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

时间:2022-06-25 03:44:32

浅谈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

摘要:教师专业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我们当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改革的成败在教师,只有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特别是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是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积极探求促进农村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对于我国整个教育的健康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成长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270-0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师专业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我们当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改革的成败在教师,只有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农村薄弱学校及其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了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也关系到我国教育改革的成败,所以,关注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是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积极探求促进农村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对于我国整个教育的健康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那么,究竟什么是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我们现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如何,又有哪些途径可以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呢? 下面我将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看法。

1.什么是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基于个体经验,依据职业发展规律不断提升、改进自我,以顺应职业发展需要的过程。[1]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是当代教育的一个热点,其本质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专业素质不断成长的持久历程。

2.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农村学校处于农村,有的甚至非常偏僻,落后,各种信息相对比较闭塞。我们不可否认城乡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国家现在虽然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努力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众所周知,要做到各种教育资源都非常均衡是很难实现的。现在,农村的办学条件相比往昔有了根本性的改善,各种远程教育信息进乡入镇,课程提高培训时时有之,教师的视野相对有了开阔,一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地域的限制,历史的因素,教师资源的相对滞后,农村教育还是不尽人意,令人堪忧,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优质教育的需求。

2.1择校热,家境稍好的都往城镇上挤,造成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雪上加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承受的教育费用低,家长没有什么经济负担,谁都渴望得到更优质的教育。农民守望薄田的人越来越少,进城务工的队伍不断壮大,农民工子女入学条件越来越宽松,家庭条件稍好的学生有望进城就学。农村学校资源条件本就不如城里学校,加上好的生源流失或被蚕食。面对的是中下等学生,教育的难度加大,工作强度大,心理压力大,教育成效低,造成了不少农村薄弱校。这几年农村学生在校数量剧减,学校人气不旺,教育教学氛围不浓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发展,从而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2.2教研工作氛围不浓厚,流于形式。农村学校班生数少,教师数也少,往往一个年段二至四个班,一个学科才一二个教师,很难营造热烈浓厚的教学教研氛围,很难有效地开展好集体备课活动,形成多家争鸣的互动局面,达到教学相长,优势互补的成效。教研组组织公开课只是流于形式,蜻蜓点水,草草了事,应付检查。校本教研应有的作用没有发挥,教而不研,研效甚微,没有深层次的东西,难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3.教师如何有效实现专业成长

傅建明在他的专著《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方法》中,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当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七种模型,并提供了相关案例,对指导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这七种模型是:基于"教历"的教师发展、基于"研究"的教师发展、基于"自主"的教师发展、基于"教学反思"的教师发展、基于"教学合作"的教师发展、基于"同伴互助"的教师发展、基于"专业引领"的教师发展。[2]

3.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纯洁精神素养,为专业成长保驾护航。教师的职业良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驱力。只有热爱教师职业,忠诚教育事业,不仅把教师当做一种职业来做,更要把教师当成一项事业来经营,成为自己毕生的追求,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才有教师职业的责任感,才能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以人为本,真诚地对待学生,研究学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对神圣的职业有敬畏感,不满足现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刻苦钻研,认真教学,精益求精,不断充实自己,发展自己,消除职业倦怠感,摒弃怨天尤人的消极思想。

3.2营造良好的读书学习氛围,使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

3.2.1"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从那里来?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学习。教师作为世人眼中的"文化人",理应养成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1)阅读书籍。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学一些教育理论经典书籍,通过读书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学养,让自己浸润在文化的滋养里。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探索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扩大自己的视野,才能在不断的社会进步中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有更多更新的知识来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3]

3.2.2教学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反思帮助教师把经验和理论联结起来,从而更加有效地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

任何一个教师,哪怕是一个高明的教师,在其执教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和教学结果,可以有效地纠正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

(1)教后记。教师上完一个课题之后,及时分析总结这一课的成败,重新认识和作出评价,肯定成绩,找出存在问题,分析具体原因,及时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

(2)群团反思。教师的个人反思与"个人理解"毕竟有一定的局限,如果有同事参与相互讲座、共同分析,提供不同意见,可以促使教师借助集体的智慧,不断矫正个人理解的偏颇,从而进行更深刻、更全面的反思,使教师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世界上没有所谓太迟了的事情,如果你今天不去做,那才是真正的太迟了"。今天我们做教师,不光要给孩子满分,还要让孩子满意,使孩子满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然要有自己的理想。乐于奉献,敏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司编写.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

[2]傅建明.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刘芳.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什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

上一篇:把环保教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 下一篇:如何紧紧抓住幼儿的识字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