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某商业建筑工程简析方案设计

时间:2022-06-25 02:15:59

以某商业建筑工程简析方案设计

摘要:本文主要以某工程实践过程,分析了对大型商业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的思考。

关键词:商业建筑,方案设计,消防疏散

中图分类号: TU3文献标识码:A

1、大型商业建筑的特性

大型商业建筑是城市开放空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居住建筑相对稳定而单一的诉求相比,商业建筑更需要建筑师的智慧。一个优秀的商业建筑不仅是设计创新的体验,更是价值实现的过程。

设计中的区别是基于商业建筑的自身特点:首先是其功能性,商业建筑是为商业服务,任何商业都是以商业赢利为目的的。商业建筑的空间营造亦应该为商业的这个目的服务,应该与商业的定位和商业的策划相适应。商业建筑设计其实就是在商业营建过程中为甲方做一套动态的经营体系( 企业的一套经营盈利模式) ,是一个过程,图纸是结论。

其次是综合性,现在商业建筑的发展趋势是向综合性发展,现在的商业建筑大多以商业综合体或城市综合体的形式出现。综合体内的各种功能体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由于前两个特点就形成第三个特点,人员密集性,大型商业建筑,特别是商业综合体,功能多样,交通路线错综复杂。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安全疏散设计就成了商业建筑中的重要问题。

鉴于以上的特点,商业建筑在设计中应对其进行必要的人流和使用分析,从而设计出最适合的建筑。在建筑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保证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和使用方便舒适。因此,消防疏散和商业空间的营造是商业建筑设计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2、消防疏散问题

2.1 存在的消防疏散问题

消防疏散问题,是某项目特别是商业部分工程进度停滞的主要原因。某工程的商业部分在方案设计阶段,甲方要求按着消防性能化设计的方法进行设计,未按现行的消防规范要求设置防火措施,未按规范要求设置相应的疏散宽度。后来,因为甲方的更换,和一些不可抗拒的原因,消防部门未能同意按着消防性能化设计的方法进行设计,从而导致在项目消防报批过程中遇到了麻烦,消防审批未能通过。具体问题如下:

1) 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1.13条,地下商店总建筑面积超过20000m2 时,应采用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分隔。如需要局部连通时,应采取规范要求的措施进行防火分隔。东直门交通枢纽工程地下一层商业面积3.5万m2,在方案设计阶段,未按规范要求设置防火措施。

2) 商业的疏散宽度。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17条,商业疏散人数= 商业营业面积×面积(折减)系数×疏散人数换算系数,再依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按每百人1m计算疏散宽度。

按此原则计算,原设计中疏散宽度严重不足,其中地下商业南区现有宽度26.2 m,缺少76.6m; 地下商业北区现有宽度29.5m,缺少50.5m; 地上商业南区现有宽度7.5 m,缺少21.6m; 地上商业北区现有宽度29.5m,缺少38.6m。

3) 疏散楼梯在首层的位置距离室外安全出口或安全区域太远。

2.2 解决消防问题的措施

消防问题的解决困难较大,经与甲方以及消防部门的多轮沟通后,采取以下措施解决以上消防疏散问题:

1) 在南北商业区之间采用在平面内以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和一个下沉式室外庭院分隔。下沉式庭院设在北区范围内,避开首层的公交站场,在已完成的主体结构上,拆除楼板,并加设了8部室外楼梯,增加了疏散宽度58.8 m。使下沉式室外庭院与南北向的商业主街联系; 在垂直方向通过下沉式室外庭院的8部室外楼梯将地上地下商业贯穿,同时使地上、地下、南区、北区成为一个立体的、多功能、大规模、室内和室外交融的商业空间。

2) 依据规范计算商业的疏散人数,地下商业疏散人数= 商业营业面积×0.7(面积(折减) 系数)×0.85(疏散人数换算系数) ,地上商业疏散人数= 商业营业面积×0.5( 面积(折减)系数)×0.85(疏散人数换算系数) (三层按0.77,四层以上0.6) 。再按每百人1 m 计算疏散宽度。

在南区地下商业加设9 部防烟楼梯间,在北区地下商业加设8 部防烟剪刀楼梯间和1 部防烟楼梯间。其中下沉庭院为南、北区地下分别提供43.6m和15m的疏散宽度。南区地上商业在朝向屋顶花园平台立面加设楼梯,疏散至花园平台。

3) 北区商业的占地面积较大,约133m×158 m,部分楼梯在首层距安全出口距离30 m ~ 40m,鉴于现状,消防部门建议将前室扩大,使前室门口距安全出口距离30m 内。

3、商业空间的营造

商业建筑方案设计之初,应该仔细考虑商业业态介入后的使用方便,运用以往商业建筑的工程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为商业空间的营造创造便利条件。

