打入冷宫了,要想让大多数的学生能真正进行有效地课外阅读,让孩子真正在快乐中提升自己的能力。需要彻底改革教育和教学评价体系,但这不是靠一个或几个语文教师的个人行为所能达成的,而是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

(二)成功经验探索的缺失

现在我们经常听到“要倡导大语文教育”,所谓的大语文教育,即把语文课堂教学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把学校与家庭,社会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全面、整体的培养和训练,具体说来,就是让学生走上课堂,广泛阅读。对于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寻求探索,且有一些经过不断地实验、完善,已经形成比较系统地训练程序。学校几乎每年都要对老师进行各种各样的培训、学科也要举行年会,但大多数是听课和参加一些流于形式的报告,很少有关于指导课外阅读的经验交流会,如果我们能多听多看一些成功的案例。那我们也会站在巨人的肩头。否则仅靠那几名特级教师,惠及的也不过几千学生。希望教育部门、学校领导能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定期地对语文教师进行成功经验的介绍,专业知识的指导,我相信,会激起更多的教师投身科研的行列,不断地尝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那样我们的课外阅读教学会更加行之有效,取得丰硕的成果。

(三)教师的自身条件受限

语文教师应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引路人,要担负起这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需要老师有渊博的知识,能够与时俱进,积极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及文化现象,但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因为种种原因却根本达不到上述的阅读要求。

首先,语文教师的负担过重,就以我所在的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为例,我们学校只能是主科教师当班主任,因此大多语文教师都是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并兼任班主任。每周一般都在18节课以上,除了日常的作业批改,月考、监考、批卷等教学任务,还有繁杂的班级事务。这样一来自由支配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却还要经常应对上级部门的各项检查,参加各种培训和考试,相当一部分教师一天下来身心疲惫、心力交瘁,回家还有家庭琐事,哪儿还有心思去读课外书,可是教师若不能先饮“弱水三千”,如何能自如地给学生一瓢饮。

其次,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随着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的提高,教师这一行业逐渐成为热门职业,一些非师毕业生和大学扩招生也加入教师队伍,站在了“谁都会讲”的语文课的讲台上,他们自身对文学并不感兴趣,对传统经典作品和当代优秀作品知之不多,对国外作家、作品的了解则更少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稀薄和缺乏,教学视野的封闭与狭窄,直接后果是学生对语文课的无趣和对阅读的排斥。

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师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广泛的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面,知识结构,提升阅读与鉴赏能力,没有时间也要忙里偷闲的挤时间去读书,这样在自己站稳讲堂的同时,又能给学生的课外阅读一些真正实质性的指导,莫让人再感叹“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了”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教学探究 下一篇:“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