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时间:2022-06-25 02:35:20

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摘要】本文在总结了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实践探索的基础上, 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难点与改革措施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以期能促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 双语教学 教学方法

一、国际贸易实务开展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

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内容具有国际性,其教学目标具有外向性的特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目标的涉外性和教学内容的国际性,决定了该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同时,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不仅是贸易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培养国际性、复合型经济人才的需要。具体而言,在实践中,开展国际贸易实务存在三种模式。

1、简单渗透型(半英语型)。在国际贸易教学中以中文授课为主, 用英语讲授一些国际贸易术语,并穿插使用一些常规的课堂用语,学生的考试采用中文形式。这种模式对教师的英语水平要求不高,适合英语基础和接受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从教学效果上看,学生容易形成系统的以中文为媒介的知识体系,而英文掌握的只是零散的一些专业词汇。双语教学的最高目标是在专业文献的使用上、专业实务具体操作上能够做到双语自由转换。这种双语教学模式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比重十分不平衡,教学过程中英文信息量不足,所培养的学生就其专业的英文知识而言十分有限,很难达到双语教学的真正目标要求。这显然是简单渗透型的双语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2、过渡型(混合型)。在双语教学中以英语为主,采用英语板书和原版教材,在英语授课的同时辅以中文解释和说明,学生的作业、考试用英语出题,但用中文回答。这是目前我国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中采用最多的一种模式,穿插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双语的比重趋向均衡,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与上种模式相比,教学过程中的英语信息量有了明显增加,但是对教师和学生要求相对提高了,特别是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英文水平,否则很难感知英文教材,更难听懂英文讲授。

3、浸入型(全英语型)。在双语教学中基本上使用英语,采用原版专业教材,课堂板书用英文,学生的作业、考试用英文出题, 学生答题一般用英语。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外文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

二、制约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的主要因素

虽然目前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方法, 但是受教材、教师和学生素质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解决。

1、缺少合适的英文教材。对于双语教材的选择来说主要有三种:一是从国外引进的原版教材;二是国内某些知名学者编写的英文教材;三是高校内部使用的任课教师自编的教材。但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缺少原版教材,市面上流行的原版international business与我们的国际贸易实务内容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差。对于第二种情况,可选教材也不是很多见,主要有《对外贸易实务英语读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葛霖主编)、《外贸英语实务》(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曹菱主编)、《国际贸易实务英语》(浙江大学出版社,刘法公主编)、《国际贸易实务》(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帅建林主编)、《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易露霞、陈原主编)等。这些教程有从商务英语角度写的适用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也有综合国际贸易理论特别是WTO知识和贸易实务知识编写的。从总体上来看,这些教程专业性不强,内容较浅显,语言上或多或少地会存在一些偏差。第三种情况较少见。

2、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制约了案例教学内容的开展。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 而且必须具备熟练掌握讲授课程的专业知识。国际贸易实务课往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除了要把基础知识介绍清楚外, 必须去搜集有关案例的背景资料, 去丰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常感觉到学生存在词汇量的限制,尤其在结合专业知识用英语表述观点时显得力不从心,英语课堂讨论常常冷场,或者学生干脆转而用中文对答。

3、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英语使用严重不平衡。在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的教授中,往往是理论课的学习中大量采用英语,但忽略了实验课中英语的重要性和作用。实验课的教学和理论课的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而且国际贸易实务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更应该在实践中提高使用。

三、提高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水平的建议

1、以引进教材为辅,结合学科发展变化编写教材。尽管在双语教学中引进国外原版教材无论是在专业水平上还是在外语语言水平上都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语境环境,但由于国外在学科设置与国内存在一定的差异,还无法找到一个完全适合本科生教学的原版教材。此外,国外教材为更好地适合国内学生外语水平和知识结构都应该本土化。应大力鼓励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全面的教师编写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程,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国外职业教育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国际经济法教材、国际商务教材等相关材料,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实务英文教材,逐步建立全面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材体系。由于国际贸易实务内容更新变化快、发展迅速,教材应提供学生查找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的网站,如世界贸易组织(www.省略)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学而不是学英语”的实践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发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教师是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环节,要求学校拥有一批外语水平高、专业知识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复合型教师开展双语教学。除了在专业教师中选拔一批热爱双语教学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并送出国门深造外,应充分开发校内外的教学资源,采取中外教师相结合、英语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相结合、校内师资培训及扩大对外招聘相结合等多种渠道整合教师资源。例如,有条件的学校可聘请外教,采用中外籍教师共同备课、互相配合教学的教学方式,既能保证学生既学到地道的英文,又能充分地理解学科内容。

3、多种形式丰富双语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只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双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专题讨论、小组学习、辩论会、模拟试验、角色扮演等形式活泼的活动。例如,在进出口合同的履行中让学生扮演进出口方的角色,用英文模拟进出口谈判;还可以让学生扮演银行处理信用证的有关事项,让学生扮演船运、海关、保险公司等处理托运、报关、投保事项。这种方式简单可行、易于操作,对于环境条件的要求较低, 比较适合高校。对于水平较高的学校可以鼓励学生用英语撰写专题论文,甚至是实地课题调研、个案分析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各种活动中得到强化与提高。

4、从语言学角度揭示国际贸易英语词汇的特征。例如根据国际贸易主体对称性记忆单词,行为动作出发的构词方式通常是“verb+er/or”,而行为动作接受方通常由“verb+ee”的方式构成。例如:drawer(开票人)drawee(受票人);employer(雇主) employee(雇员);endorser(转让人)endorsee(受让人)等。

5、提高实验课中英语教学的比重。实验课中英语的使用主要是培养全英语的实验环境和用英语撰写实验报告。可以采用全英文的语言环境布置试验任务、安排实验内容和步骤;全部采用英文产品广告, 进行书信往来和贸易磋商;建议学生采用英文来提问和回复问题;要求学生用英文来书写实验报告,教师采用英语来书写评语。

要使国际贸易与经济专业的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除了上述措施,还需要相关学校和院系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完善对双语教学的激励机制、规范双语教学的相关评价考核制度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协助。

【参考文献】

[1] 刘亚丛、石景峰:法学专业双语教学模式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3).

[2] 石碧涛:双语教学实验环节探索――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J].高教探索,2007(6).

[3] 超平、付超、王庆军:基于语言视角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

上一篇:论实践锻炼对教师整体素质的影响 下一篇:对人民币汇率浮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