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教学方法探讨

时间:2022-06-25 04:36:31

理论力学教学方法探讨

摘 要:针对理论力学课程的授课内容、特点与学生的学习现状,初步探讨了提高课堂授课效果,激发学生的自信的一些具体手段和方法,并结合工作实践,探讨了理论力学教学过程中几点体会和反思。

关键词:理论力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0-19

1.课堂有凝聚力

现阶段,授课方式仍然为课堂讲授为主,如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牢牢掌握知识点,一直都是一个难题。在导入阶段,生动的导入演示能使学生尽快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再进行重点公式的理论推导,使学生能够通过理论推导过程更好地对本学科的理论问题进行基本的掌握和领悟,为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奠定基础。力学习题在理论力学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学生对理论和公式有一定认识后,为了避免学生上课时感觉听懂了,但下课做题时依然不会,教师必须加强对例题的讲解,培养学生初步建立完整的解题思路与过程,建立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流程和模式,再根据一些具体的案例抽象出来的习题进行复习,又使理论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钥匙。

2.授课有亲和力

教师授课要有亲和力。首先要认同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课堂讲授时,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眼神、表情和正在做的事情;做练习题时,要注意每位学生的做题速度、习惯和准确性,要及时纠正错误。课堂中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有了一些网络联系工具,不仅可以方便与学生进行联系,更可以这些自媒体为纽带,通过每个人的动态图互相了解和沟通。这种双向的认同使得教师的授课更具有亲和力,学生更易接受课堂内容。

3.内容有吸引力

力学类课程内容一般比较抽象,但逻辑性强,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非常系统。在课堂中进行理论知识的授课,现阶段基本的模式为教师将理论知识和解题方法传授给学生;但如何提高学生的抬头率,使更多的学生将被动学习转变为由兴趣激发的自觉学习是教师尤其是力学教师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现阶段学生的知识面很广,对于一些电影作品和现代知名的大型工程都比较感兴趣。在授课过程中,可从经典电影和现代知名工程的纪录片中截取部分片段,分类整理,与学生一起研究这些案例,与“理论力学”知识点建立联系。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使学生善于将理论和公式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学生有主动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面对这种情况,要深刻分析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授课的过程中,注意与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互动,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这门课自己还是可以很好地掌握,自己也能够正确地解题,甚至可以进行一些小的创新活动。在准备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根据之前的课堂教学经验并结合课程内容,分层次设计问题。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从内心感受到本节课的内容“我会,我能行”,激发内心的学习动力。心理学家卡伦・霍妮说过:“只有人类本身才能开发出自己所具有的潜能。”从而使学生的被动学习成为自觉学习。

5.教师有驱动力

从内部驱动力来讲,教师自己首先要非常热爱这门课,平时对自然科学、物理和力学的知识非常喜爱,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以及科研工作中,注意收集和整理与课程相关的内容。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里的水应该是课程的知识,更应该是学习这门课的热情。对于课堂知识来讲,应该做到教科书的内容标准准确,有深度;生活案例和工程实例要丰富,有代表性;启发问题有创新性,激发创造性思维。这些案例可以有经典案例,也更需要贴近学生生活的最新案例。从外部驱动力来讲,教师讲课时激情四射、亲切诚恳,学生在课堂上能与教师进行眼神和语言互动,一定是驱动教师教学最大的精神力量。教师在三尺讲台为学生传授知识,更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学生能从教师那里习得力学的概念、定理以及理解自己的生活和人类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他们才会有更深厚的兴趣去探索新知识。

教育的内在精神就是激发学生对于真善美的渴望,使学生把学习力学知识的过程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开心和满足。作为教师,应该把追寻力学美的渴望和学习能力传递给学生,更要把自己的热情和激情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从而使学生也能感受到教师对力学教学的热爱和激情,激发学生的自信,进而启迪他们的梦想,最终提高学生的力学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陈树峰.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的尝试与体会[J].科技视界,2013, (32):167.

[2]杨 明.教师亲和力浅析[J].科教文汇,2008,(6):8.

上一篇:Wi―Fi时代,别让“办公室交流”渐行渐远 下一篇:“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