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监察中的经济博弈分析

时间:2022-06-25 06:08:33

安全监察中的经济博弈分析

时至今日,采煤在我国仍属高危行业,稍微麻痹或松懈就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尽管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法规和规定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但是在具体的实施执行和监察监督中往往效果很不理想,常常是安全培训和监察流于形式,安全标准和程序执行不严格。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和加强监察监督力度,有效执行相关安全法规和标准就成为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由于在安全监察部门和各级煤矿之间,在各级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之间存在着一种博弈关系,所以并不是简单地加强对安全监察部门的赏罚或是加大对事故责任方的惩处,就能立竿见影地提高监察监督效果,防止矿难事故发生。在本文中“监督者”可以认为是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其相关领导,相对应的“被监督者”就是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或生产操作人员。

假设只考虑博弈双方在监督和被监督的过程中获得的效用,而不考虑双方的物质收益和损失。对于被监督者,如果被监督者犯错而没有被发现,则被监督者得益,产生正效用假定为V(V>0);如果被监督者犯错被查处,产生负效用-P(P>0);如果被监督者不犯错则效用为0。对于监督者,如果不采用监督手段且被监督一方没有犯错,则会产生正效用,假定为S(S>0);如果不采用监督手段而被监督者犯错,则会产生负效用-D(D>0);如果实施有效监督,监督者则得益为0。得益矩阵如图一:

一、图一表明,这是一个非对称的非零和博弈,是一个没有可被双方接受的纳什均衡的混合策略问题,即博弈双方在有限的可选策略中以概率分布随机的选择策略形成一个混合策略。在此,博弈双方选择犯错或监督的策略时,是由双方的期望收益所决定的,一方的期望收益将直接影响博弈对手策略的选择,一旦期望发生变化,所选择的策略也将发生变化。

二、我们分析被监督者“犯错与不犯错”以及监督者“监督与不监督”的最佳混合策略选择。图二是被监督者的混合策略图,横轴Pt表示被监督者选择“犯错”策略的概率,分布在0到1之间,“不犯错”的概率则等于1-Pt。纵轴则反映对应于被监督者选择“犯错”策略的各个不同概率相对应的监督者选择“不监督”策略的期望得益;图中从S到-D连线的纵坐标就是在横坐标对应的被监督者“犯错”概率下,监督者选择“不监督”的期望得益为S(1-Pt)+(-D)Pt。

如图二所示,显然该线与横轴的交点就是被监督者选择“犯错”概率的最佳水平。如果被监督者“犯错”的概率大于Pt*时,此时监督者“不监督”的期望得益小于0,因此他肯定选择“监督”,而被监督者将终止犯错行为;相反,当被监督者选择“犯错”的概率小于Pt*时,监督者“不监督”的期望收益大于0。因此,监督者选择“不监督”是合算的,即使被监督者犯错频率更高一些,只要不大于Pt*,监督者都会选择“不监督”。因此,被监督者不会害怕被抓住,被监督者在保证不被抓住的前提下,“犯错”的概率越大收获就越大,因此他会使犯错的概率趋向于pt*。均衡点是被监督者以概率Pt*和1-Pt*分别选择“犯错”和“不犯错”,此时监督者“监督”和“不监督”的期望得益都等于0。

同理,对被监督者的分析如图三所示。被监督者的期望得益也决定了监督者的“不监督”的概率最佳水平为Pg*。当pt=Pt*,Pg=Pg*时,博弈双方实现均衡。

三、激励悖论和结论

按照常理,在这个博弈模型中,为了减少犯错事件的发生往往出台一些新的规定和约束,最常见的是加大对已发现的犯错事件的处罚力度,即增大了P,在图三中相当于-P向下移动到-P′,如果监督者的混合策略中的概率不变,此时被监督者“犯错”的期望得益变为负值,因此,被监督者会停止犯错。但是长期中,被监督者减少犯错会使监督者更多地选择“不监督”,最终监督者会将“不监督”的概率提高到Pg*・,达到新的均衡,而此时被监督者“犯错”的期望得益又恢复到0,他会重新选择混合策略。由于被监督者的混合策略概率分布是由图三决定的,并不受P值影响,因此加重对犯错的惩罚在长期中并不能抑制犯错,最多只能抑制短期的犯错发生率,它的作用是使得监督者可以更多的偷懒,对防范与抑制犯错现象并没有多大的帮助。

现在加重对失职监督者的处罚,意味着图二中的-D增大到-D′。此时,如果被监督者犯错的概率不变,那么监督者“不监督”的期望得益变为负值,因此,监督者肯定会选择“监督”策略。但是长期中,监督者的“监督”会使被监督者更多地选择“不犯错”,最终被监督者会将“犯错”的概率下降到Pt*・,达到新的均衡,而此时监督者“监督”的期望得益又恢复到0,他会重新选择混合策略。这就是说,加重对失职监督者的处罚在短期中的效果是使监督者真正尽职,但在长期中并不能使监督者更尽职,监督者的勤勉程度不是由D决定的。加重处罚监督者失职在长期中的真正作用,恰恰是会降低被监督者选择“犯错”的概率。

通过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博弈分析,可以看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一个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之间的博弈过程,政策的实施效果是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博弈的结果,一项政策最终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取决于这个博弈过程各方力量的大小,因此出台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到政策客体的实际情况,降低政策失真的频率和幅度,提高政策的实施效果。针对我国目前矿难高发的态势和安全监察问题,决策部门在评估是加重惩罚违法矿难企业还是加重惩罚失职监察部门或人员等政策手段时应有一个比较清晰而合理的选择。本文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大对安全监察失职的惩罚力度

我们应该强化安监部门对各级煤炭生产单位的安全培训,安全考核,严把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发放,对于不严格执行安监条例的安监单位和个人进行有力惩处;对于因失职而造成的矿难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严格执行行政责任认责制,情况严重的交予司法部门处理。首先,在安全监察管理部门中明确责任主体,管人与治事相结合。某一职级的领导干部,其工作直接对哪级负责,就应当由哪级管理,对每一个人的行为有明确负责的责任人。将安全监察监督的内容分解为若干具体工作,该干什么、怎么干、由谁负责并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当事人承担什么责任,都应明确。出了问题对号入座进行处理,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不搞“下不为例”、“集体负责”,增强领导的责任感和压力感,从而使领导干部严肃地对待责任制,履行应尽职责,不但严格要求自己,而且严格要求身边工作人员和管辖范围内的领导。其次,是将责任追究制度与考核工作相结合,把考核结果作为追究的依据;与案件查处相结合,使违纪责任与领导责任在追究上一并到位;三是要与纠风、执法监察、廉洁自律等项工作的开展相结合,通过责任制来推动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四是要与平时的监督检查相结合,通过责任追究加大平时监察监督的力度,使各项安全生产规定落到实处。

二、形成奖罚分明的环境氛围

对那些发生矿难的煤矿企业加大处罚力度,譬如媒体曝光、大幅度提升矿难赔偿数额、加倍罚款、强制停产整顿,勒令关闭等,这样在短期能抑制违规违纪的矿难事故发生率,同时,对于那些安全防护和安全生产工作搞得好的企业应给予奖励,譬如:媒体表扬、物质奖励、政府提供各种低息贷款或提供技改资金等,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激励,形成奖惩分明的环境氛围,促使各个煤炭生产单位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真正做到“安全第一”。

在目前安全监察制度存在许多不完善情况下,政府主管部门应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安监人员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培养,在自身体制内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上一篇:提高产业集群生态效率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下一篇:对我国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