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课堂 提升语文素养

时间:2022-06-25 04:38:08

创设情境课堂 提升语文素养

摘 要:高度凝练的情境课堂,可以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审美经验去领悟情境课堂所特有的内蕴与外含,以"境"来激"情",以"情"来促"思",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培养语文素养。本文主要阐述创设情境课堂提升语文素养的统一性。

关键词:教学情境 语文素养 学生学习 语言交际功能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作为语文老师,如何在课堂上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让学生发挥高度有效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目的就显得至关重要。我认为善于创设高度凝练的情境课堂,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审美经验去领悟情境课堂所特有的内蕴与外含,以“境”来激“情”,以“情”来促“思”,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培养语文素养。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言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可见,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享受语文学习的同时提升语文素养呢?

一、引导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构建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发展。我觉得个性化阅读是引导学生遵循基本的阅读方法,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允许感悟有深浅和多寡的自由,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思维的主动性。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创设适合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的情境课堂,使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有 “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激励他们勇于表现自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彰显自我的个性,这样促使学生张开思维的翅膀,形成富有个性的独特的阅读感受,进而提升语文素养。我在讲《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整堂课的教学氛围特别好,学生确实和文本产生了共鸣。这时,有一个孩子激动地说:“英法联军实在是太可恶了,等我长大了,我也去抢他们的凡尔赛宫,烧他们的白金汉宫。”孩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他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我问他:“英法联军在我国烧杀抢夺,像强盗一般,如果你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他们,那不就和他们的性质一样了吗?”看到孩子无语,我又接着引导:“落后就要挨打……”“老师我知道了。”还没等我说完,他就把话茬接了过去,“我们应该好好学习,长大了好建设祖国,祖国强大了,就没人敢欺负我们了。”听后,我会心地点了点头。

《新课标》中虽然指出应尊重学生在学生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但也明确提出在尊重的同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所以,在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同时,“把稳舵”、“领准航”是至关重要的。不要因为一时的求新和所谓的尊重让学生误入歧途。我们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理解,但不能漫无边际的想象,要围绕内容向外延伸,要有度。面对学生的误读,我们首先要尊重他,理解他。同时我们要学会“顺学而导”,引领学生逐步转入正确的轨道。

二、诵读经典古诗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离不开古诗词教育。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必须将优秀的汉语言文化成果内化,在学生身上生成的某种结果的统一,内化最终在自己身上实现一种新的价值或达到新的水平。通过语文课程,学生除了要达到一定的对祖国语言文字认知和基本的运用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达到审美和感悟的水平。

我们要在小学阶段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使孩子们从小就获得经典古诗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融会在经典古诗文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里。让孩子们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为孩子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只有在日常教学中,重熏陶、重课堂、,重活动、重积累,引导小学生背诵大量的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其精华,得到诗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增强语言感受力、领悟力和想象力,提高语文素养。“古诗文”是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久经历史考验的具有普遍心性修养意义的诗文典籍,如经典教材《弟子规》、《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等,这些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是开启人类智慧的工具。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

三、丰富语言积累 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样就不可能学好语文。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要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注社会,留心生活中的人和事,做生活的有心人。情境课堂不一定在教室里进行,所以我们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各种户外教学活动,如和学生一起做游戏,带领学生外出游玩,积累常用的谚语,歇后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并随时做好记录。还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便会自然产生联想,将头脑中已有的语言材料选择重组,积累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得到永久储存。

语言离不开环境,离不开实践,一旦离开了环境,就成了无源之水。我国大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提倡“生活化教育”。 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实践语言,提高积累。如开展“成语接力比赛”、“美文欣赏会” 、“朗读比赛”等;通过书香校园读书交流会,学生们能概括文意、谈心得,写体会;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开展“啄木鸟行动――收集错别字’ 、写倡议书、收集笑话、春联并编辑成册等。让学生在交流中学语文,用语文,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可见,语文是一门包含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因此,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情境课堂的同时,应注重学科与人文的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者的最终目的。

上一篇:小学数学与美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辩证关系 下一篇:班主任管理中的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