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采风万里行 异域风俗添笔情

时间:2022-06-25 03:06:00

本刊执行副主编、副社长、著名山水画家华士清先生参加了中国美术名家埃及之旅采风团,自2004年12月3日至9日在埃及采风一周,近日回到无锡。这次中国美术名家采风团共有十四人组成,他们是:苗重安(团长)、赵准旺(副团长),刘朴(四川)、李明久(河北)、张登堂(济南)、孙君良(苏州)、王振中(贵州)、周荣生(内蒙)张鸿飞(吉林)、骆文冠(深圳)、王同仁(北京)、庄晓雷(北京)、朱军山(加拿大)、华士清(无锡)。这些来自各地的画家,均是国家一级美术师、著名画家。

埃及是地中海沿岸的文明古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素有“世界名胜古迹博物馆”的称号。地跨亚、非两大洲,大部分国土位于非洲东北部。且不说埃及博物馆十万以上珍贵藏品,也不说帝国谷壁画的灿烂动人,更不必说极具浪漫色彩的肚皮舞和有神秘色彩的荷雪淑德神,就说在沙漠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就足以让画家们惊呼雀跃不已。这是五千年古代文明的耀眼光芒,也是质朴原始文化的活生生再现。难怪著名大师毕加索一见非洲木雕就被震慑,由此,激发了激情与灵感,创作了一大批立体主义的新作。

中国古代的画家,历来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旨趣。董其昌说:“气韵不少学,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心性修养的领悟,而行万里路则是对大自然的深入体验。中国画的创新,必须换一个新的视角,走出国门,去体验异国的山山水水。这些从未见过金字塔的画家们在辽阔荒凉的沙砾之上,看见这些在苍穹衬托下巍峨雄伟的金字塔,心中涌起的激动是前所未有的。这里浓缩的历史,让愧坐斗室的画家们穿越数千年历史的时空隧道,重新发现了新天地。中国画能以金字塔为题材表现自己的体验吗?看来传统的皴法和线描是不够用了,而新的技法又是什么?在卢克索的各处神庙、神殿,石柱异常的高大,而雕像又异常的精致,其造型手段简洁而传神,让你叹服其简;石刻的钩勒,稚拙而苍劲,这些用凿子一凿一刀刻出来的动物、人像,无不栩栩如生,而那些抽象的几何图形的象征意味,经得起反复咀嚼。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就凝聚在这些线条的造型之中,就浓缩在这经历千载风雨吹打的雕像的每一条皱折之中。这,就是活生生的艺术。

尼罗河就如中国的长江孕育着灿烂的中华文明一样孕育着灿烂的埃及文明。尼罗河流经的地方,就有树,就有影,就有灵动的风景,这些都与长江相似。画家中,华士清、孙君良、赵准旺、李明久等都曾是《运河之子》采风团的成员。中国的水乡文化,在他们的笔下已有生动的展示,而拿中国的画笔能画出尼罗河的文化底蕴吗?华士清是江南水乡长大的画家,尤善画烟雨缥缈的水乡风情。这次从埃及回来,激发了他创作尼罗河山水的愿望。

这次中国美术名家采风团的又一任务是进行文化交流。他们每人带了三幅代表作品,12月7日,在埃及美术馆展出了他们三十多幅作品,埃及美术学院・阿卜杜拉加瓦德院长参加了开幕式。《中国美术名家作品展》吸引了众多的埃及人前来参观。习惯油画、素描的埃及美术学院的学生们热情而饶有兴致地观赏了这些出自中国艺术家之手的作品。每位中国画家站在自己的画作前,通过翻译介绍自己的创作及作品的形式构成。展览后,画家们又参观了在露天作画的埃及美院的学生写生。他们这种走出教室,直接以天地自然为课堂的上课方式,给人以新奇感。

中国画家们在参观游览的同时,直接深入到普通的埃及人中间,与孩子们一起拍照留影,与淳朴的阿拉伯人比划交流。

通过为期一周的采风,每个中国画家都有了新的感受,新的创作冲动。回来以后,他们将各自创作新的中国画作品,并且在为期不久的将来出一本埃及采风的绘画专集。

上一篇:中国民间年画色彩谈 下一篇:寓刚健于婀娜 寄豪放于婉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