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藏传佛教的艺术瑰宝唐卡的宗教意识及视觉审美完美结合分析

时间:2022-06-25 05:10:27

基于藏传佛教的艺术瑰宝唐卡的宗教意识及视觉审美完美结合分析

摘 要:唐卡是藏文唐嘎(唐喀)的音译,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唐卡题材涉及藏族的政治、文化、历史及社会活动等多种领域。这些作品让人直接感受到了藏传佛教对于藏族社会的宗教影响力与精神感召力。本文章分析了唐卡存在的背景,以及唐卡的宗教意识与审美意识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唐卡;藏传佛教;宗教;审美;艺术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164-01

一、唐卡形成存在的背景

唐卡是藏族地区常见的卷轴画,多画于布或纸上,用绸缎缝制装裱,上端横轴有细绳便于悬挂,下轴两端饰有精美轴头,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藏传佛教的寺院、宫殿、佛堂、信徒屋内,都有悬挂供奉唐卡的习惯。唐卡的发展繁荣和佛教在藏区的发展传播是同步的。

藏族人民生活的雪域高原,条件艰苦、物资匮乏、经济发展慢,大多过着游牧的生活,经常遭受自然灾害,因此,成为人们的心灵寄托,深刻的融入了他们的生活。唐卡的轻便、精美、形象、便于携带的特点,相较金属佛像的携带不便,满足了牧民的游牧、流动生活,可以随时膜拜、祈祷,所以,唐卡得到很多信徒亲睐,是藏传佛教最常见的膜拜艺术品。

二、藏传佛教唐卡独特的宗教意识及视觉审美

(一)唐卡具有的宗教意识

唐卡的藏语意思为平坦宽广,唐卡是通过把藏传佛教的教义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唐卡虽为绘画艺术品,但从唐卡的功能来说,是佛龛、佛像等宗教膜拜物的替代品,是人们在特定的生活条件下为了更适应膜拜所创造的特殊绘画形式。唐卡属于宗教艺术的范畴,在藏传佛教的仪式中,作为信徒和神灵的沟通纽带,能够激起信徒的强烈宗教情感,营造出浓烈的宗教氛围。

(二)唐卡具有的视觉审美

藏传佛教唐卡在具有宗教意义的同时具有很大的视觉审美意义。唐卡的宗教意识是高于唐卡的视觉审美放在第一位的,藏传佛教唐卡的绘制从构图到色彩都有严格的传承要求,尽管如此,仍然没能遏制唐卡的色彩、线条美,反而使唐卡的绘制更加的独具特色。

线条、色彩的有机组合和奇妙变化是绘画唐卡的主要技法。藏传佛教唐卡的绘制具有流畅细腻的线条美,绘画以线描为造型骨架,线描勾勒是藏族传统唐卡画的基本手段,也是与藏族远古文化一脉相承的优秀审美表现技法,具有勾勒细腻、节奏性强和线条种类多样化的特点;藏传佛教唐卡的绘制同时具有娇艳和谐的色彩美。唐卡绘画艺术的色彩是画师们在遵循藏传佛教唐卡画严格的色彩要求下,在线条勾勒基础之上,运用多种颜料进行巧妙的配合添彩,使线条所创造的美感更加的鲜明化,达到唐卡绘画艺术独具的审美效果。色彩的运用构成的整个画面艺术色调,正是藏族人民坚强勇敢、勤劳智慧、豪放热情的民族性格所形成的审美情趣的艺术表现。藏传佛教唐卡的绘制充分利用了色彩的对比反差、金色勾勒调和及色彩的象征意义,利用色彩不同的冷暖属性和饱和度而产生的和谐与对比,使绘画形式和内容完美结合,从而达到较高的艺术性和审美效果。

(三)藏传佛教唐卡的宗教意识与视觉审美的融合

藏传佛教唐卡独特的视觉审美是依托于唐卡的宗教性质而存在的,同时,唐卡宗教性质的发挥,是通过唐卡的图案、色彩的象征手法而进行的。

象征作为在艺术领域常用表现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些事物、图景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藏传佛教唐卡正是很好的运用了象征的手法,通过自身图形、线条、色彩的象征的意义,达到传达宗教意识的目的。

藏传佛教唐卡的图像、色彩、线条主要作用并非视觉审美,而是在服从宗教氛围上的宗教意义的表达。藏族文化之中,每个不同的色彩都有自身固有的色彩象征意义,藏传佛教唐卡的画面色彩是其表达象征意义的重要途径。比如,红色代表着权利,白色代表纯洁、和平与吉祥,黄色象征功德圆满等等,这些色彩象征意义在藏族的文化中深刻的嵌在了藏民的潜在意识之中,在浓厚宗教氛围的宗教仪式中,唐卡的色彩象征意义很容易被激发出来。

藏传佛教唐卡的绘制要求严格,更是激发了唐卡艺术家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丰富想象力,集写实、情感表现、宗教意识、视觉审美于一身,将藏传佛教唐卡中神灵形象创作的更加生动完美。

结语:唐卡作为我国藏传佛教的艺术瑰宝,集合宗教膜拜与视觉审美于一身,独特而神秘,是信仰与审美的结合,是藏族人民独有的宗教艺术结晶。

参考文献:

[1]周芳利.浅析唐卡宗教职能与审美职能冲突中的色彩[J].科教文汇,2010(02).

上一篇:浅谈油画风景写生教学 下一篇:喀什维吾尔传统民居室内装饰艺术的分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