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液体的含量、分布与平衡维持

时间:2022-06-26 02:19:06

【前言】人体内液体的含量、分布与平衡维持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人体内液体的含量、分布与平衡维持

编者按:临床输液是较常用的静脉给药的治疗手段总称。通常输液的方法有两类,一类是将所需的某种药液溶在不同的液体中静滴,俗称“点滴”。此种输液,仅仅是把静滴看成是一种给药方法,而所用液体的种类和数量一般不视为重点。另一类则是针对病人出现的不同脱水状态,以补液为主要治疗手段,予以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本专题讨论的临床输液只限于后者,即指狭义的“补液”而言。

体液指体内所含有的液体,其广泛分布在细胞内外,参与机体内许多重要的功能和代谢活动:输送营养物质、转移代谢产物、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对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生理条件下,人体通过各种调节使体液的容量、电解质浓度、渗透压和酸碱度保持在一个恒定的范围内,称之为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体液主要由水和电解质组成,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占体重的40%和20%。细胞外液又分为组织间液和血浆,分别占体重的15%和5%。体液含量与性别、年龄、胖瘦等有关。成年男性体液约占体重60%,女性比男性低10%,60岁以上体液含量下降约10%,新生儿的体液占体重的80%。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化学成分有明显不同,阳离子在细胞内液主要为K+、Mg2+,在细胞外液则为Na+、Ca2+。阴离子在细胞外液主要为Cl-及HCO3-,而细胞内则为HPO42-、SO42-等,在细胞外液中阴离子与阳离子总数相等。细胞内液中,阳离子总数略多于阴离子。细胞膜是半透膜,当细胞膜两侧溶液的溶质分子个数总量(渗透浓度)不相等时,体液中的水由浓度低侧向高侧移动,为阻止水的移动并保持平衡,渗透浓度高的一侧便产生一定的压力(渗透压),细胞内外液尽管各种溶质浓度差异较大,但渗透压保持相等(主要由水的移动来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95%来自Na+、Cl-、HCO3-。5%~10%来自其他离子、糖、BUN、氨基酸和蛋白。血浆和组织间液间的液体交换,由毛细血管静水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血浆白蛋白决定)调节,血浆胶体渗透压=2Na++糖+BUN(280~310 mmol/L)。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同,主要由钾和有机磷脂决定。机体主要通过肾脏来调节体液容量及渗透压,酸碱平衡主要通过缓冲系统、肺的呼吸系统和肾的调节来维持。血液中HCO3-和H2CO3是最重要的缓冲对,正常比值(HCO3/H2CO3)是20/l,使血浆pH保持在7.4左右。

人体内水和电解质的摄入和排出是保持动态平衡的,水来源(2000~3000 ml/d)包括饮水(1000~2000 ml)、食物中水(750 ml)及代谢产生的内生水(300 ml)三部分,水的排除由肾脏(1000~2000 ml)、皮肤(500 ml)、肺(400 ml)及胃肠道(150 ml)完成,水排泄的调节主要是由肾脏完成,受血管加压素(AVP)调控。当血浆渗透压增高或循环血量下降时刺激血管压力及容量感受器,刺激AVP分泌并作用于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使水重吸收增加,肾排水下降;同时作用于口渴中枢,使摄水量增加。盐主要随食物摄入,由肾脏排出,水和电解质的平衡调节是由神经一内分泌系统调节(依靠口渴中枢、神经垂体后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以及肾脏3个环节完成),对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在临床十分常见,可单一存在或继发于其他疾病,也可几种类型紊乱合并出现,相互影响。临床医生应该熟练掌握,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有效预防。

上一篇:刺激性气体 下一篇:脱水的识别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