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王筠对《说文》重文的认识

时间:2022-06-26 02:12:22

摘要: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第一次提出了“重文”这一名称,但却没有明确其内涵。本文尝试通过《说文释例》来理解王筠对《说文》重文的认识,包括其对籀文、或体、俗体的认识。

关键词:王筠;《说文释例》;《说文》;重文

中图分类号:H0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148-02

在东汉许慎所撰写的《说文解字》一书中,“重文”作为文字学的一条专门术语第一次被提出。据《说文解字?自序》中所记录,全书共收汉字9353个,重文1163个。然而许慎在书中并没有明确定义“重文”的内涵,仅在《说文?序》中提到其收字原则是:“今叙篆文,合以古籀。”所以导致后世学者虽然多使用《说文》的“重文”一词,但大多数人对“重文”内涵的界定并不十分清晰。本文尝试通过清代乾嘉学者王筠的《说文释例》一书,来理解其对《说文》重文的认识,包括其对籀文、或体与俗体等的认识。

《说文释例》是“《说文》四大家”之一的王筠关于《说文》研究的著作,名为释例,固然是一部解释《说文》条例的书,如王力先生在其《中国语言学史》一书中说:“《说文释例》成书较早,而创见也较多,此书是阐明许书体例的。工作做得很细很好。”本文尝试探求王筠对《说文》重文的认识,主要从《释例?卷五》中的“籀文好重叠”、“或体”、“俗体”三个部分入手。

1.对籀文的认识。近代文字学家陈梦家在其《文字学甲编》中的“历史上的字体”一章里提到:“籀文只有几个字鉴于秦汉金文,如兵字见于新郪阳陵虎符,则字见于廿六年诏的权量和诏版,豪字见新嘉量,四字见汉金文,这四个字有两个是秦文,秦人只用籀文,一个是数字,一个见于王莽量器,王莽是复古。因为他是官书又是西周晚叶的作品,所以它保存若干较繁复的古式。王筠所谓‘籀文好重叠’,即此。”从陈梦家先生的话中可以看出,王筠所谓的“籀文好重叠”,就是说籀文保留了比较多的古式,表现在其形体上的特点就是重叠与繁复。王筠在《说文释例·卷五》的“籀文好重叠”一篇中,详细解释并且说明了42个籀文。从王筠的举例解说中可以看出,他认为籀文的特点就是重叠,因为重叠而使其形体变得繁复。如:敗之籀文作贁,車之籀文作 等。王筠的解说揭示了籀文形体繁复的特征,即是重叠。

2.对或体的认识。《说文》中的或体,一般用“或作某”来表示。对于或体的论断,有学者认为或体就是俗字,与《说文》中的正字相对应,而王筠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在《说文释例·卷五》“或体”一篇的开始,王筠就为《说文》中的或体下了定义。开篇时他指出:“《说文》之有或体也,亦谓一字殊形而已,非分正俗于其间也。自大徐本所谓‘或作某’者,小徐问谓之‘俗作某’,于是好古者,概视或体为俗字。”从上面这段引文中可以看出,王筠认为所谓“或体”就是同一个字的不同形体,并没有正俗之分,或体并不是某些学者所说的不规范的俗字。王筠的这种认识是在他对《说文》中的或体字在共时与历时都进行了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他在《卷五·或体》篇中举了16条例字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有的或体可能就是时代更早的古文或者籀文而已,只是有些研究者对此研究得不够细致和深入,因而没有发现这些时代更早的古文和籀文与或体字的对应关系,从此可以看出王筠对《说文》重文的重视以及他严谨客观的治学态度。

3.对俗体的认识。在《卷五·或体》一篇中,王筠明确指出或体与俗体是不同的概念。《说文》中的俗体,一般指明为“俗作某”。历代的文字学家都轻视俗字的作用,认为俗字是“俗鄙之字”,王筠对于俗字的认识也基于此。在《卷五·俗体》篇中,王筠列出《说文》称“俗作某”的俗体16例子,并且对这些字进行了分析与解说。最后他在篇末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他认为《说文》的俗体没有存在的必要性。王筠在该篇中指出“大徐本云俗者尽录之,小徐本只录其二,然已十六字矣,何其多也?将谓尽出后增,恐非事实,然许君收之果何意乎?将谓使人用之?则有正字可用矣。将谓辩伪存真?则既有所收之正字,既不收者为俗字矣。汉人注书体例皆然。初不作辩驳语,此其所以简古也。许君于其礼经之古今文,尚且有所去取,况此无稽之俗字乎?”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王筠对俗体的地位以及作用是持否定态度的。他认为俗体不同于或体,在文字学的领域内来说价值不高,甚至没有存在的必要。王筠在《说文释例》一书中不仅阐述了自己对《说文》重文的一些认识与看法,还对其他学者的观点做了评价。王筠对段玉裁的推崇众所周知,但他还是客观地指出了段氏在《说文》重文认知上的一些错误,《释例》中可见“段氏既引于此,不当又引于彼也”、“段氏又强生谬说,何其草率也”等评语。在《卷六·同部重文》篇中,王筠还多次引用了许瀚的观点。许王二人是做学问上的挚友,王筠在撰写《说文释例》有关重文的篇目时,曾与许瀚进行了讨论研究,他后来在二人看法不同的地方引许瀚说来告知读者,如:“……筠论唐韵,而印林以古音正之。殊不相中,以其说有用,故存之。”除此之外,王筠还对许慎之后的一些学者妄改或妄加某些字的做法持否定态度,文中多次有“似是孙强辈误增”、“张次立补之,盖不辨其为后增也”、“鲁莽甚矣”等评语。由此说明,王筠在撰写《说文释例》重文相关篇目时,总结了前人的观点,使自己的认识更加客观。

王筠在其著作《说文释例》中阐述了他对《说文》重文的认识与理解。在《卷五·籀文好重叠》一篇中,他认识到籀文的字体之所以繁复,原因在于重叠,籀文字形常常是将小篆字中的某个部件重叠而成的,这就是籀文的特点。在《卷五·或体》一篇中,王筠肯定了或体的作用和地位,认为或体与正字仅是一字殊形,并无雅俗之分。这一点姚孝遂先生在其《许慎与说文解字》一书中给予了肯定,关于王筠对或体的论证,他说:“王筠在《说文释例》中对此有一段精辟的论证……我们认为,王氏的这一论断是正确的,其论据是充分而有力的。”而王筠在《卷五·俗体》中否定俗体价值的这一观点,姚先生不予赞同,他说:“但是,王筠肯定了‘俗体’不是正规的形体,这种说法我们则不敢苟同。王氏自己也知道,今本《说文》中有一些说是‘俗体’的字,实际上不‘俗’,王氏均以为‘必非许君原文’,但王氏并没有任何证据来证明这一些‘必非许君原文’。”从姚先生的话中可以看出,王筠对俗体的认识有些矛盾,水平不是很高。但王筠关于《说文》重文的论述已经为后世学者对《说文》重文的深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力.中国语言学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王筠.说文释例(上册)[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同,1983.

[3]陈梦家.文字学甲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5]姚孝遂.许慎与说文解字(精校本)[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

基金项目:2011年北方民族大学自主科研基金项目(研究生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11ZYC006)

作者简介:贺倩(1986-),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单位:北方民族大学,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汉语史。

上一篇:艺术教育认知新释 下一篇:江苏高校志愿服务项目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