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银行风险应对策略研究

时间:2022-06-25 06:47:40

城市商业银行风险应对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加速,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环境更加复杂,对于经营地域相对固定、业务规模总体偏小、机构独立性较为明显,同时股份制机制尚未完全健全、企业经营规模与整体实力正处于初期发展阶的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段,所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尤为突出,需要城商行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在优化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上下功夫,从全新的层面增强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力和竞争能力,提高抗风险的实力与水平。

关键词: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策略研究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风险防范与管理贯穿于银行经营业务的始终。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为经营原则的城市商业银行,与其他兄弟银行相比,具有经营地域固定、业务规模偏小、机构独立性明显、管理基础薄弱等特点。在金融市场化日趋完善的今天,作为城市商业银行,如何客观地评估风险,有效地管理和防范风险,科学合理地经营风险,实现自身可持续稳步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当前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客观评估和分析,提出增强城市商业银行抵御风险能力的若干对策和措施。

一、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城市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自1995年国务院决定组建城市商业银行以来到目前为止,全国147家城市商业银行在二千七百多家城市、农村信用社及金融服务社的基础上相继组建开业。15年多来,各地城市商业银行紧紧把握改革开放后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和国有银行尚未完全转轨开放的有利时机,深化改革,锐意创新,有效地发挥了一级法人的灵活优势,实现了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截止2010年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存款余额6.1万亿元,贷款余额3.6万亿元,资产总额7.9万亿元,所有者权益4822亿元,实现税后利润769.8亿元,成为我国金融系统中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尤其令人瞩目的是,城市商业银行在不断扩大业务规模、提高市场份额的同时,坚持在发展中防范和化解风险,处置和盘活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历史包袱,有效地化解了原信用社长期积累的金融风险,使城市商业银行的总体资产质量有了很大改善,不良资产平均比例由成立之初的30%以上降低至2010年末的0.9%,不良率比全国商业银行2%的平均水平低1.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三家上市后的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速度更是迅猛,2010年末资产总额分别达到了7332.1亿元、2214.93亿元和2632.74亿元,每股净资产分别为6.83元/股、6.34元/股和5.51元/股,无论在发展的速度、质量、和经济效益上均在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名列前茅。

二、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估

城市商业银行经过几年以来的改革与发展,已经在相当的程度上拓展了业务规模,增强了综合实力,消化和降低了历史积聚的金融风险,初步走上了与各地金融机构并驾齐驱的健康发展之路。

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一些困扰城市商业银行的根本性问题尚未得到最后解决,城市商业银行因其自身特点,除了面临金融行业的共同风险以外,尚存在其突出的风险因素:

(一)政策市场风险

由于受地域的政策限制,虽然到2010年末已有30家城商行跨省设立了42家异地分行,但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区域仍然局限于省内,甚至固定集中在某个城市的特定范围内,在信贷投向和业务发展上与地方经济发展及行业结构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从全国147家城市商业银行的统计情况看,凡在经济发展情况良好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城市,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与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情况普遍较好,而在内地一些不发达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则发展较缓,不良资产消化不力,潜在风险因素较为突出。

同时,已初步实现跨区域经营发展的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受银监会最近出台的关于城商行异地机构暂缓报批政策的限制,跨区域机构布局的系统性战略中途搁浅,对其中长期规划的实施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造成一定的经营损失及风险。

因此,与其他全国性的商业银行相比,城市商业银行面临更为突出的政策市场风险。

(二)决策管理风险

作为独立的一级法人单体,城市商业银行在其窄小的经营实体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求平衡”,既缺乏广泛有效的综合信息来源,又缺少专门性政策研究力量,经营决策上单枪匹马,容易因信息的滞后与不对称以及经营班子水平的不均衡,造成决策偏差;经营实体单一狭小,容易造成业务调控余地不足、管理举措不够科学规范,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差,造成管理偏差,因此,城市商业银行因其独立单一的机构特性,更具有明显的决策管理风险。

(三)信用风险

城市商业银行以服务于广大中小企业为市场定位,其客户群体是在为国有商业银行拾遗补缺的基调中形成的。具备规模经营的优质客户较少,占主要成份的大多数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其经营规模偏小,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企业经营风险系数相对较高,与此相应形成其较高的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率。而作为股份制的地方银行,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原有股本金均在1―2亿元左右,随着近几年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大,资本充足率不足的问题已十分突出。对银行而言,资本实力为马,经营规模为车,与这些年来不断发展的业务规模相比,小马拉大车的状况较为突出,使城市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

