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劳动工资均衡分布的随机抽样技术应用

时间:2022-06-26 01:26:55

基于劳动工资均衡分布的随机抽样技术应用

摘 要:在中国,劳动工资统计主要反映基层单位人力的投入、劳动力的流向、从业人员和职工的规模及结构、劳动报酬和工资的水平等情况,这些资料为各级政府制定各项劳动政策,实行宏观决策和调控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是,这些数据的收集是基于完整的统计报表制度设计的。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进一步深入,用人机制和分配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个数逐年减少,而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企业发展迅速,统计范围越来越广,现行的劳动工资统计制度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亟待改革。利用重庆市2011年劳动工资基层部分报表,按照随机抽样样本,为测定其劳动工资及其均衡分布,开展随机抽样技术应用分析,力图求证利用抽样调查完善补充中国基层报表的相关准确数据。

关键词:劳动工资;均衡分布;随机抽样;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3-0141-04

一、研究背景

中国现行劳动工资统计制度一直依靠基层报表提供的数据,这与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格局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

(一)劳动工资统计范围有局限

现行劳动工资统计制度的范围是辖区内的中央和地方各类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不包括乡镇企业、私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2003年以后的报表虽然在年报时增加了私营单位的调查,但仍然不包括个体工商户。随着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乡镇企业、私营、个体经济的迅速发展,其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份额日益增大,而劳动工资统计则偏重反映国有、集体、其他经济(股份合作、联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单位的劳动情况资料,不反映或不能切实地反映已逐渐成为吸纳就业主体的私营、个体经济、乡镇企业的劳动用工情况。

(二)统计调查方式有技术局限

劳动工资统计多年来一直采取全面统计、层层汇总的调查方法,市(区)、县工作任务重,收集资料费时、费力。基层统计单位差异大,有的单位上百人,有的单位只有几个人,而收表、审表、录表、汇总等环节上的工作量近乎一样,无形中加大了基层工作量。而从报表的代表性看,因为统计对象不全面等原因造成了报表的代表性不高,资料开发利用价值低,致使统计人员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作出来的数据不被重视,无形中也降低了劳资统计工作者的积极性。

鉴于此,我们利用2011年重庆市劳动工资部分基层报表和相关文案数据,开展了抽样调查实证分析,试图求证利用抽样调查的数据来完善劳动工资基层报表的准确数据。基于这样的分析结论,我们认为目前的劳动工资统计工作,还有待于深入完善的方面,有关劳动工资统计制度改革的建议是:

1.扩大劳动统计范围。为准确反映一个地区的劳动情况,应该采取抽样或者科学推算的方法把私营、个体等各种经济的所有劳动现象包括在内,扩大现行的统计范围。

2.改革现行的调查方式。针对现行劳资统计工作量大、代表性差的弊端,建议采取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较健全,收集报表相对容易,可依然实行全面调查;但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劳动现象在一年内变化不大,工资较为规范,可将现行的季报表改为半年报或年报。对于各种类型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统计则可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

二、调查范围

本文收集了2011年重庆市部分基层劳动工资的相关数据,分行业、单位、平均人数、平均工资和总工资进行了整理,数据包括231个行业代码和890个单位数据。既包括了中央和地方各类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也包括乡镇企业、私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三、调查研究内容

2011年重庆市劳动工资基础表构成的抽样研究总体的主要统计总体指标分布:抽样研究总体人数为1 553 070人,工资总额为6 930 758万元,年平均工资44 626元/人。

采用整群抽样与类型抽样调查组织方式,其中,在类型抽样分析中,重点从两个角度开展分析,一是按照30%总体比例构建样本容量分析;二是从控制允许误差方面,确定随机样本容量分析。

四、调查方式——整群抽样

由于行业过多,根据基层按照行业标志构建了群抽样样本框,按照30%比例采取不重复整群抽样。

(一)整群抽样样本统计指标与2011年基层劳动工资表指标对比分析

(二)整群抽样样本抽样程序

根据随机原则,在整群抽样过程中,利用相关统计分析软件的随机函数抽取样本,具体执行组织方法是:

1.将同一行业数据合并,按n=N*30%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样,应用计算机随机抽样系统抽出69个行业,构建了样本总体。

2.对上一步骤抽出n=69行业进行分层抽样,按30%的等比例抽取。

3.由于部分行业的单位数较少,对其进行全面调查,假定大于15个单位的行业按30%随机抽取,小于15个单位的行业全面调查。

(三)整群抽样样本主要指标的检验

六、抽样方法精确度和抽取样本量的检验:

在上述的抽样方法中,所要达到的概率保证程度为99.73%,所要抽取的样本量为总体的30%。为了检验和比较结果,采取控制变量法分别检验在同一精确程度下所应该抽取的样本容量;同时还要检验在同一样本量的情况下根据样本的数据所要达到的调查精度。因此,从概率保证程度为99.73%,允许误差为±5元条件下,对类型抽样(不重复)相关样本指标作有关统计量的估计及检验。

(一)样本数量控制分析

七、结论分析

综上所述,若按照允许误差±5元,概率保证程度99.73%计算,最低应该抽取的样本数为890,基本上是全面调查。而从收集科学地、及时地、准确地数据的经济适用角度来看,可以采用30%的类型抽样,其推算总体的概率保证程度至少可以达到95.64%左右,因此,建议在今后的基层劳动工资数据收集过程中,结合全面的相关报表体系,利用类型抽样的分析结果,可以有效估计相关总体数据。

上一篇:股票市净率、市赢率的分布图谱与市赢率定理 下一篇: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的绍兴纺织业转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