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稻田综合种养的实践与探讨

时间:2022-06-25 10:29:16

成都市稻田综合种养的实践与探讨

摘要 阐述成都市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稻田综合种养进一步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困难,最后提出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的一些解决方法,以促进成都市稻田综合种养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稻田综合种养;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四川成都

中图分类号 S9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0-0238-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成都市水产养殖面积不断减少,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加快转变成都市水产业发展方式十分必要,也非常迫切。近年来,成都地区稻田综合种养虽然得到了良好发展,但是由于化肥、农药的使用和稻田养殖品种选择不符等问题,尤其是在一些水资源缺乏且交通闭塞地区,稻田综合种养仍以传统养殖模式为主,存在着养殖品种单一、稻田工程化程度低、养殖管理缺乏科学指导、产量低、养殖效益不高等现状,已难适应当今现代农业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需求。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是在传统稻田养殖的基础上,对稻田浅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改善,并通过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的融合,实现水稻与水生动物的共生互利,促进稻田综合效益及产品质量提升的一种“稻―鱼”共生模式[1]。成都市从2012年开始在传统稻田综合种养的生产模式中,融入生态、健康养殖的理念,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并引入经济性更高、产业化条件更好的种养品种,集成多学科、多领域的新技术和新工艺,采用“种、养、销”一体化现代管理模式,促进了新一轮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拓展和技术升级。

1 稻田综合种养的优点

稻田综合种养是对国土资源的再利用,是一种内涵扩大再生产,不需额外占用耕地就可以生产水产品,增加水产品供应,丰富人们的“菜篮子”。近几年在全国各地和成都市的实践成果表明,稻田综合种养已成为发展水产养殖的重要方式之一,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促进现代渔业发展,有利于促进种养增量,有利于促进生态优化,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该模式具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食品安全型的特点,表现出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节能等多方面的作用,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均取得显著的成效,是成都市水产业发展的新突破。

2 成都市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现状

成都市借鉴湖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稻田养鱼的经验,在实施现代渔业发展奖励补助项目的过程中,把发展稻田综合种养作为新的增长点。2013年9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了《关于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成办发〔2013〕49号),文件明确表示“支持发展规模化稻田养鱼”。2015年2月,成都市财政局、成都市农业委员会配套出台了《关于修订〈成都市现代渔业发展奖励补助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成财农〔2015〕2号),文件规定了对规模化稻田综合种养项目的补助标准“连片实施稻田综合种养6.67 hm2,按照3 000元/hm2补助,并从第2年开始连续3年给予一定数额的基础设施维护费补助”。

2015年已在崇州、邛崃、新都、青白江、金堂等区(市)县连片规模化发展稻田综合种养0.08万hm2,实现了稻鱼共生、稻鱼双丰收[2];同年9月2日,成都市现代渔业稻田综合种养现场会在崇州市召开,市政府确定了到2017年,全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到0.67万hm2、实现增收3亿元以上的目标任务。为认真贯彻落实现场会精神,加快推进该市现代渔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都市2016年拟在彭州市、邛崃市、大邑县、新津县等14个区(市)县开展稻田综合种养项目及示范区建设0.29万hm2,力争到2017年新增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0.67万hm2,同时积极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新模式、新技术的宣传推广工作。

3 成都市稻田综合种养的推广经验

2015年,在崇州市6 666.67 hm2稻香旅游环线上设立了6个稻田综合种养示范点,面积53.33 hm2,集中推广稻鱼结合、稻虾结合、稻蟹结合、稻鳖结合、稻鳅结合”5种模式[3]。各区(市)县组织参观学习了崇州市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为进一步推广稻田综合种养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为主持单位,联合四川农业大学、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整合水产、水稻等方面的专家,组建了成都市稻田综合种养推广体系专家服务团队,为全市种养户作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技术服务,及时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为全市稻田综合种养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

为提升稻田综合种养产品的知名度,各区(市)县政府积极组织开展营销推介活动。例如,崇州市将稻田综合种养产品注册了“稻虾藕遇”商标,在省市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同时通过“西蜀粮仓・崇州味道”O2O销售平台进行线上线下营销。彭州市连续几年举办“稻田鱼”美食文化活动,开展“稻田捉鱼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做到了一、三产业互动。

