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杜威经验课程观对思想政治教学的几点启示

时间:2022-06-26 04:25:10

浅谈杜威经验课程观对思想政治教学的几点启示

摘要:约翰・杜威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之一,他提出的经验课程对新课程改革有重要指导意义,对高中思政政治教学也有深刻的启发。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社会和家长看不到课程的重要性等严重困扰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实施。从杜威经验课程观出发,解析经验课程的本质,强调直接经验的重要性,以学生为主体等都对思想政治教学有很多启发。

关键词:杜威;经验课程;思想政治教学;启示

一、杜威的经验课程观

(一)关于经验的定义

杜威的经验观点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经验,他的经验课程观来自哲学观点,即经验哲学,所谓经验哲学即“用生活的经验来解释教育的意义、教育的计划和设计的一种明智理论”[1],他的经验包含两层意思,“它不仅包括人们做些什么和遭遇些什么,他们追求些什么,爱些什么,坚持和相信些什么,而且还包括人们是怎样活动和怎样受到反响的,他们怎么渴望和享受,以及他们观看、信仰和想象的方式等能经验的过程”[2]。经验即有机体和环境相互交互的产物。

(二)经验课程观的主要观点

经验是杜威教育思想体系的一个核心概念,他的经验课程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第二、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这种改造和重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也能提高经验进程的能力,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第三、教育即生长,杜威认为教育除了它自身以外没有任何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我们关注教育的过程而非为了任何目的;第四、教育是一个社会的过程,学校即社会,学校教学内容和形式必须与社会协调一致且多元化,关注社会发展,体现时代性。

二、杜威经验课程观对思想政治教学的启示

思想政治教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理论和经验,但也由于各种原因,思想政治教学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广大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解决。在此,我想从杜威经验课程观出发,谈谈给思想政治教学的几点启示。

(一)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确定教学目标

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要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各地要组织开展育人思想和方法研讨活动,将教育教学的行为统一到育人目标上来。[3]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一门德育性质的课程,其德育功能性异常突出,同时思想政治还具有学科性,知识性和系统性,但德育性是其根本属性,最终必须落到德育上来。在实际的教学中,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广大师生过分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轻视道德教育的养成和实践,这无疑是背离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既不利于个人人格的发展完善,也不利于国家的长期发展。我们的教育现在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失去了本身应有的教育功能,培养的学生必定是畸形的,没有健全人格的。杜威说教育是没有目的的,教育本身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即成长。要想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学生的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类型,让学生在活动中领会思想,升华情感,自觉践行,实现从认知、信服到行为的转化,养成健全人格,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作用

思想政治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政治性比较强,也是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国家意识形态比较明显, 我们不否认需要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观念的灌输,但绝对不是简单的道德说教和给予,学生的学习需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老师给予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是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学生在走进教室之前,思想中已经装满许多人生经验,对各种事情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这些直接经验可以成为教学的有利资源,为我们所用。杜威说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和重组,这种改造和重组不但能增加经验的意义,还能增加经验进程的能力。思想政治课理论性比较强,离学生生活相对有一定距离。但是学生在生活中对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都有一定的接触或见闻,课程讲解时可以将一些苦涩难懂的知识点分解一下,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去讲解,使课程内容生活化,便于学生理解,增强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政治课的有趣和有用。

(三)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杜威说学校即社会,学校不是孤立的个体存在,必须要与社会相联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必须与社会相结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要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持的课程模块”,这表明生活化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取向。[4]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程一直不受同学欢迎,学习兴趣低,主要原因是同学感觉课程枯燥。虽然思想政治课理论性、政治性比较强,但是新课程编写中给教师留下了许多发挥空间,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热点,学生特点,精选生活中发生的热点事件和新闻,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思想政治课程的实用性和有趣性,学以致用。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看成活动学习的主体,通过轻松幽默的形式去学习。

(四)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和生长的评价机制

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思政政治考核评价更多是以考试为主,方式比较单一,而且不利于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真实考察。新课程观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发展,包括学生的发展和教师自身的发展,这c杜威的经验课程观不谋而合,教育即生长,思政政治教育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评价,改变单一纸笔的评价方式,立足于学生学习后思想品德的提升和学习、生活中行为能力的获得和行为方式的转变,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评价,应立足于生活,倡导采取成长记录袋、日常观察、情景测验等质性的评价方式。”[5]除此之外,评价主体必须多元化,不仅是老师、还可以是家长、其他同学、甚至是学生自己进行评价。另外,除了定量评价,我们更强调要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只有这样,评价才对学生发展本身更有益,学生才会有实质性的发展。

(五)营造民主和谐的思政政治教学氛围

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去思考,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官,引导学生去实践、去体验。这与传统课堂中老师满堂灌完全相反,主张教师少讲,学生多说多动。这就要求老师要改变传统的形象,从新定位自己,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思想和想法,激发学生思维,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学习,会学习,爱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思想政治课上活,才能顺应新课程发展的潮流。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热爱思想政治教学,感受思想政治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05.

[2](美)约翰・杜威.经验与自然[M].傅统先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8.

[3]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J].师资建设(双月刊),2015(01):75-79.

[4]胡田庚.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教师教育论坛,2007,20(06):4-6.

[5]胡田庚.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及其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启示[J]社会纵横,2008, 23(09):136-137.

作者简介:赖旭(1992.04.26-),女,河南驻马店人,华中师范大学2016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

上一篇:刍议语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关于拼图学习法(Jigsaw)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