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研究

时间:2022-10-18 02:43:28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研究

摘要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生产上分布很广、危害严重的三大病害之一,重度发病时可以造成减产50%左右,特别是机插稻和直播稻等轻型栽培方式的水稻,田间群体大,郁闭度高,非常有利于纹枯病发生危害,并连年偏重发生。为筛选出较好的防治药剂,对一些常用农药及部分引进农药防治药效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75%嘧菌酯・戊唑醇、20%噻呋・己唑醇、49%嘧菌酯・噻呋酰胺以及40%嘧菌酯等药剂对水稻纹枯病能起到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药效;75%嘧菌酯・戊唑醇

中图分类号 S435.11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0-0088-02

水稻纹枯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是水稻生产上分布很广、危害严重的三大病害之一,重度发病时可以造成减产50%左右。由于过量施用氮肥等,水稻纹枯病的发生面积逐渐扩大,危害程度日益加重[1]。而且生产上又缺少免疫或抗性品种,化学防治仍然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主要措施之一[2]。因此,笔者对目前市面上常见的8种药剂进行试验,了解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农科所试验田(在1大队15#2号),黏质土壤,含有机质22.1 g/kg、速效磷24.0 mg/kg、速效钾300.8 mg/kg,pH值7.3,肥力中等。

1.2 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为水稻,品种为华粳7号;防治对象为水稻纹枯病;试验药剂为20%噻呋・己唑醇悬浮剂(江苏华农生物化学有限公司),49%嘧菌酯・噻呋酰胺悬浮剂(黄龙稻靓,盐城利民农化有限公司),75%嘧菌酯・戊唑醇(南京惠宇农化有限公司),50%甲基硫菌灵・噻呋酰胺悬浮剂(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农药厂),25%己唑・嘧菌酯悬浮剂(黄龙大丰收,盐城利民农化有限公司),25%嘧菌酯悬浮剂(青岚,河北威远生化农药有限公司),4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南京惠宇农化有限公司),20%咪鲜・己唑醇(好立剑,江苏苏滨生物农化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9个处理,分别为20%噻呋・己唑醇悬浮剂600 mL/hm2(A)、49%嘧菌酯・噻呋酰胺悬浮剂(黄龙稻靓)300 g/hm2(B)、75%嘧菌酯・戊唑醇225 g/hm2(C)、50%甲基硫菌灵・噻呋酰胺悬浮剂450 g/hm2(D)、25%己唑・嘧菌酯悬浮剂(黄龙大丰收)600 mL/hm2(E)、25%嘧菌酯悬浮剂(青岚)600 g/hm2(F)、4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300 g/hm2(G)、20%咪鲜・己唑醇(好立剑)900 g/hm2(H),以空白作对照(CK)。小区面积30 m2,各处理间筑埂防止串水,随机排列,不设重复。2015年8月11日上午,水稻处于分蘖盛末期,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病穴率在5%左右,按试验设计配制好药液,采用联丰牌3WBS-16型手动喷雾器,均匀透彻喷施,喷头为切向离心式整体单喷头,孔径1.3 mm,工作压力0.2~0.3 Pa,射程40 mm,工作行程5~10 cm。前茬作物为扬农啤7号,于2015年6月3日机械收割,6月4日上水泡田,6月5日机械旋田、埋浆整地,6月9日进行机械移栽,密度27万穴/hm2,每穴4株,基本苗105万~120万株/hm2,6月15日进行人工拉线打埂[3-4]。

1.4 试验地栽培管理

6月14日施基肥:二铵150 kg/hm2+尿素75 kg/hm2、第1遍分蘖肥尿素225 kg/hm2;6月14日进行第1次封闭化除:50%丙草胺1 050 g/hm2+苄嘧磺隆375 g/hm2。分蘖肥:尿素262.5 kg/hm2;6月21日施第2遍分蘖肥[5-6]:尿素225 kg/hm2;7月29日施促花肥:尿素225 kg/hm2+复合肥150 kg/hm2;8月12日施保花肥:尿素112.5 kg/hm2; 7月1日防治稻飞虱:杀虫单1 500 mL/hm2+阿维菌素1 050 mL/hm2+吡蚜酮300 g/hm2;8月11日防治水稻螟虫:猛清1 500 mL/hm2;8月25日用稻瘟灵1 500 mL/hm2+杀虫单1 350 mL/hm2+吡蚜酮300 g/hm2,防治穗颈瘟、稻飞虱和三代稻纵卷叶螟;9月2日用稻瘟灵1 500 mL/hm2+猛清1 050 mL/hm2+阿维氟铃脲1 050 mL/hm2防治穗颈瘟、四代稻纵卷叶螟。9月20日用烯啶虫胺750 g/hm2防治稻飞虱和叶蝉。

