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化遗址中的建筑应用

时间:2022-06-25 09:39:07

浅析文化遗址中的建筑应用

摘要:回望崎岖,展望未来。我们伟大的民族之所以能够繁荣发展数千年,那是因为我们的民族有着不断传承和创新的品质,和永不停息的活力。然而由于遗址保护法制不够健全、资金的匮乏,我国文化遗址的现状是垂死残喘,虽然我们也给与开发保护,但大多数都成为观光旅游的附属品,而其真正的文化社会价值并没有得到保护和体现,反而给与严重的破坏。我们在对西安青龙寺遗址调查和分析中认识到西安青龙寺遗址作为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与遗址周边的开发有助于发展文化旅游和相关产业,有助于保护文化遗产,提高公民的文化保护意识和城市文化品位。本案设计中注重以建筑为引导,在尊重历史遗存空间的同时,利用建筑语言进行空间重组,在保护文化遗址的同时赋予遗址新的功能,着重尝试文化遗址中的建筑的开发和利用,如何更好的对文化遗址保护和开发。

关键词:文化遗址;建筑;结合;开发;应用

1.前言

从陶土到青铜,再到冶铁时代,中华民族一直伴随着时代的车轮不断前进发展。因而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也鼓荡着中华民族奋进上升的风帆,演艺出许多大气磅礴,精彩纷呈的历史画面。我们的祖辈留给我们的不只是精神文化遗产,留给我们还有许多实实在在的物质文化遗产,而这些遗产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历史,最重要的是懂得我们如何更好的发展。特别是现在我们如何将文化遗址更好的保护,而此正是运用建筑的语言在文化遗址应用的尝试实践。

2.调研分析

2.1 文化背景

青龙寺,又名石佛寺,中国佛教密宗寺院,青龙寺位于西安东南郊铁炉庙村北,即唐长安城的新昌坊南隅。该寺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28年),原名灵感寺,唐睿宗景龙二年(公元711年)改名青龙寺。青龙寺地势高峻、风景秀丽、环境幽雅,处于西安乐游原上,极盛于唐代中期。当时有不少外国僧人在此学习,尤其是日本僧侣,著名的“入唐家”中的六家:日本的空海、圆行、圆仁、惠远、圆珍、宗睿就受法于此。尤其是空海(号弘法大师)拜密宗大师惠果为师,学习密宗真谛。后回日本创立真言宗,成为开创“东密”的祖师。因此青龙寺是日本人心目中的圣寺,是日本佛教真言宗的祖庭。北宋元元年(公元1086年)青龙寺即遭毁坏,渐不为人知晓。1963年起经过多年考古调查发掘,在址上建起新的青龙寺。寺分东西两处,有日本捐资修建的大型仿唐建筑――“惠果、空海纪念堂”,及青龙寺出土文物展室等。

2.2环境背景

西安青龙寺位于西安东南郊铁炉庙村北,即唐长安城的新昌坊南隅。该寺与大唐不夜城,曲江文化遗址公园,大雁塔、小雁塔、兴善寺等形成一文化遗址圈。有着很好的环境背景。青龙寺地势高峻、风景秀丽、环境幽雅,处于西安乐游原上。

2.3现状分析及问题

青龙寺原遗址位于建筑规划的中央,遗址有两处,一为塔址,一为殿堂遗址。塔基中央有一方炕,方炕四周壁直,应是塔心的地宫部分。由此推测此塔可能是隋唐盛行的方形木塔。殿堂遗址位于塔址东侧50多米处。殿址台基面呈长方形,放置柱的础石为夯土墩,东西五排,南北六排,中间缺少两墩。夯土墩形成柱网状,似为面宽五间,进深四间格局。中心减二柱部位,可能是密宗佛殿的一种特殊设置。台基东西两侧发现有呈坡状慢道。台基北面中部有踏道遗迹,台基南面中间有露道。现在的状态仍是自由粗放的旅游形象,环境卫生较差,没有严谨的组织形式,与文化古都西安的形象不能融合。特别是青龙寺遗址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对遗址本身没有保护意识,破坏较为严重,亟待解决。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且没有表现出青龙寺的历史文化价值。

3.青龙寺文化遗址建筑的发展定位

文化遗址建筑在历史中曾经有着建筑的基本功能,由于历史的发展,各种主客观的因素,导致建筑的基本功能丧失,第二建筑功能有别的功能代替,新的建筑功能信码更加丰富。青龙寺的文化遗址建筑像埃及的金字塔一样,其基本功能已经丧失,但青龙寺现在已经包含了许多别的东西,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和历史文明。故此我们要准确定位好青龙寺文化遗址的功能,才能更好的给与建筑改造。

