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

时间:2022-06-26 10:54:15

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

摘 要:莎士比亚生动地描绘出封建主义和历史性的转折点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英国社会。他设立了各种典型特征,尤其是女性形象。

关键词:莎士比亚 戏剧 女性形象

在莎士比亚笔下的喜剧人物,大多是文艺复兴时期“闪耀着人文主义思想理想光辉”的正面歌颂的对象,尤其是剧中的女主人公,她们身上的人文主义光彩远远超过男性。她们在追求爱情、婚姻幸福时,更加大胆、热情、率真。同时,她们都有着十分惊人的智慧和才干,敢于冲破面前的一切障碍,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如果说人物是任何剧作家手下任何作品的灵魂,那么在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性格纯朴、富有才华和正义感的鲍西娅则是莎士比亚塑造的一个理想的资产阶级女性形象。剧中,鲍西娅年轻、貌美、智慧超人,并且芳名远播,面对众多慕名而来的求婚者,她并没有看重门第和财富,而是把人的品行作为了自己考虑的第一条件选择了聪明、坦诚的巴萨尼奥。鲍西娅选择丈夫的这一婚姻标准,实际上正是对封建等级制度下门当户对婚姻的的最强烈的挑战,同时也体现了鲍西娅高尚情操和美好心灵。

在喜剧《无事生非》中的贝特莉丝,同样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在她身上有着和其她女性相同的美丽,善良,机智与正直,但同时,她身上还有着其她女性所缺乏的泼辣和倔强,格外地显示出了她身上所特有的男性的刚毅和勇敢,而更为可贵的是她的勇气与正义感。当希罗蒙受不白之冤时,一直在流泪难过的贝特莉丝突然表示,谁能为希罗伸冤,她就和谁做朋友。当培尼狄克表示愿意听从她的一切吩咐时,她对他说:“杀死克劳狄奥!”这么直白的要求出自一个女子的口中,不免让人震骇。但这并不是贝特莉丝在故作惊人之语,而是克劳狄奥的所作所为触发了她心中的正义之火,“使她的愤怒在这一刻达到了顶点”,这才发出了怒不可遏的呐喊。她不能容忍这种社会现象的存在,因此,贝特莉丝几次都大声叹息:“但愿我是个男人!”她恨不得自己是手持三尺长剑的男儿,可以向那些贵族挑战。贝特莉丝疾恶如仇,刚毅坚强的性格在这里发出了夺目的光彩。

如果说莎士比亚的喜剧都是以爱情作为主题的,那么在他的悲剧中,除了爱情,更多的是对社会的不满,对权力的追逐。当然,对爱情的追求,依然在莎士比亚笔下的女主人公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在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奥赛罗》中,美丽的苔丝狄蒙娜为了争取婚姻自由,冲破家庭、社会的重重阻碍,表现出了极其大胆和热情、坦率以及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面对奥赛罗的妒忌、猜疑与不信任,她仍然对他们的爱情矢志不渝。苔丝狄蒙娜年轻美丽,温柔善良,而事实上,她也的确是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苔丝狄蒙娜文弱腼腆的个性,在遇到奥赛罗时,就被他深深地吸引,而不顾一切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婚姻与幸福。奥赛罗全然不同于她所见过的威尼斯贵族或富有公子们,他的经历,他的生活,对于深居闺阁的苔丝狄蒙娜来说,是如此的新奇,如此的诱人。为了爱情,她把种族、门第和年龄的差异都置之脑后了。

如果说莎士比亚笔下的许多少女们都为了追求爱情而大胆行动,“体现了个性解放的新精神,那么具有慧眼的苔丝狄蒙娜,在行动上是可以更为勇敢果断,也可以说是更有典型性的”。在莎士比亚笔下,她是忠贞的妻子和至死不渝的爱情的典范。然而,再也没有比苔丝狄蒙娜更不谨慎的女性了。她怀着在爱情上赢得的丈夫的信任,和对朋友天真无邪的坦率为卡西奥求情。但是,对卡西奥的同情,使她情不自禁地表示得过了头,从来没有想到过男人的法律。她根本就不可能想到奥赛罗对她的爱情,正一步步地受到阴影的侵袭,一步步地被怀疑和妒忌吞蚀。当苔丝狄蒙娜面对奥赛罗在大庭广众下指责她是“娼妇”,面对自己将要被杀时,她依然对自己的爱情坚信不疑,并且至死都维护着丈夫。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进步思潮和中世纪的封建教会思想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人文主义主张人性自由,摒弃宗教的禁欲主义,认为人类应该去争取幸福,并满足自己身体和精神上的需要。而莎士比亚的戏剧正是体现了这一点,不管是聪明的鲍西娅,美丽的苔丝狄蒙娜,还是坚忍的麦克白夫人,在这些女主人公身上,我们看到了她们的追求,对爱情,对正义,对权力,对人性的一种至上的追求。这一群在莎士比亚笔下所描绘出来的女性形象,她们都不能称之为“脆弱的女人”,她们都是文艺复兴时期追求自己幸福和理想的新女性!她们身上所折射出的耀眼光彩,冲破了中世纪封建教会的黑色束缚!

参考文献:

[1].陆谷孙主编:《莎士比亚专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

[2].歌德等著:《莎剧解读》,张可、元化译,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索天章著:《莎士比亚――他的作品及其时代》,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4].阿尼克斯特:《论》,《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孙 霄:陕西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

上一篇:健美操教学与审美能力培养 下一篇:浅谈交际―语法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