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动手操作更具实效性

时间:2022-06-26 03:09:10

让动手操作更具实效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并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北师大版教材中,这一点尤为重要。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为了适应课改的潮流,一味追求动手实践,为操作而操作,既浪费了课堂学习时间,又达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实效性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笔者听了一节二年级的数学课《辨认方向》。下面是这节课的几个片断:

教师在指导学生认识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8个方向后,安排了如下活动:

活动(一):制作方向板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8个方向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制作一个方向板。

请拿出张正方形纸,像我这样折一折,并在折痕上标出8个箭头。根据我们作图的习惯,上方一般确定为什么方向?

生:北方。

师:请你标出北方。

生仿效。

师:剩下还有7个方向,你们能自己完成吗?

(师巡视并给予有困难的学生相应的指导)

师:谁来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汇报展示)

(学生评价,完善)

你认为他制作的方向板怎么样?漂亮吗?

生答漂亮,然后教师让学生把方向板放在一边,接着进行下面的活动。

活动(二):认读中国地图

教师出示中国地图,问:这是哪个国家的行政区域图?地图的形状像什么?

你在这幅图上都看到了什么?

生1:中国,像一只雄鸡

生2:首都北京、湖北,还有指向北方的图标。

……

师: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到了我国的首都北京和我们的家乡湖北。我们的家乡――湖北的位置大约就在这里,请跟我一样在这里作一个标记。谁能说一说我们的家乡和北京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学生回答,其中有几个回答错误,教师让其他学生纠正。接着让学生像老师一样向自己的同桌提出有关方向的问题。

生:拿出地图,同桌之间你问我答。(但听者发现还是有些学生根本不能说出两个地方的位置关系。)

师:你觉得他们表现得怎么样?还有谁想说?

……

学习数学的过程应当成为积极的、愉快的过程。这节课教师自始至终把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体验贯穿于整个课堂,从导入到新授,到练习操作,教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给学生留下了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乐中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者和合作者的新课程理念。

“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这是某图书馆里的一句话。可见动手操作、实践有多么重要。让学生动起来是新课改的一个目的,但光“动”起来还是远远不够的,“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怎样才能让课堂操作活动“活而不乱”,更有实效性呢?笔者认为首要的是,教师要把握好操作的时机,只有把握好操作的时机,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操作成为引导学生开展积极思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本节课教师在学生认识了8个基本方向后安排了制作方向板这一操作活动,时机把握得很好,能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新知。方向板制作完后,老师问学生制作是否正确,是否漂亮,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培养了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但在此后的活动中,方向板被搁置在了一边。听者不禁疑惑了:制作方向板的目的除了巩固新知,培养审美情趣外,难道就没有其他作用了吗?

有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们的指尖上,让他们动手实践操作有助于对概念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如果学生只是停留在操作的表面,就不可能发展真正的数学思维。因此,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操作活动与学生的思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注重操作活动的“内化”,重视“动态操作”后“静态的数学思考”,提升操作后的反思,使操作活动最大限度地为教学服务,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学习的效率,让操作变得更有实效。在上面的活动(二)中,当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判断两个地方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如果能引导他们用自己制作的学具去比一比,是不是就能让他们在“动”中恍然大悟呢?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为了确保操作活动的实效,我们要充分、合理地让学生进行操作活动,并引导学生及时抽象和概括,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 湖北省巴东县茶店子镇茶店子小学)

上一篇:有效对话,丰富学生交际表达 下一篇:循循善诱,帮助差生提高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