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无类育桃李 春风化雨润心灵

时间:2022-09-24 08:42:07

新源西里小学1982年建校,1983年设立特教班,是北京市朝阳区一所既有普教、又有特教的一校两制学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过程中,学校先后经历了普教班占主体、特教并行并重、普特融合、从融合走向个性化支持的发展阶段。目前,学校有17个教学班,其中普教有8个教学班,特教有9个教学班。特殊学生占学生总数的近三分之一,他们全部通过全日制或部分时间制融入到普通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一、构建模式框架

新源西里小学历经近三十年普特融合教育实践的探索与改革,通过特殊学生融入普通班的安置、普特教师互补的融合专业化发展、普特融合的课程建设、普特融合的校园文化建设、普特融合教育的学校管理改革等措施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新源西里小学融合教育模式,即普特融合教育模式,打破了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相割裂的局面,实现了普教与特教的一元化管理。

随着我校融合教育办学特色的不断深化,在融合教育内涵的理解上,我们认为:在普特融合教育实施中,更多地注重运用特殊教育理论及方法帮助特殊学生很好地融入普通教育,忽略了运用特殊教育关注个体差异的先进教育理念及方法为普通学生提供满足其个性化发展的支持。融合只是由原来的普特割裂的有形变为无形。为此,学校更加注重让教育回归本源:确定每个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当为每个学生创造适合其成长的条件,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支持,从融合走向个性化支持。

二、规划建设思路

我校融合教育办学特色的建设思路是制订学校“从融合走向个性化支持教育”三年发展纲要,以科研带动特色发展为途径,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支撑,以课题为引领,围绕开展为学生发展提供个性化支持的教师专业化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家长专业化建设、学生社团建设、学生活动等一系列载体和平台,通过学校特色文化创建、支持教育服务资源开发、课程改革等载体,实现从融合走向个性化支持,让教育回归本源,努力打造“高接纳、高参与、高快乐”的师生成长乐园和特色校园建设品牌。

三、实施特色路径

(一)创新教育管理模式

目前,我校有8个普教班和9个特殊教育班,共有204名普通学生及60名沟通障碍学生就读。学校融合教育已经成规模,实行普教、特教一元化管理,并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以资源教室为纽带的融合教育管理模式,即两室(校长室、资源教室),三处(德育处、教导处、教务处),两班(普教班、特教班)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资源教室在融合教育工作中处于整合各部门工作的关键地位,各部门根据学校融合教育计划制订相应的工作计划,资源教室将各部门工作中所涉及的融合教育工作计划整合制订落实措施,使融合教育推进更加高效。

(二)确立融合教育内涵

在融合教育内涵的理解上,学校重视让教育回归本源、从融合走向个性化支持,确立了“权利、博爱、共进、规范、可持续”的校园文化内涵,分别是:

权利。从人性角度看,个性化支持尊重个体的权利,相信个体在适当的支持下能够变不能为能。

博爱。从群体角度看,个性化支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共进。从个体角度看,个体以被支持和提供支持的角色参与到个性化支持中,注重全员参与,并在其中受益。

规范。从支持程序看,个性化支持是系统、完整、细微的支持体系,需要规范来保障。

可持续。从支持目的看,体现了个体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打造校园名师团队

根据融合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调整教师专业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的目标、任务及措施,打造校园名师梯队。

学校借助学区“专家指导团”、班主任工作坊、心理核心组、学科大组的力量,对教师自主发展进行分层培养,进一步加大对教师成长的个性化支持力度,培养校园名师团队。在管理上,采取问题控制、动态评价、优胜劣汰的办法,对校园名师进行动态管理。在名师任用上,学校通过课题展示、学科教学特色展示等多种有效形式,为校园名师搭建成长发展平台。同时,完善校园名师的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实行政策倾斜,进一步加快教师成长速度,形成合理的校园名师梯队。

(四)安置不同教育对象

在学生的安置形式上,学校坚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提供支持的原则,对学生不同的教育需求安排了六种安置形式:

(五)搭建个性发展平台

学校通过教学课堂、活动课堂、隐性课堂、社会课堂四类课堂为学生搭建全面发展的平台。注重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显性与隐性、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让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学校优化各学科教学课堂,创新体育、艺术、科技、卫生的教育运行管理机制,精心打造校园亲子节、艺术节、外语节、体育节和科技节以及学生社团活动、教辅活动,让学生学会自控、自主发展,让学生学会做人、和谐发展。充分利用学校楼道文化、班级文化等隐形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创新性学习成果的展示平台。学校每学期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会创造、学会鉴赏、了解社会,从而达到全面发展。

(六)完善学生评价机制

现代教育观强调从多元角度评价每一个发展中的学生,并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特长的评价。因此,学校围绕这三项标准开展“西里明星班级”和“西里小明星”创建活动。“西里明星班级”是对班级的评价,“西里小明星”的评选是对学生个人的评价。在实施“西里明星班级”和“西里小明星”的评选过程中,我校根据时展和学生身心成长的变化,不断修改、完善评选内容,常评常新,促进学生人格完善、行为自律、学习自主,使学生的情操、思想、知识、创造力不断得到升华。

四、分享实践成果

(一)提供了特殊儿童回归主流的机会

自2003年以来,安排到普通班融合的特殊学生逐年增多。见图1。

2004年融入普通各类课堂的特殊学生为15人次,之后陆续增多,到2012年融入普通各类课堂的特殊学生增加到42人次,而且有7名特殊学生全天融合在普通班就读。

(二)提高了一般家长的接纳度

图2统计中可以看出:普通班学生家长对特殊儿童的态度发生了较大改变。

(三)促进了特殊儿童的全面发展

音乐学科追踪观测了15人在35次活动中在课堂参与、社交、情绪、学业方面的表现,上述具体项目的平均分统计如图3所示。

从图3特教学生参与音乐学科追踪情况统计可以看出他们不再自卑、退缩,变得开朗、积极。在2007年第十二届上海世界特奥会上,由我校自主培养的五名特奥柔道运动员获得了三金一铜一个第四名的优异成绩。在接下来的2010年全国特奥会上,我校再次获得两枚金牌。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0名特殊学生经过学校的融合教育而顺利升入普通中学。

(四)提升了普通学生的道德素养

在融合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普通学生从互动中学习体验到包容、体谅、照顾的美德,更加激发了他们的爱心,社会责任感也得到进一步增强。从2008年到现在,我校普通学生参加部级、市级、区级各类竞赛活动中累计获奖人次达205人次,学生爱慧社团连续两年获得全国红领巾优秀社团,学校记者社团也被北京市团委、北京市少工委命名为“十佳”红领巾队报编辑部。这些教育实践证明,融合教育正是培养所有儿童身心健康及美好品德的教育新模式。

【梁松梅,北京市朝阳区新源西里小学校长;梁秋勇,北京市朝阳区新源西里小学德育主任】

上一篇:哈特“内在观点”的康德伦理学之维 下一篇:宋哲宗之孟皇后生平及政治角色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