(四)操作风险

由城、乡信用社组建而成的城市商业银行还因其机构形成的历史沿革和客观实际现状造成其具有更可能发生的操作风险:

因组建工作仓促以及特殊的资产、人事因素,不少地方的城市商业银行下属支行仍因各种原因,保持着以原城、乡信用社的地域、人员及资产为主组成基本格局,从而从机构因素上造成较大的因信息阻断和人为道德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

城市商业银行的一系列业务经营管理制度,在组建时期基本上参照国有商业银行制订。由于体制、机构和业务环境的差别,不少管理制度和操作办法与实际经营状况脱节,制度的连锁性、严密性和封闭性不强。

在金融行业全面依赖于科技信息化的今天,城市商业银行计算机业务技术起点较低,科技力量薄弱,在操作与监控两个方面尚未完全形成系统、严密的风险防范与阻断功能,加之员工平均文化水平与业务技能水准较低,因此,客观上存在着较高几率的操作风险。

三、城市商业银行风险对策措施

综观城市商业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笔者认为作为城市商业银行这一群体,由于其本身的经营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各地城市商业银行应对风险的策略措施也应多有不同。本文仅从较为共性和突出的几个方面,提出城市商业银行强身健体,增强应对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对策措施:

(一)以质量和效益意识为前提,坚持发展意识,增强企业综合实力

银行既然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在获得收益的同时,遭遇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市场风险、决策管理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或者是在经营活动中以其他各种形式出现的风险。城市商业银行只有坚持发展,坚持做强,千方百计提高自身的质量与效益,增强企业综合实力,才能以更强大的业务基础去应对风险,以更健全的管理水平去控制风险,并有更雄厚的财务实力去消化风险。

针对城市商业银行当前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的拓展:一是注重业务地域的拓展。城市商业银行应在目前跨区域发展政策受限的情况下,做好区域内精耕细作的文章,努力调整现有网点布局,积极向市辖各县域延伸,扩大业务覆盖范围。二是注重优质客户群体的拓展。集聚一批相对稳定的优质客户作为城商行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三是注重业务品种和业务手段的拓展。尽管传统的存、贷款和结算业务仍是当前国内银行的重要盈利手段,但是城市商业银行短缺的业务品种和业务手段,将绝对会形成金融完全市场化后严重的业务制约和风险。城市商业银行应未雨酬醪,抓住有限时机拓展各类电子银行、投资银行和中间业务等,为后一阶段的业务发展预留成长空间。十五年以来,绝大部份控制和化解风险较好的如上海、北京、南京、宁波等都城商行对此深有体会。实际上,城市商业银行坚持质量和效益前提下的业务发展,切实降低了新业务拓展中的各类风险几率,而正是在严格控制新风险发生几率下的业务拓展,既做大了蛋糕,降低了不良资产比率,促进企业走上了稳健发展的良性循环,有经验可循。

(二)以风险管理为本,强化内部经营管理机制

树立“风险管理为本”的经营管理意识,从健全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与业务运作紧密关联的内部风险监管体系,落实内部风险的预警、考评和稽核等三个方面强化内部经营管理机制。

1、在增资扩股中健全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城市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体制上已经实现了从信用社的松散管理到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转变,但在公司治理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主要表现为:股本金数额偏小,股本结构多元化程度不够,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任职交叉和议事制度不全等问题仍在各地城市商业银行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难以为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供重要的体制保障。

城市商业银行应以《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为指导,建立资本补充机制,积极开展增资扩股工作,提高资本充足率,并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特别是吸收一部份具有良好投资动机的中长期战略投资者入股,吸收管理先进的国际金融机构投资参股,为实现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奠定良好基础。与此同时,要结合各行实际,尽快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制订和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的工作职责和议事制度,明确董事、监事、经营班子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建立起以董事会为中心的决策系统和以高级管理层为中心的执行系统,强化“三会一班子”的职能,形成“三会一班子”之间独立运作,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高效严密的运作体系。要按照《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的要求,逐步健全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接受市场监督和社会约束,促进城市商业银行规范化运作和稳健发展。

