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校园责任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

时间:2022-05-20 11:23:37

构建校园责任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

责任教育是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途径、方法,对责任主体实施培养责任素质的教育。责任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遵守相应的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作为现代学生应具有的责任感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分为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等等。基于此,学校时刻坚持以“责任教育”为引领,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实践活动为载体,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以此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持续发展。

一、优化责任环境,再现责任意识

校园众多的富有创新特色的人文景观就是很好的教育阵地,如有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长廊;有古色古朴,造型优美的三园亭;实践操作训练一体的系列健身器材;有造型优美,环保特色浓郁的“绿色长廊”;有刻着“奋发向上、启迪智慧”的高大雕塑;楼内墙壁上汇聚了众多优秀美术作品与百余首古诗词。每一名学生在接受熏陶与教育的过程中都知道自觉保护,细心呵护,这些都成为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实践阵地。同时,充分利用“红领巾电视和广播”“国旗下讲话”“师生征文”“校报”“板报栏”“橱窗”等,激发学生校园小主人的意识,使受教育者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了。同时,对一些缺乏责任心的行为进行分析、讨论,及时纠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寓责任意识培养于校园活动之中,体验责任意识

1.在学生个性特长发展中培养责任意识。校园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与发展的基础,他关注的是学生整体生命的成长,满足的是学生兴趣发展的需要,体验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了让开办了“校内少年宫”,成立了舞蹈、课本剧、电子琴、声乐、书法、珠心算、国画、足篮排等特长兴趣小组。学校每学期都要举行“彰显特长,展我风采”特色班成果汇报会,通过特色活动让学生在特长发展中形成责任意识。

2.在“阳光校园”快乐课间活动中增强责任意识。为了在师生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新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强化学生责任意识。组织开展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快乐大课间活动。学校自己创编了一套韵律操,深受学生喜爱。每次活动所有任课教师都要参与学生的活动之中,既增强了师生间的情感,又得到了运动与锻炼。

3.在参与体验活动中增强责任意识。体验活动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为了巩固学生的责任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艺术活动和主题体验式活动,如:歌咏赛、红领巾故事大王比赛、全民“万人长跑”“清明节”祭扫、“安全教育”等体验活动。在“城乡手拉手”活动中,采用“迎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乡镇小学开展联谊活动。通过体验活动,学生初步形成了完整独立的自我意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了他们的责任心、集体荣誉感。

三、寻求家庭支持,寓责任意识的培养于家庭教育之中

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学校、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只有这两者协调一致形成合力,才能产生巨大的教育效果。通过建立“家校联系卡”、成立“家长监督员”、每学期一周的“家长开放日”“家长交流会”“百名教师进千家”“亲子伴读”等活动,使家长明白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重要性,家长不能包办代替,应让孩子从小事做起,充当家庭的小主人及小帮手。在这些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还提高了家长的素质及教育水平,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的工作,使责任教育工作不断前进。

四、联合社会力量,寓责任意识培养于社会活动之中

利用社会教育力量,拓宽社会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积极主动地与街道、社区联系,组织学生到交通队、消防中队、武警中队、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等德育基地开展活动。利用节日、宣传日的契机,组织学生到福利院、敬老院开展献爱心活动,假期组织雏鹰小队到敬老院为老人们进行了文艺演出。平时,学校设立的交通小警察也会定期到街道、社区进行文明礼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宣传。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从最直接的感悟中体会到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让学生时刻认识自己是一个有责任意识的小公民。

责任无人不有,无时不无,无处不在。一个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人,才能让人感到可信;一个对生活、对事业负责的人,才会不断进取;一个对民族、对国家负责的人才会去献身、去贡献。成就伟大事业的人都有强烈的责任心,责任心是事业心的基础,也是许多高尚精神和良好品德的基础。因此,我们应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常抓学生的责任教育。让孩子能够在学校这块沃土上健康茁壮的成长。

(作者单位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第三

小学)

上一篇: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下一篇:浅谈高一足球专项教学中的足弓传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