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资债权在破产清偿中的优先受偿

时间:2022-06-25 01:20:33

论工资债权在破产清偿中的优先受偿

新法最终确定:在新企业破产法实施后,该法公布以前出现的破产,破产人将优先清偿职工的工资和其他福利。破产人无担保财产不足清偿职工工资的,要从有担保的财产中清偿。在新企业破产法公布后,破产人将优先清偿企业担保人,职工工资和其他福利仅能从未担保财产中清偿。学界、司法界一直就此存有很大争议。一种观点认为,职工债权应放在物权担保债权之前清偿,这样才能体现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职工债权即使在破产企业多数财产都已设定物权担保的情况下也能得到充分清偿。另一种观点则明确表示反对,认为如职工债权优先于物权担保债权清偿,将危害商品交易安全,破坏物权担保制度,违背市场经济规则,并可能引发严重的金融风险。笔者认为争议的本质是关于价值观的争论。魏德士认为任何国家与法律制度的变化都是以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意识形态的变化为基础的。价值判断在法中起着重要作用。任何完整的法律规范都是以实现特定的价值观为目的,并评价特定的法益和行为方式。笔者认为现阶段国家与社会的基本状况要求把职工工资优先受偿确立为一般优先权,先于担保物权受偿。正如孙宪忠先生所言:“法定优先权在中国是具有发展前途的物权之一,因为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赋与劳动者工资请求权具有法定优先权来保护工人利益的做法在当今世界已非常普遍……”下面就具体谈谈优先权制度。

1 优先权制度

1.1 优先权的概念。优先权一词,含义较广,可以在不同层面上使用。广义的优先权,包括优先受偿权、优先购买权、优先承租权、优先承典权、优先继承乃至优先通行的权利。狭义的优先权是指特定债权人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享有的就债务人的总财产、或特定动产、不动产的价值优先受偿的权利。本文在狭义的优先权角度讨论。

狭义的优先权具有以下特征:①优先权为法定的权利,其设定系依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不容当事人任意创设。②优先权为无须以占有或者登记而进行公示的权利。这是因为法律规定的权利,以向世人昭示权利的存在,本身具有预告登记的效力。③优先权的顺位由法律直接规定,即顺位法定。这与抵押权的顺位依当事人登记的先后而定显然不同,对此根本不存在当事人的意志,体现了很强的立法政策性。

1.2 优先权的性质。关于优先权具有何种性质颇具争议,以至于被人称为“难予开垦的法律领地”。对优先权性质的争议,集中在三个方面:

1.2.1 优先权是否为一项单项的权利。对于优先权是否为一项单项的权利。否定说在立法和理论上有两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特殊效力说。第二,清偿顺位说。笔者不赞成上述两说。优先权存在着自己独立的消灭原因,可以因债权人放弃而消灭,也可以因一定期限不行使而消灭,还可因标的物的灭失又无代位物而消灭。因此优先权是一项单项的权利。

1.2.2 优先权是实体性权利还是程序性权利。笔者认为,优先权应为一项实体性权利。首先,区分一项权利究竟是实体性权利还是程序性权利,关键看权利的设定是否会直接影响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的实质内容。能直接影响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的实质内容,为实体性权利。反之,为程序性权利。基于上述分析,可以认定优先权为实体性权利。就一般优先权而言,虽然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财产并不能直接支配,但仍具有对抗力,在其债权未受清偿前,可以对抗其他债权人,甚至可以对抗享有担保物权的债权人,而优先受清偿。这显然已经在原有的债权债务关系中加入了新的内容,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构成了实质性的权利。

1.2.3 优先权作为实质性权利的性质之争。优先权作为实质性权利,属于财产权自不待言,但是物权还是债权?笔者同意有关学者的观点,认为优先权是担保物权。认定优先权属于担保物权,关键要看优先权是否具备担保物权的性质。

1.3 优先权的分类。优先权分为一般优先权和特殊优先权。特殊优先权又分为动产优先权和不动产优先权。其中就债务人不特定的总财产上成立的优先权被称为一般优先权;而就债务人特定动产、不动产上成立的优先权被称为特别优先权。

1.4 优先权与其他担保物权竞合的效力。鉴于本文的目的,故在此只讨论一般优先权与其他担保物权竞合的效力。

1.4.1 动产质权与一般优先权的竞合。我们从立法论的角度来研究优先权,应衡量各种权利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重要性,来决定其效力的高低。依此原则,一般优先权在效力上应优于动产质权。

