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例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在低位胆管梗阻中的诊断价值

时间:2022-06-25 11:30:31

62例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在低位胆管梗阻中的诊断价值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低位胆管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临床诊断的62例低位胆管梗阻行多层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的影像资料。结果 62例中良性病变22例,CT正确诊断21例,恶性病变40例,CT正确诊断37例,CT诊断总符合率为93.55%。其中22例良性胆管梗阻性疾病中包括胆总管结石12例,胆总管炎症6例,十二指肠慢性炎症4例。40例恶性胆管梗阻性疾病包括胆总管下端段癌13例,胰头癌6例,壶腹癌14例,十二指肠癌7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低位胆道梗阻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胆管梗阻;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价值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74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726-02

胆管梗阻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一种常见临床征象,引起胆管梗阻的疾病很多,按性质分良性胆管梗阻性疾病及恶性胆管梗阻性疾病;按部位分高位胆管梗阻性疾病及低位胆管梗阻性疾病。低位胆管梗阻即壶腹周围部疾病所致的梗阻。壶腹周围部包括Vater壶腹,胆总管下端,胰管开口处,十二指肠及附近十二指肠等结构。低位胆管梗阻的原因中常见有肿瘤性、炎症性和外压性[1],是影像学诊断探讨的难点之一[2]。大多数需要手术治疗,而术前定位和病因诊断多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多平面重建(MPR)是多层螺旋CT(MSCT)腹部诊断中常用的后处理技术。为探讨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诊断低位胆管梗阻的价值,分析了我院62例低位胆管梗阻患者的CT资料,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低位胆管梗阻的患者中男42例,女20例,年龄32-70岁,平均48.3±3.4岁。临床上右上腹痛、腹胀38例,皮肤、巩膜黄染54例,发热23例。

1.2 检查方法 仪器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64排螺旋CT扫描机及AW4.0工作站,所有患者行平扫加增强扫描,检查时禁食8h,扫描前口服清水800ml充盈胃肠道。扫描参数:120KV,320MA,层厚5mm、层距5mm,螺距为1,重建层厚2mm,重建间隔1mm。扫描范围由肝顶至十二指肠水平段下缘。增强扫描对比剂采用碘海醇(300mgI/ml),经高压注射器注射,剂量80-100ml,注射流率3ml/s。将采集的图像传至后台工作站以MPR方法重建①冠状位;②矢状位;③平行于胆总管方向斜位图像。影像分析与评价由两位影像科医师采用盲法对梗阻部位及性质做出判断。

1.3 梗阻水平的判断 胆管梗阻平面按3段划分:第1段为肝总管及以上平面;第2段为肝总管以下至胰上部;第3段为胰头部及以下。本组所有病例均为第3段即低位胆管梗阻。

2 结 果

2.1 低位胆管梗阻CT诊断准确率(与病理结果比较) 62例低位胆管梗阻中,良性病变22例,CT正确诊断21例;恶性病变40例,CT正确诊断37例,与病理结果比较,CT诊断总符合率为93.55%。

2.2 低位胆管梗阻的病因诊断 62例低位胆管梗阻中,良性胆管梗阻性疾病22例中包括胆总管结石12例,胆总管炎症6例,十二指肠慢性炎症4例;恶性胆管梗阻性疾病40例包括胆总管下端段癌13例,胰头癌6例,壶腹癌14例,十二指肠癌7例。

3 讨 论

胆管梗阻常见病因可分为肿瘤性、炎症性和外压性三大类:肿瘤性病变主要包括胆管癌、胰头癌和壶腹癌;炎症性包括胆管结石、胆管炎和胰腺、壶腹部慢性炎症;外压性者主要为肝门部及胰头周围肿大淋巴结和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侵犯胰头胆管所致。由于胆管梗阻的病因不同,临床治疗方案不同,患者的预后差异很大。因此,准确判断胆道梗阻原因及病变程度对于术前制定手术方案、减少手术探查时间、判断和评估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恶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胰头癌CT平扫呈等密度、低等混杂密度肿块影,增强肿块强化不明显。瘤体的CT强化程度均依赖于瘤体的血供情况,因为胰头癌为乏血管肿瘤,CT强化程度低,反映瘤体内残存的胰腺组织少,提示恶性程度高[3]。壶腹癌平扫为软组织密度结节影,增强均有轻中度强化。十二指肠癌平扫:密度多均匀,无钙化及囊变,边缘多清楚。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多呈轻度至中度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仍明显[4]。良性病变中胆总管结石CT表现[5]:平扫呈结节状高密度、等密度致密影,增强扫描均无强化。胆总管炎性狭窄CT表现:狭窄段胆总管管壁均匀增厚,均匀强化,自上而下逐渐变窄,狭窄段以上胆管扩张。

本研究62例低位胆管梗阻中良性病变22例,恶性病变40例,CT诊断总符合率为93.55%。恶性胆管梗阻包括胆总管下端段癌,胰头癌,壶腹癌,十二指肠癌。良性胆管梗阻中包括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炎症,十二指肠慢性炎症。说明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在不需特殊扫描,也不增加患者负担的情况下,能获得冠状面、矢状面、任意斜面的胆道三维图像,能准确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和程度,直观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胆道梗阻的定位、定性具有很高的诊断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总之,以往普通CT对胆道梗阻的诊断准确率较低,但随着MSCT的出现,MSCT具有扫描范围广,成像速度快,连续薄层扫描及多种后处理功能,图像清晰、失真小,能准确的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和程度、胆道肿瘤与其周围血管的关系等,从而使MSCT对胆道梗阻的诊断准确性进一步提高并可指导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 邱晓晖,章辉庆,刘艺超,等.多层螺旋CT多平面及曲面重建技术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2009,15(4):134-36.

[2] 潘爱珍,陈焕伟,甘毅,等.多层螺旋CT经肝穿胆道造影及血管造影成像在胆道梗阻病变的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12:1224.

[3] 王中秋,陈英鑫,卢光明,等.胰腺癌的恶性度和其瘤体CT强化程度的对照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10:920.

[4] 尹智伟,辛喜娣,王大虎,等.十二指肠癌的螺旋CT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8:1057.

[5] 全雅博,陈能华,周成伟.胆总管阻塞的螺旋CT诊断[J].心理医生,2010,9(14):19-20.

上一篇: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下一篇:小儿肠套叠的二维超声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