2、建立与业务运作紧密关联的内部风险监督体系

(1)建立以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等风险监管体系

建立以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以及风险管理部、稽核(监察)部三位一体的风险监管体系,分别在事前、事中及事后对本行风险进行研究、控制与检查。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是直接对董事会负责的行内风险管理决策部门,应认真审议本行各项重大投资和经营决策,并负责地向董事会提出审议意见,否决一部份潜在重大风险的投资和经营举措。风险管理部应对本行面临的市场环境、经营状况、资产负债结构、业务发展趋势等作出定期的详实的经常性分析,为经营班子提供决策依据。稽核(监察)部则重点做好风险的检查和反馈,为修正决策,完善制度提供可靠保障。

(2)完善和强化层级经营管理模式

对于尚未或只是初步实施跨区域经营的大多数城商行来说,笔者认为在目前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总体管理能力并不强大的条件下,由总行直接对支行实行“扁平式”管理,虽然在名义上减少了管理层次,但却弱化了管理可靠性和有效性,有可能造成二级支行管理力量与管理职能的不对称,增加了风险因素。通过强化一级支行的班子和经营管理力量,由一级支行辖管部份二级支行,对强化层级管理、控制经营风险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对于已经实施跨区域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要积极探索总-分制经营管理体系,努力实现总行与分行管理层次、管理幅度、管理效率、管理成本的协调与均衡,有效控制跨区域经营风险。

(3)建立信贷、财务、稽核等重要业务的垂直管理

对信贷、财务等重要业务,配合实行以条线为主的业务垂直管理。重点主管业务标准的制订、岗位准入、业务检查和风险评价,以及聘任、升迁资格审核。对稽核实行一竿子到底的垂直管理,稽核部门有权跨越任何部门调查业务,稽核风险,并越级向总行主要领导汇报,形成短捷有效的风险稽核与反馈,降低风险几率与危害。

3、落实内部风险的预警、考评和稽核工作

(1)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由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牵头,组织有关专(兼)职部门人员实行覆盖全部业务系统的风险预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类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估。要密切关注各类政策动向,及时分析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及其对各类产业,特别是本城市所在主导产业所带来的影响,对城商行业务往来比较密切的相关行业趋势,尤其要加以认真的评估和分析,根据分析形成的报告,进一步研究资产负债结构,重视资产负债的对称性和期限的匹配性,测定敞口风险,及时作出预警,从源头上减少和避免风险。

同时,要按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检查和分析本行各个业务环节的可靠性和封闭性,从人员、隐患、制度、管理以及设施等方面杜绝可能发生的操作风险。

(2)将风险评价纳入内部考评,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要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考核机制为抓手,把风险评价纳入对各部门业绩考评的重要内容,将贷款逾期率、不良率、收息率等直接反映风险程度的指标与资金、业务规模指标一起下达、一起考核、一起落实。同时,要透过指标看质量,评风险,如对各支行所辖贷款要根据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标准进行风险测评,按评测结果,确定相应的风险权重,折成比例扣减当年利润,使风险评估调节后的经济效益更加真实地反映全行经营状况现状和趋势,及早地预测经营管理中的各类潜在风险,并及时地采取措施加以防范、控制和化解。

(3)把防范风险作为内部稽核的主要目标

要有效发挥稽核在事前监测预警、事中检查监督、事后处罚整治中的作用。建立直接向一级法人负责的垂直的、独立的、权威的稽核管理体系,把风险防范作为主要工作目标:定期检查风险因素敏感、风险问题比较频繁的部门、业务和岗位;对在某一时期内或系统内普遍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专项检查;对重大风险苗头随时进行检查,为防范和化解风险赢得时间,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要不断改进稽核方法,变目前存在的偏重于临时性、特殊性、应付性稽核为经常性、制度性、规范性稽核。同时根据业务发展,配强稽核力量,提高稽核人员素质,并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稽核工作中去,有效发挥稽核在风险管理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成为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中的一道坚强屏障。

四、结束语

城市商业银行经过15年来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营业绩,实现了规模、质量、效益的同步发展,但是作为金融体制改革以后产生的“新兵”,城市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化解组建前形成的大量历史积累风险,另一方面又要积极应对新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新的风险,对于股份制机制尚未完全健全、企业经营规模与整体实力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城市商业银行来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严竣考验。城市商业银行一定要以清醒的头脑,正视风险,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完善体制,健全机制,不断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水平,真正走出一条稳健经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上一篇:谈加强企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管理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探索矿产资源出让和流通手段开创资源城市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