某项目商业部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经历了甲方商业业态策划设计、商业招租阶段的可行性判断以及商业招租后对设计引起改变的修改等阶段。在与甲方及商业策划部门callion商业顾问公司的沟通中,更加印证了上述观点。在商业空间的营造创造方面应注意的设计要点如下。

3.1 合理的商业空间租售率

商业空间的空间租售( 使用) 率即实际租售面积所占商业总面积的比例,是商业策划阶段衡量商业经济收益的一项重要指标。空间租售率低于50%,是开发商不能接受的极限。在本项目中,商业策划部门一度将空间租售率设计成48%,使开发商高度紧张,后来改变了一部分空间的使用性质后才使空间租售率达到51%。在提高商业租售率的过程,参与设计的各方都很痛苦。现在总结,设计中若想提高商业空间租售率,应将主要的商业空间尽量做大,使空间方整,避免琐碎,将交通部分和辅助用房部分整合,使主要的商业空间连成一个较大的连续空间。

某项目地下商业原方案为大空间的商业形式。经与甲方多轮沟通后,地下商业南区确定了一主一辅双通道的商业形式,因此造成了部分空调机房位于主通道旁,与甲方以及设备专业沟通后,将这些空调机房全部移走,使得商业主通道两侧的主要空间利用更充分。地下商业北区的空间受条件限制,空间较为琐碎,除去交通空间和辅助空间,剩余的空间较难利用,与南区地下商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南区地下很容易就达到了租售率53%,而北区一开始的租售率是48%,经过努力后才达到了51%。

3.2 商业的业态对商业空间有较大的影响

如商业部分和餐饮部分,两者对消防和辅助用房的要求有很大的区别。餐饮部分厨房如果放在地下,则须考虑排烟和泄爆。某项目地下商业南区,在商业顾问介入后,餐饮面积比方案阶段有所增大,导致餐饮部分的通风机房面积增加,在通风井面积无法增加的前提条件下,反过来限制了餐饮部分的面积。又因为南区地下无法设置泄爆窗井,限制了南区不能设置燃气餐饮厨房。北区地下商业只能部分设置泄爆窗井,北区虽然可以设置燃气餐饮厨房,但是因为泄爆窗井却限制了厨房的面积。

3. 3 商业氛围的营造

通过与商业策划部门及甲方沟通,以及相关项目的设计经验,对于一个商业主要空间氛围营造的重要手段为中庭结合自动扶梯,通过中庭这样一个上下贯穿的空间,达到解决人流上下交通,汇聚人气,营造商业气氛的目的。某南北区的中庭设计和自动扶梯的形式在结合商业修改设计过程中,是甲方比较关心,改动比较多的,南北区都涉及了结构拆改,商业中庭的方案改动了很多轮。所以在方案设计阶段,中庭和自动扶梯对于商业空间来说必不可少,而且在设计中应该着重考虑,在人流组织、空间形态、氛围营造、视觉设计等方面重点研究。

3.4 商业空间与汽车停车库的连接

停车库对于商业空间必不可少,对于商业汇聚人气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而且应该联系紧密,有便利的交通设施,且应使交通设施的服务半径均匀合理。

某项目地下车库与商业空间有3组电梯直达,但相对集中,对于如此大面积的商业来说,显得略少。甲方商业顾问和交通顾问多次提出加设电梯连接地下车库与商业,因现状的原因,能够加设电梯的部位非常有限,实施的难度非常大。后来经过多次协商后,寻找到的位置也不是很理想,还花了很大的经济代价。

结语:

反思整个设计过程,从方案设计、方案深化、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再到施工配合修改,虽然说市场的变化是建筑师无法预料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修改,如果在方案设计阶段仔细分析,应用我们的设计经验采取合理的设计手法,是可以避免的。特别是涉及消防的问题,在方案设计阶段,应该严格遵守规范,这样既可以避免设计走弯路,又避免反复修改,给甲方造成不好的印象。消防的问题,在方案阶段考虑,会有很好的解决方法: 如地下商业

的疏散,通过下沉庭院,商业部门介入后带来的修改,虽然每个项目都不尽相同,但在方案阶段,我们通过设计经验有些修改也可以避免。设计要不断的总结经验,从以前的工程实践中总结设计经验,这样我们会设计出更好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 国际建筑设计机构: 四大路径引领商业建筑创新[N]. 北京青年报,2010-03-05.

[2] 张宇. 大型购物中心的动态化设计[J]. 建筑学报,2010( 2) : 61-62.

[3] 赵永勃. 性能化消防设计与指令式消防设计--基于实际工程的大型综合体建筑消防设计研究[D]. 北京: 清华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009.

上一篇:小议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色彩运用 下一篇:初探小区市政道路系统工程设计