4 成都市推广稻田综合种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对稻田综合种养的认识不到位

部分基层干部认为,稻田综合种养投入大,尤其是前期投入大、回报较慢,以及种养风险高、比较效益低,更愿意将精力投入到抓工业和服务业上。老百姓认为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难于掌握,担心粮食会减产,害怕水产品市场不好,对增收的信心不足,不少农民还处于观望状态。

4.2 合作社的示范带动力较弱

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规模较小,销售的产品层次不高、附加值低。虽然不少的专业合组织注册了自己的品牌,但是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都偏弱,且在销售环节上都各自为政,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4.3 潜在的市场风险较大

目前,全市种养与销售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加上稻田综合种养的水产品上市时间较为集中,容易出现供大于求、滞销的情况。以崇州为例,2015年稻田综合种养的鱼产量逾480 t,是2014年产量的3倍多,但是价格却从2014年的30元/kg降到了24元/kg,降幅达20%。根据成都市渔业发展规划,2016年将会有更多的水产品集中上市,如果不提前做好销售准备,出现滞销的可能性很大。

5 对策

5.1 加强科学规划

各区(市)县结合全市“10+7+3”项目建设,选择具备实施稻田综合种养条件的区域,合理规划布局,规模连片发展,统筹推进稻田综合种养;用全产业链发展的思路,统筹育苗、养殖、加工和营销等产业各环节的规划部署,完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社会化服务,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销售、统一品牌,推动稻田综合种养快速发展。

5.2 抓好示范建设

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选好示范点和示范户,积极培育稻田综合种养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示范作用。采用集成创新、典型示范及辐射带动相结合的方式,边试验、边示范、边调整、边推广,逐步集成创新不同生态条件的稻田综合种养新模式及相关配套关键技术,逐步建立与产业化发展相配套的技术体系、服务体系、人才体系、保障扶持体系,促进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的升级。

5.3 加强服务指导

加强科技对接,采取政府补贴、有偿服务、项目提成等方式,由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等单位牵头组建市、县2级专家技术团队,筛选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合作建设示范基地,以点带面推动稻田综合种养工作有序展开。同时,进行技术集成和总结,制定完善生产技术标准,大力开展各类技术培训,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5.4 加强品牌营销和开展节会活动

切实加强产品包装、营销策划、品牌打造,积极开展订单生产和电商营销模式,确保产品卖得出,卖得好。创新网络营销,运用“互联网+”思维,借助APP软件、微信公众号等便捷手段,进行互动式品牌传播,营造良好声势,推动“鱼香米”“稻香鱼”品牌打造[4]。拓展农业多功能作用,充分利用优美的田园风光,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举办钓鱼、品鱼、抓蟹等富有乡村情趣的各类节会活动,促进产品的消费销售,实现一三互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格局。

5.5 加强引导宣传

各相关区(市)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将稻田综合种养项目实施情况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争取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同时,加大项目实施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和不同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让社会各界全面了解稻田综合种养的意义及发展前景,帮助农民认识稻田综合种养的好处,为稻田综合种养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5.6 落实验收考核

各区(市)县政府对本区域开展稻田综合种养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对相关乡镇(街办)和部门的目标考核,市政府则考核各区(市)县稻田综合种养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6 参考文献

[1] 文可绪,李良玉,曹英伟,等.成都市稻田养鱼模式下水稻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J].安徽业科学,2015,43(1):95-97.

[2] 魏文燕,曹英伟,李良玉,等.稻田综合种养日常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17):288-289.

[3] 陈浩,王俊,李良玉,等.四川崇州“稻田养鱼”换新颜[J].中国水产,2015(9):18.

[4] 李良玉,曹英伟,魏文燕,等.强化科技支撑助推成都市稻田综合种养提质增效[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5):275-276.

上一篇:杨柳飞絮飘飞的气象条件分析 下一篇:基层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