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算理与算法

时间:2022-06-25 10:09:07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算理与算法

【摘要】掌握算理、探究算法是一堂计算课的灵魂,小学数学算理与算法,这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中的算理和算法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数学;算理;算法;教学

“算理”和“算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掌握算理、探究算法是一堂计算课的灵魂,小学数学算理与算法,这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算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主要回答“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法是人为规定的操作方法,主要解决“怎样计算”的问题。算理是计算的依据,是算法的基础,而算法则是依据算理提炼出来的计算方法和规则,它是算理的具体体现。所以算理和算法是计算教学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怎样帮助学生有效地建立数学模型,逐步掌握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呢?在多年的教学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教学。

一、注重算理与算法的有机结合

“算理”与”“算法”形式上可分,实质上不可分,重算法必须重算理,重算理也要重算法。学生明确了算理,掌握了算法,才能灵活、简便地进行计算,算法的多样化才有基础。例如::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把4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几个桃子?(1)先把4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1筐(10个),还剩下1筐(10个);(2)将1筐(10个)桃子倒出来与8个合并起来(18个),再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刚好分得6个。〔配合板书(略)讲算理。〕学生用小棒摆3只小猴平均分48个桃子的过程(略),进一步理解算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课件,生动、直观地把抽象的算理具体化,特别是将“48÷3”中“18从何而来”这一难点,用“把1个十(1筐桃子)变成10个一(把1筐桃子倒出来),再与8个一合并起来”的方法,直观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即十位上的余数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平均分。接着,让学生总结“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就水到渠成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注重了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有效结合,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竖式的计算方法。

二、以问题情境突出算理教学

新课程教学注重“算用”结合,给计算教学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因为只有在现实的情境中学生才会感到计算的价值和意义,计算才会成为解决问题的手段。例如,“求比一个数少(多)几的数”,片段如下:

师(创设问题情境):这是我们学校的“全校卫生评比统计图”。同学们别小看这块黑板,里面蕴藏着许多数学信息呢!你能数一数图中二(2)班有几面小红旗吗?

生:有12面。

师:二(1)班的红旗数和二(2)班的一样多,二(1)班有几面小红旗?

生:有12面。(出示课件:树丛遮住二(3)班的红旗数一部分。)

师:我们要想知道二(3)班的红旗数,怎么数?

生1:无法数。因为二(3)班的红旗被树丛遮住了一部分。

生2:不能用数的方法确定红旗的面数。

师:你能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算出二(3)班的红旗数吗?

生:二(3)班比二(2)班少4面,用减法计算,12-4=8(面)。

师:你能根据给出的信息,算出二(4)班的红旗数吗?

生:二(4)班比二(2)班多4面,用加法计算,12+4=16(面)。

在上述片段中,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对统计图的观察,直观地领悟到,只要从12里减去4,就可以知道比12面少4面是多少面;用12+4就可以知道比12面多4面是多少面。这样,在老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联系主题图,直观明了地理解了抽象的算理,就能根据加、减法的意义很快列出算式。

三、在操作探究活动中理解算理

算理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我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分数加减法》时,学生在学习新知时遇到的挑战。如何让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我注重让学生在数与形的结合中直观地理解算理。在新知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自主尝试,或动手折纸、画图,或抽象演算,接着组织反馈交流,让学生初步明确算理,即都是把异分母的分数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实质上就是统一了计数单位,使相同单位上的数相加,然后在练习中通过给图形涂色、七巧板问题、特殊分数加法图示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总之,运算教学中,我们不可偏废,需要我们在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这样的运算教学才会更有效。

参考文献:

[1]《举例说明算理和算法》教育文摘.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上一篇:你好,滑溜溜先生 下一篇: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