4.保护规划实施的基本对策

4.1全面控制及具体实施方法

通过加强对青龙寺遗址保护的管理,利用法规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技术手段,全面遏制对青龙寺遗址本体和建筑遗址景观的破坏的各类因素,全面控制局面。

4.1.1尊重历史遗存的建筑空间秩序

尊重历史遗存的建筑空间秩序,进行群体重组建筑的空间形态,青龙寺的空间秩序是以轴线序列和院落生长相结合,青龙寺强调轴线的组织,受环境影响不太多,其院落空间的组合也受到地势一定的影响,在建筑组合时,我们注意到地势空间的组合。

4.1.2整合建筑文脉

保持现状古建筑的尺度和基本形态,主要是通过修旧如旧的建筑手段,在整体建筑风貌上给原有建筑风貌的统一,通过在建筑精神形态的模仿,对现有的空间进行重组,化整为零、间接对应、感觉上的模仿,装饰上的运用和虚实相生的手法。

4.1.3建筑平面形态和立面外观形态

结合现状,在保持原有空间的基层上,适当调整建筑的第二功能,分析汉唐的建筑特征,在里面上给与精神上的模仿。

4.2 重点突破

4.2.1 青龙寺建筑文化遗址的处理

西安青龙寺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复杂,任务繁重,不可能全面一蹴而就的完成。故此,我们通过调研分析,在注重建筑的整体风貌的同时,在主建筑给与现代建筑语言的应用,开发遗址建筑的第二功能和第三功能②,在主要的节点上给与重点突破。对遗址部分建筑现代建筑写意,不做过多的建筑搭建,采用低矮建筑层和建筑节点从意象上对遗址进行复原。沧海桑田,这些遗存早已过烟于历史的历程中,我们只取一二,取思古之意以缅怀历史。

4.2.2 特殊地形的处理

西安青龙寺青龙寺地势高峻、风景秀丽、环境幽雅,处于西安乐游原上,大体上是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缓慢趋低的地势地貌,建筑的规划和单体建筑考虑到特殊的地形,对建筑进行依地势而建,同时在比较高出特别考虑建筑高度,不影响整个建筑群的空间组合和建筑天际线。建筑的立面处理也考虑整个地形的造势。由于建筑的特殊地形,在青龙寺的四周大约有4―12米的高度,故此我们在此设计时给与特别的处理,发挥出地形特色的优点。

4.2.2.1主轴线和南大门部分的建筑空间处理

在尊重历史遗存的建筑空间秩序的基础上,利用新建筑着重强化历史遗存空间秩序,主轴线建筑利用建筑的形式风格、建筑颜色、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给与在建筑文脉的给与整合和延续。由于南大门东西轴线部分与地面有大约12米的落差,在南大门的空间处理时延续了其地势的特色,特别是在南大门的处理。利用上升空间和下沉空间,创作出四层空间,地面上升三层,地面下沉一层,使空间层次丰富而有变化,且解决掉地势落差太大的缺点。

4.2.2.2主建筑的处理

主建筑顾名思义是最重要的一个建筑,在建筑处理时通过对汉唐建筑的研究了解,通过对主建筑定位,主建筑是由几何体组合和构成的一种现代建筑形式,在建筑的材料和颜色上以及建筑的开窗形式上向汉唐建筑靠拢,仿古而不泥古,在建筑文脉上给与延续。在空间的处理上,特别注意处理主建筑空间的位置、尺度和形体,主建筑利用传统建筑元素,空间因步移而景异,在墙面和地面的颜色处理上注重人的心理感受,着重塑造寺庙的建筑风韵。

5.结 语

利用新的建筑语言和手段开发和改造传统文化遗址,不但是一独特的建筑特色风格处理,也是历史发展的必要。作为文化遗址建筑保护,具有保留历史上有价值的文物、遗迹的作用,而且承载着一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且表现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③,西安青龙寺文化遗址的建筑改造,在深刻了解到整个社会的文化背景,包括城市发展的历史文脉及城市的文化背景境、经济状况、工业化水平、人民的审美修养、政治环境、国际交流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运用建筑语言和手法对文化遗址建筑的保护开发的尝试实践。未来的建筑景观设计发展趋势是立足于文化的发展基础上,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对文化遗产继承,同时绝对不忽略创造历史文化的精神力量。我国历史文化积淀是非常深厚,我们只有依托于此,才能更好的为文化遗址建筑保护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上一篇:宏观调控下的房地产以及房地产的金融风险分析 下一篇:浅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