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入教时

时间:2022-10-22 02:17:02

学校德育工作是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德育的各种要素,以实现育人的活动。新时代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德育现状和客观环境的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明显地暴露出来,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如何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如何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德育管理成为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了解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背景是做好德育管理工作的前提

1.社会环境变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1)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积极、消极的双重效应。当前家长、学生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新行为的认识有不少差距。因而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法制观念和行为规范对他们施以正确教育,防止商品经济、等价交换原则侵入思想道德领域尤为重要,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防止他们沦为鼠目寸光,见利忘义的金钱拜物教徒。

(2)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当前政治生活日趋完善和透明,高中学生对民主要求和参与意识大大增强,对政治教育的选择明显增强。我们既要鼓励发展青少年的民主意识、独立思考意识,又要提高他们的政治判断能力,增强法制观念。

(3)文化环境变化的影响。当前社会文化是丰富、多元、繁杂的。如何探求学生道德成长与文化环境的本质联系,给他们以正确的价值观进行道德选择,将新思想、新观念与价值追求、消费方式区别开来,成为德育工作的新课题。

2.教育对象变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思想开放、道德取向多样化。现在学生思想活跃、思路开阔。敢想敢说,求新求异、不崇拜权威,评人论事不拘一格,敢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人生价值、道德取向出现了多样化、多层次的新特点。他们希望拥有一切,但不懂要为他人作奉献或牺牲,渴望得到别人理解,但不懂得体谅别人,只知受爱不知爱人。经济意识增强,理想观念趋于现实化,追求实惠,择业取向偏重个人的经济利益。他们在思维方式上由求同转向求新求异,在思想观念上由接受灌输转向独立思考,平等探讨。在家庭生活中不再把父母教导奉为行为指南,我行我素。他们思想言语的独立与行动有较大的反差,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不一致,顺利时的独立性与挫折时的软弱性、依赖性很明显。生活条件的优越导致意志力的脆弱,心理发展不成熟。

3.学生德育工作的特点

当前社会因素在学生品德形成中的作用相对上升,大环境消极影响增多,学生德育的可控性明显减弱。信息化时代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同步接受信息,几乎没有提前量,教师对学生接受信息内容和反馈方式又难于把握、预测,使教育和指导增加了许多因难。

二、建立良好的德育管理机制

建立良好的德育机制主要是解决德育运行中谁来管、管什么、怎样管的问题,特别是德育目标的付诸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1.健全完善德育常规管理

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内一日常规,学习、活动常规等,可以用来约束和调节学生的品德行为,在这里既有国家立法、政策、法令、条例等宏观内容,又有校内制定的规章制度等微观内容。这些管理制度具有基础性、政策性、强制性和可操作性。

2.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德育管理方法是达到德育目标,实现德育管理职能所应遵守的活动方式,是取得德育成效的工具和手段。在实践方法上:①可积极采取行政和法律方法,它可以直接组织指挥调节德育管理对象,通过权威和服从关系,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②可采取动机激励法,设置远、中、近具体目标,激发师生积极参与活动过程,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广泛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要让学生参与管理,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③可以采取自我管理的办法,通过团委、学生会等组织实施自我组织、自我控制、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驾驭,要引导学生开展行为方式的训练,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做起,从小事做起,日积月累,逐步行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构建德育网络是德育管理的必要手段

1.构建校内德育网络

当前各校依据上级领导部门精神均有较完整的校园网络,学校要利用网络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德育作用,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①从各学科特点出发,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内在德育因素,将知识性和思想性结合起来,“结合点”找得好,学生爱听,育人就能落到实处;②在各教学环节中注意点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品格;③结合学科特点,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和兴趣、能力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发展,使德育活动和各科教育得到有机结合,使课内教育得到延伸和升华,从而丰富了德育的内容,开辟了德育教育的新途径。所谓校内德育网络应包括校级、中层及基层的代表,宗旨是全员参与,齐抓共管。

2.建立校外德育网络

要建立社区德育委员会,它是各行各业进行德育工作的横向联合网络,可以发挥各行各业在道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它成员广、范围大、增强了社会的可控性。成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学校教育长于言教,家庭教育长于身教、社会教育长于境教,各有不同功能对于某些特定教育目标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共同配合,共同作用,协调一致、取长补短取得最佳教育效果。构建德育网络可以是区域型、网络型、辐射型、共建型等,也可以是学校——家庭网络,普法治安网络,学生闲暇教育网络等。

当前学校德育效果欠佳,外部原因是社会经济体对德育工作效果的影响,社会、家庭、学校教育不能协调一致,从学校内部原因分析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德育观,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只有看清当前的德育形势,建立良好的德育管理机制,构建德育教育网络。首先是实现“内化”,即个体把一定思想道德纳入自己的思想品德结构体系中,真正理解它的社会意义,使之变为自己的观点和信念并具有自主性,成为支配、控制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的内在力量。然后在生活实践上促使学生“外化”,即在道德信念驱使下,通过合理的行为方式转化为道德行为,作用于社会生活,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其他环境变化的影响

社会主义经济体,社会、学校心理环境,生活、消费方式变化,人口和家庭结构变化,就业方式和职业结构的变化,获取信息的渠道与方式变化,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总之,做好学校德育工作,就应该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真正做到教之以理,动之以情。否则,德育教育就会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上一篇:为了孩子,我们在共同努力 下一篇:浅谈激发初中学生物理课堂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