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形体认知偏差与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

时间:2022-06-25 01:54:58

女大学生形体认知偏差与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

摘 要:目前影响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她们对自身的形体认知产生了偏差。体育课进行的体育锻炼,是女大学生改善体型的一个重要选择,因此,要正确引导女大学生利用体育课积极开展身体锻炼。本文首先讨论了形体认知偏差和体育锻炼行为二者的关系,然后分析了女大学生形体认知偏差的现状,最后分析了她们进行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女大学生;体育活动;形体认知;偏差影响

1.形体认知偏差和体育锻炼行为二者的关系

当前在各大高校,女大学生对形体认知偏差已成为了普遍现象,如果任由这种形体认知偏差继续存在下去,会影响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就当前来看,学术界关于形体认知偏差的研究不是很多,大多研究都在关注形体认知偏差对女大学生心理变量的影响。关于体育锻炼的研究主要放在女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出发点、对体育活动的态度,还有体育活动的持久性等问题上。因此,我们要改变这一研究现状,把女大学生认知偏差的心理和她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出发点联系起来,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科学的研究结论。

2.当前女大学生形体认知偏差的现状

关于女大学生的体型,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利用体重(kg)/身高(m)^2

计算得出的BMI值,来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我们采用一些接受测试的女大学生的BMI值,并分成3组:一组是偏l组,她们的BMI值低于18.50;一组是正常组,她们的BMI值在18.50~24.99之间;还有一组是偏胖组,BMI值大于24.99。通过研究比较,百分之九十的女大学生拥有正常范围内的BMI值,也就是说她们的体型实际上是正常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女大学生的BMI值不在正常范围内,也就是她们属于偏胖的体型。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各大高校的女大学生普遍存在体型认知偏差。形体认知偏差用科学的方法计算就是:个体自我体型的认知值和实际生理体型相比得出的差值。也就是说,女大学生对自身体型的认知偏差是由个体当前体型的BMI值与个体实际BMI值相减得出的值。这个差值越大,说明她们对自身体型认知的偏差就越大。比较之前三个组,我们可以看出,偏l组和正常组以及偏胖组之间关于形体认知的偏差有着明显的差异性。科学的计算结果表明,不同体型的女大学生都对形体认知存在着偏差,而且不同体形组之间存在差异性,正常组比其他组在认知上偏差更大,这就说明目前我国高校的女大学生在自我形体认知上已经普遍出现了偏差。

3.女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

(1)女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之一是意识因素。以偏瘦组来分析,她们的体育锻炼行为在不同的变化阶段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性,而且这一组的经验过程和行为过程也没有太大的差异性分化,只是在意识和环境这两个因素上存在着细微的差异。然后再讨论正常组,她们的体育锻炼行为在不同的变化阶段同样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性,可是她们的经验过程和行为过程存在差异性分化,而且在自我解放方面和互助关系方面以及自我管理方面存在着差异性。最后是偏胖组,她们的变化程序从总体和行为过程方面来看差异性不是太明显,她们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经验过程这一方面,还有就是她们在意识提高方面和自我管理方面以及社会解放的变化阶段方面具有差异性。

(2)女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另一个影响因素是信念因素。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是自我效能的因素,它是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与自我能力感是同样的含义。它的培养方法有三种,一种是行为的成败经验,一种是替代性经验,还有一种是言语说服。第一种是学习者的亲身经验,对效能影响是最大的。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第二种是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它对自我效能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看到与自己能力不相上下的示范者遭遇了失败,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觉得自己也不会有取得成功的希望。第三种是试图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人们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方法,由于使用简便,它成为了一种极为常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尹 博.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2]董育平.对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归因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03).

[3]林高源,徐国庆.女大学生体育健身认知行为的调查研究[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4).

(作者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体育分院)

上一篇:试论孔子家乡文化修学旅游的开发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