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失效问题初探

时间:2022-06-26 11:24:28

内部审计失效问题初探

1995年英国巴林银行发生违规期货交易案,亏损6亿英镑;2004年11月,中国航空油料(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因炒作石油期权亏损5.54亿美元:2008年1月,法国兴业银行交易员违规操作,造成巨额亏损74.6亿美元。上述事件均因为“监管失灵”而给企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却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应当有所反思。本文就此将试做一些总结和探讨。

一、“监管失灵”事件所暴露的问题

(一)公司治理失效。中航油公司并不缺乏完善的公引治理架构和相应的制度安排,但总裁个人仍可凌驾于制度之上,违规进行期权投机交易和场外期货交易,甚至完全绕开董事会自己操盘进行交易,使公司治理的一系列制度安排都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二)内部控制形同虚设.事实上,中航油设有风险控制体系、风险管理委员会及软件监控系统,但实际上公司内部的风险控制机制完全没有启动,导致中航油最终的高额亏损。

(三)风险控制不力。同样,法兴银行风险控制存在多处漏洞,从2006年6月到2008年1月其风险管理系统共发出74次预警信息,直到第75次才使违规行为曝光。

(四)内部审计失效。从上述事件中看出,设计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只能为企业实现目标、控制企业风险提供合理而非绝对的保证。作为内部控制主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未能真正发挥作用,“监管失灵”主要就是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失效。

二、内部审计失效的原因

(一)内部控制体系与内部审计脱节,是内审失效的制度根源。长期以来,内审独立于业务运营而存在,也就是说内审制度没有融入或没有完全融入到业务流程,内审在业务流程中应发挥的关键作用被忽视,从而造成内部审计与组织内控体系断裂,经营控制出现漏洞。

(二)从属地位是内审的先天缺陷。在中国,内部审计属于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从属部门,审计范围受限、审计检查力度及成果的利用大打折扣,内审形同虚设,长期以往在大的风险面前可能会失效。

(三)利益博弈是内审失效的经济因素。现代风险管理理念认为,风险与机会是并存的,并存在博弈规律,其实质是对利益的博弈,就会造成风险预警机制、重大事项的内部控制被人为破坏。法兴事件就是利益博弈的失败,带给人们的思考就是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是选择利益还是执行制度。

(四)法律缺失是内审失效的重要方面。安然事件就是最有力的证明,2002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把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律作用进行了法律规定,从而也把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上升到了法律层面,这对防止内部审计失效起到了一定的法律威慑作用。

三、防止内部审计失效的策略

内审失效问题已经发生,如何减少并防止其再度发生,以提高内部审计职能效益。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职能作用。内审在公司治理中的主要作用是:监督、评价和分析企业的风险和控制;审核和确认信息的质量,并确认其合规性;与管理层、审计委员会和外部审计协同工作;为管理层防范风险,加强治理,为既定政策的实施提供保证;为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提供建议;在企业道德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把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相结合,实质上是把内部审计与企业利益、与广大投资人利益的结合。在我国国有企业中,解决内部审计的领导问题,使内部审计真正成为企业及其代表服务的权利机构,是解决内审失效问题的关键。

(二)完善企业组织构架,建立科学合理的权利分配和制约机制。科学合理的权利分配和制约机制是合理保证权利正确运用的关键。在一个企业内部,主体地位平等的部门其权利也应该是平等的,强势部门和弱势部门的产生正是由于权利分配的不合理造成的。权利与职责对应,权利越大受到的监管也应该越大。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内审失效,其根本的原因就是组织构架不合理。寻根溯源,防止内审失效,还应从企业制度建设着手。

(三)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地位。长期以来,谈起内审的地位,总认为“有为才有位”,内审的地位较低是由于内审没有作为造成的,笔者认为这种理解是错误的。现实中,由于内审实际地位较低,内审部门难以质疑业务部门和权利部门,使得内审话语权低,影响力小,职能不能充分发挥。“有位才有为”,只有赋予内审相应的权利和地位,才能撑起内部审计应有的责任,产生应有的影响力。

(四)创新审计理论,把内部审计完全融入企业管理体系。内部审计理论创新势在必行,石爱中副审计长在2008年中央部门内部审计工作研讨会上强调,“审计工作要从介入型转向内在融入性。内部审计作为内在控制程序的一个要素,要渗透到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要触及到整个组织的政策制定、执行和报告的全过程,触及到整个组织的结构、触及到组织工作的所有程序、环节。要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将内部审计职能融入到组织过程的方方面面”。同时,要有效利用审计成果。审计成果的有效利用,是实现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必要途径,也是防止审计职能失效的重要因素。

(作者单位: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

上一篇:循环经济下审计服务功能的拓展 下一篇:浅议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