1.4.2 一般优先权与抵押权竞合的效力。笔者认为,对于一般优先权与抵押权竞合效力的比较,不应以登记与否进行评判。因为一般优先权的设立目的或者是为了推行一定社会政策,或者是为了保障债务人的生存权,或者为了维护债权人的共或国同利益家利益,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不仅仅局限于共益费用优先权,都应优先受保护。此外,一般优先权也难以进行登记。所以,我认为一般优先权不论登记与否,都应优先于抵押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破产企业职工劳动工资优先于抵押权受偿的问题,从而使优先权承载起保护弱者的特殊使命。1.4.3 优先权与留置权竞合的效力。同样基于一般优先权设立的社会基础,一般优先权在效力上应优先于留置权,只不过在适用时应先就其他没有担保物权的财产实行,只有在没有其他财产可供清偿时,才就留置物优先于留置权人受偿。

3 工资债权作为一般优先权

由于一般优先权具有的优越地位,因此对哪些权利可被赋予一般优先权性质须慎重考虑。具体说来,赋予工资债权以优先权性质的政策原因包括以下方面:

3.1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以及劳动合同中劳动者的谈判地位。工资的形成主要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二是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谈判结果。前者实际上是依附于劳动者能否获得就业以及劳动力的供应是处于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如果整个劳动力市场或者特定的劳动力市场是由供方寻求需方,则供需双方的谈判条件对工资的确定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它主要取决于需方所提供的类似于格式合同条款的工资条件,也就是说,需方在决定是否雇用雇员的同时也就同时决定了工资的标准,雇员只有决定是否接受雇用的自由,基本上没有进一步谈判或者讨价还价的可能。

3.2 工资拖延的客观可能及相应风险防范手段的先天性欠缺。工资拖延的客观可能性是由劳动付出的连续性以及工资支付的非连续性决定的,劳动本身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劳动报酬是按照劳动时间而不是按照劳动产品来支付的,经验表明,我国的工资基本上是按照月为时间单位计算发放的,并且往往是在劳动付出之后,职工劳动付出的过程实际上是企业透支职工的劳动或者说是企业借用劳动者工资的过程,同时这种透支和借用已经形成了企业对职工的一种强制性习惯,而透支或者借用的结果所产生的风险全在于企业的财务状况,而不取决于职工的意愿或者其他风险选择。工资风险防范手段的先天性欠缺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首先,工资债权具有设定担保的高成本特点以及实务中的无担保特点。与其通过合同约定对工资的担保条件进而通过司法来实现这种担保,远远不如通过职工工资法定优先权的设定一揽子加以解决来得经济。其次,现行制度没有可以买取的拖延工资的保险险种。再次,前述几种影响工资拖延的因素虽然比较严重,但却不能借助于罢工等极端的方式加以解决。

3.3 人力资本分类所决定的工作转换几率之低。职工的人力资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专长于公司的人力资本,这种资本的价值对公司较之于对社会更大;另一种是一般人力资本,其对公司的价值与对社会的价值相当。企业对人力资本的追加投资主要表现在对职工的在职培训方面,而在职培训可分为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前者是指职工在培训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不但对本企业有用,而且对其他企业也有用。后者又称专门培训,从专门培训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只能用于本企业。一般情况下,企业会尽可能节省或者降低一般培训的支出,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提升特殊培训的开支,而当职工本人在一般培训方面没有足够的投入时,则从企业中轮换出的失业工人对其他职业的适应力就会降低,相应地转换工作的机会就会很小,而固守在原企业并遭受拖欠工资的可能性就会很大。

3.4 工作转换的成本代价所决定的职工对企业的“人身依附”现状。工作转换的几率主要是由转换的成本决定的。在我国,转换的成本构成包括寻求新工作成本、辞去旧工作成本以及重新开始新工作所产生的重复性积累和投资成本等等。由于我国全国性劳动力市场尚未形成,即使这种市场已经形成,短期内市场内部在行业、地区和城市、一般技能工人和特殊技能工人以及存在个体差异的劳动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割,何况对于多数企业和劳动者来讲这种市场还不完全是竞争性的市场,因而可以说这种市场的开放度是较低的而流动性是较差的。当工作转换和流动的成本较高时,低流动率恰巧给企业提供低工资率创造了条件,其结果,维持现状并被迫接受企业提供的低工资待遇或许比转换工作更为合算.

正如上文所说的,任何完整的法律规范都是以实现特定的价值观为目的。在国外,也有许多学者认为,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当把雇佣问题作为最优先的问题。这在转型国家尤其重要,因为社会和经济的变动往往同时也伴随着政治风险。这就是说,在社会转型期,在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有必要考虑到对职工利益的保护问题。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正在建设和谐社会,更应当重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收稿日期:2007-12-12

上一篇:论经理法律地位 下一篇:FANUC-0i数控系统车削加工中宏程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