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影响

时间:2022-06-26 04:52:11

浅议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影响

【摘要】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摆正主体间的关系,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影响,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有效的教学途径;教学活动的组织;更高的要求;改变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实践能力。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都处于“活动”的状态,因为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也不是学生单方面的活动,而是师生双向互动,展开“对话”,共同创新的意义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主导者、组织者,要发挥自身的积极影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同样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活动,两者同等重要,应该给予同样的重视。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后者往往被忽视了。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决定教师的教学方式

张雄飞教授在《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一书中指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媒体。在这最根本的要害问题上,教学系统的主体是惟一的,那就是学生。其实,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这是亘古不变的客观规律。”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成为现代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

1.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要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主体意识越强,他们参与自身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大。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要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就必须树立“以学论教”的现代教学观,避免“教师你来问,学生我来答”,学生围着教师转,主次颠倒的现象。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要努力让他们实现主体价值,决不能越俎代庖,本末倒置。

2.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促进学生人人成功

学生主体能力的提高既有赖于学生积极地去汲取前人积累的文化知识经验,又有赖于他们主动地在学习活动中加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力发展水平愈高,他就愈能充分利用外部条件去发展自身。反之,发展水平愈低,他就愈感到无能。因此,教者首先要承认学生主体性发展水平有差异,要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一次次成功,以期带来更大的成功。

3.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和谐发展

学生一旦具有饱满的热情、坚韧的意志、坚定的信心,就可以始终处于积极的、能动的状态之中,从而推动着学习活动的进程和学习目标的实现。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二、摆正主体间的关系

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后,在教学中就要摆正主体间的关系。

1.重新摆正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都是“有认识和实验能力的人”。教学活动过程是一个教与学互相依存、互相作用,多向互动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2.摆正教法与学法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并重,以教法指导学法,依据学法改进教法,应在教学活动中寻找二者的统一。教法的改进应以学法为依据,但教法又是帮助学生掌握学法不可缺少的因素,二者的着眼点不同,应当并重。

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既存在教师因素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也存在学生对教师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两者同等重要,应该给予同样的重视。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后者往往被忽视了。学生不是盛载知识的容器,而是“具有独立个性,拥有创新精神,能自我构建,自我发展的人”,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过程中,对教师产生着在传统课堂中所看不到的影响,这些影响是全面、深刻的,它改变了老师对学生的认识,改变了老师对自身职业的认识。

1.学生的积极性让教师找到了更有效的教学途径

现在的学习中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提供信息的渠道不再单一,学生之间可以交流探讨,师生之间可以交流,使学生有了自主的时间与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老师在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中充分感受到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老师找到了一种较以前更有效的教学途径。

2.学生的课堂反应影响着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不容忽视,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接受能力使得学生对教师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对于教师讲解的知识,如果顺利理解,学生会表现得愉快轻松,如果存在疑惑,学生会做出皱眉、摇头等动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仔细观察学生的反应差异,要及时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并据此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并深入了解学生内部状态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

3.学生的课堂表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相互探讨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的信息来源也得到极大的扩展,就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甚至老师从没想到过的问题,这就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花更多的精力备课,而且还要补充很多知识,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这也给老师施加了压力,这都迫使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把自己的教学推向极致。

4.学生的学习活动强烈地改变着教师的教育理念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我们教一个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越来越丰富,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多地由传授知识转变为激励思考;除了他们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存结论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的活动:讨论、激励、了解、鼓舞。这促进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己不仅是教学过程中“教”的主体,也是接受学生影响的客体,要积极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播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

四、结语

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拥有创新精神,能自我构建,自我发展的人”,在教与学这个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对教师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应当常做换位思考,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师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设计既适应学生当前思维素质状况,又有利于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教学方式,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上一篇:VisualFoxPro的教学重点与方法浅析 下一篇:播撒自信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