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分析7岁以下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教育与保健指导

时间:2022-06-26 11:12:08

临床分析7岁以下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教育与保健指导

【摘要】 目的 探讨7岁以下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教育与保健指导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小儿营养不良患儿作为观察对象,为观察组,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另选同期收治的100例小儿营养不良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一般护理,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100例患儿痊愈96例,好转4例,治疗时间平均(3.2±1.5)周,治疗效果理想。对照组患儿痊愈70例,好转5例,平均治疗时间为(6.2±3.3)周,两组患儿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小儿营养不良;健康教育;保健指导;临床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96-02

长期摄食不足是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小儿营养不良主要有脂肪消失、肌肉萎缩、生长发育停滞及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在降低了机体抵抗力的同时为其他疾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严重影响了儿童的正常生长与发育,需积极采取措施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是改善患儿预后的重要手段,健康教育与保健指导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它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增强人们对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了解,有益于培养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或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1],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小儿营养不良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对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的意义进行了详细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小儿营养不良患儿作为观察对象,为观察组,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5个月-7岁,平均年龄(4±1.5)岁。二胎患儿40例,其余60例均为一胎患儿,农村患儿75例,其余25例为城市患儿,疾病分级:一度60例,二度35例,三度5例。另选同期收治的100例小儿营养不良患儿为对照组,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7个月-7岁,平均年龄(4±1.7)岁。二胎患儿45例,其余55例均为一胎患儿,农村患儿73例,其余27例为城市患儿,疾病分级:一度63例,二级34例,三度3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如给予消化酶治疗,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合理安排营养饮食,营养激素疗法提高机体对蛋白质的合成,纠正机体内水电解质的失衡状态,积极治疗因营养不良引起的并发症。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进行一般护理,观察组患儿在一般护理的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调整教育重点,加强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帮助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χ±s),比较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 果

观察组100例患儿痊愈96例,好转4例,治疗时间平均(3.2±1.5)周,治疗效果理想。对照组患儿痊愈70例,好转5例,平均治疗时间为(6.2±3.3)周,两组患儿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本组研究中对照组患儿进行一般护理,包括对患儿进行充分的营养支持、隔离保护,注意年龄较小的患儿喂养方式,防止窒息现象的发生。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1 健康教育[2] 根据患儿的营养状况向家长宣传营养不良发生的原因、可能引起的后果,引起家长的重视,增加家长对小儿营养不良的了解程度,营养不良发生的原因除了长期摄食不足外,还有饮食习惯不良及妨碍食物消化、吸收及利用的疾病,督促患儿家属了解疾病知识的同时帮助患儿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3.2 饮食指导 合理营养的健康饮食是恢复小儿营养不良的重要措施,在制定营养饮食的同时护理人员需对家长进行有侧重点的饮食指导,让家长认识到良好饮食习惯对患儿恢复营养状态的重要性,并认识到那些食物适合患儿摄入,对不足一岁的患儿尽量进行人乳喂养,食物以高蛋白高能量为主,患儿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为防止营养不良和患儿食欲不振的情况,需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添加豆类、蛋类、鱼粉等食物,促进患儿的自主消化能力,制定丰富的健康食谱,给予患儿较大的选择范围,鼓励患儿使用新鲜蔬果,保证每日能量摄入的同时注意水分与盐分的摄入,保持机体营养均衡。

3.3 用药指导 长期营养不良造成患儿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临床上多进行药物治疗,小儿消化功能不强,用药后易发生消化道不良反应,因此护理人员需对患儿家属进行用药指导,根据医嘱指导家属在饭前或饭中对患儿用药,减少药物对肠道的刺激,促进药效的充分发挥,提高治疗效果,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和临床表现选择用药剂量,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在发生异常反应时需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3]。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帮助患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后较好。

参考文献

[1] 杨英梅.7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的健康教育与保健指导[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2,33(6):43-44.

[2] 李善华.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教育与保健指导[J].北方医药,2011,8(3):124-125.

[3] 张淑环.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教育与保健指导[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255-256.

上一篇:缬沙坦联合黄葵胶囊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 下一篇:浅析1例严重多发伤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