1.5 试验期间天气情况

试验于8月11日14:00―17:00施药,试验当天天气晴好,平均气温为28 ℃。试验期间天气高温多阴雨,适合纹枯病的发生。

1.6 调查时间与方法

1.6.1 安全性调查。药后3、5、7 d目测各处理区水稻有无药害产生,如有药害症状出现,记载药害症状及严重度,并记录药害恢复情况。

1.6.2 防效调查。药后7、15 d分别调查防效,根据水稻叶鞘和叶片危害症状程度分级,以株为单位,每小区沿对角线随机取3点,分别位于小区东南角、小区中心和小区西北角,每点调查相连5穴,共15穴,分别调查记录总株数、病株数、病情严重度,计算病株率和病指。

1.6.3 计算方法。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病株率(%)=调查病株/调查总株数×100(1)

病株校正防效(%)=[1-(对照区药前病株数×处理区药后病株数)/(对照区药后病株数×处理区药前病株数)]×100(2)

病指=∑(各级发病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别)×100(3)

病指校正防效(%)=[1-(对照区药前病指×处理区药后病指)/(对照区药后病指×处理区药前病指)]×100(4)

1.6.4 分级标准。0级:全株无病;1级:第4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剑叶为第1叶);3级:第3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5级:第2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7级:剑叶叶鞘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调查

药后3、5、7、10、15 d目测各处理区水稻均无药害产生,各处理区水稻生长正常,叶色、长势与对照区无差异。由此说明,试验药剂对水稻安全。

2.2 防效调查

2.2.1 病株率防效调查。第1次施药前1 d即8月10日进行病株基数调查,药后7 d即8月18日进行纹枯病病株防效调查。如表1所示,处理C的病株防效最高,为43.79%,处理A、B的防效分别为33.96%、29.80%;处理D、G、H的防效一般,分别为24.65%、26.50%和23.94%,防效最差的是处理E,防效为22.37%。

药后15 d即8月26日进行纹枯病防效调查,如表1所示,处理C的病株防效最高,防效为70.44%,其次是处理A、D,防效分为63.74%和60.28%;防效最差的是处理E、H,防效分别为54.79%和55.70%;其余各处理的防效均在58.22%~60.28%。

2.2.2 病指防效调查。第1次施药前1 d即8月10日进行病指基数调查,药后7 d即8月18日进行纹枯病病指防效调查。如表1所示,处理A的病指防效最高,为68.39%,其次是处理B,防效为61.00%;再次为处理C、F,防效分别为51.41%和50.08%;处理D、E、G、H的防效一般,防效在34.87%~47.16%之间,防效最差的是处理D,防效为30.57%。

药后15 d即8月26日进行纹枯病防效调查,如表1所示,处理C的防效仍最高,防效为92.60%,其次是处理A、B,防效分别为91.44%和90.16%;防效最差的是处理H、F,防效分别为72.07%和76.19%;其余各处理的防效均在80.87%~88.27%之间。

3 结论与讨论

3.1 药剂安全性

试验期间各处理区水稻均无明显的药害症状,本次试验各处理药剂对水稻安全。

3.2 药剂防治效果

根据本次试验结果,试验药剂75%嘧菌酯・戊唑醇(南京惠宇)药后15 d的病株防效70.44%,病指防效92.60%,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理想的防效,可以推广大田示范试验并有望替代井冈霉素等药剂使用,推荐用量为225 g/hm2。20%噻呋・己唑醇600 mL/hm2、49%嘧菌酯・噻呋酰胺300 g/hm2以及40%嘧菌酯300 g/hm2等处理对纹枯病防治的田间表现也较好,可根据试验剂量推广至大田进行示范性试验。

3.3 讨论

由于本次试验期间田间纹枯病发生相对较轻,且分布不均匀,导致各个处理间的病害发生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个别药剂处理的防效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

4 参考文献

[1] 李兵,倪炳华.120 g/L氟唑菌酰胺・氟环唑乳油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3):12881.

[2] 桑海旭,王干,王井士,等.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剂筛选及防治适期探索试验[J].北方水稻研究学报,2012,42(4):11-14.

[3] 李涛,路雪君,廖晓兰,等.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J].江西农业学报,2010(9):91-93.

[4] 王晓琳.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配方筛选及其剂型的研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5] 孟琳.水稻纹枯病的化学防治及几种复配药剂药效评价[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3.

[6] 孙雪.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技术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5.

上一篇: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诱导哈萨克羊规律研究 下一篇:兴化市戴窑镇水稻机插秧推广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