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颈椎病81例观察

时间:2022-06-26 12:30:21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颈椎病81例观察

资料与方法

2001~2004年收治颈椎病患者81例,男36例,女45例;年龄35~40岁6例,40~50岁24例,50~79岁51例;病程12天~1年16例,1~5年47例,5~10年12例,10~20年6例。其中伏案工作者54例,工人18例,农民3例,市民6例。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者70例,颈椎强痛者70例,颈项肢体酸麻者79例 ,心悸、心烦、汗出者24例,耳聋耳鸣者15例,视物昏花者12例,晕厥者6例,感觉障碍者5例,手足震颤者4例,舌体麻痹者2例,行走下颌酸楚难忍者1例,伴心脑血管疾患者40例,高血压病18例,糖尿病7例。X线片(或CT)检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消失者51例,生理曲度后突者7例,椎间隙变窄者43例,椎体骨质增生者65例,项韧带钙化者12例。CT查椎管狭窄者2例,颈髓萎缩者1例。

化瘀通络汤:红花9g,丹参20g,葛根、鸡血藤、羌活各15g,川芎12g。眩晕泛恶者,加天麻、白术、云苓、清半夏、竹茹;颈肩痛重者加姜黄、白芍、僵蚕;头痛者加藁本、蔓荆子、白芷;头部久痛或外伤史者加全蝎、蜈蚣;背胀痛者加姜黄、白术;胸痛及背痛者加瓜蒌、薤白;肢体痛麻者加桂枝、桑枝、木瓜、川牛膝、土元;骨质增生者加炮山甲、威灵仙;肢冷畏寒背凉者加桂枝、淫羊藿、肉苁蓉、制附子、鹿角霜;耳聋耳鸣者加生磁石、路路通;手足震颤者加珍珠母、制龟板;目花者加益母草、等。每日1剂,水煎2遍混匀,早晚服,15天为1疗程,症状消失后继续服1个疗程(或配丸剂)以固疗效。

热敷药:葛根60g,川牛膝、羌活、透骨草、苍术、丹参、细辛、生草乌、生川乌、艾叶各20g,冰片10g,米醋250g。将诸药用纱布包裹,放入药锅内,凉水侵泡25~30分钟,煮沸数滚(30~35分钟)后将药液倒入盆内加入冰片和米醋。先用两块小毛巾蘸药液交替热敷痛处,谨防烫伤,待药液温度降至40℃左右时,嘱患者仰卧于盆上,用药液薰洗并反复不停地揉搓患处。若药液温度下降时可加温,每剂药可洗2~3次。一般热敷后即可见效(随内服汤剂综合进行)。

结 果

①治愈(症状完全消失,活动自如,观察半年以上或至今未复发)49例(60.49%);②显效(颈部活动无明显不适,主要症状显著消失或部分消失)24例(29.62%);③好转(主要症状部分减轻,但稍有轻度疼痛和轻微不适适感)7例(8.64%);④无效(服药热敷综合治疗一疗程,无明显变化)1例,总有效率98.77%。其中综合治疗1个疗程痊愈者17例,2个疗程21例,3个疗程11例,4个疗程7例,5~6个疗程3例。

讨 论

本病多由外伤或劳损引起正气亏虚,气血失调,以致外邪侵袭,气血运行不畅,阻滞于经络筋骨肌肤所致。

笔者认为颈椎病多属痹证范畴,其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痹阻不通是其主要矛盾,应始终注重祛邪,当以活血化瘀,宣痹通经,解痉除痛为主,待症状体征消除后,方可培本图治,防止复发以求远致。

方中红花活血通络,祛瘀止痛;丹参活血祛瘀、消肿止痛;葛根升阳、解肌、生津,具有活血与治疗颈项强痛的显著功效;鸡血藤补血行血、通经络、强筋骨、除麻木、疗痿痹,在本方中还可引经达肩背;羌活善治项强筋急、脊背胀痛;川芎理气活血止痛,诸药配伍随症加味,具有显著的活血、祛瘀、解痉、宣痹、除痛功效。另外药物热敷中的诸药,既有散寒祛湿之功,又有活血理气祛风通络止痛之效。药物直接渗透作用于病变部位,气血通畅,寒湿得散,风邪得解,达解肌缓急之功而止痛,与口服药配合综合治疗,起到事半功倍之疗效。

上一篇:推拿加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50例 下一篇:金匮方辨证论治痹病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